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宏观调控_经济论文

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宏观调控_经济论文

经济复苏中的美国宏观经济调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经济论文,宏观经济调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经济自1991年第二季度开始走出衰退以来,一直回升缓慢。到1992年底,走出衰退已历20个月之久,仍然无大的起色,失业还在增加,赤字居高不下,1992年经济增长率仅为2.8%。尽管增长乏力,但从总体上看,美国经济是处于一个复苏的阶段。美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实行了80年代以来力度最大的宏观经济调控。在历史上,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竞争的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尽管从3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介入国内经济活动,但与欧洲、日本相比,美国政府的干预程度较低,范围也小得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过程中,美国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和力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往往采用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干预;当经济繁荣时,则采取自由主义,强调市场调节。

美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来实现的,其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控制通货膨胀、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财政预算平衡。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实施都是围绕这五个目标进行的。

这次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持续时间长,为战后历次经济周期所未见。因此,克林顿上台伊始就强调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充分发挥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克林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但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又有所不同。传统的凯恩斯理论将赤字看作实现充分就业,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克林顿却认为赤字经济危害很大,只有大幅度削减赤字,才能振兴美国经济,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混合物。

在这次经济复苏过程中,克林顿政府运用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一、货币调控

美国的货币调控是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简称联储)制定和贯彻执行的。联储相对于美国政府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货币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有: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储备金制度。在不同的时期,以其中一种手段为主,来达到经济调控的目的。最常用的是贴现率。美国联储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以调节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因为,一方面美国的巨额赤字、国债惊人,利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受到的制约很大,回旋余地很小,作用不大;另一方面,制约利率调节的主要因素── 通货膨胀率一直很低,维持在3%以下,实施较大范围的利率调节无后顾之忧。因而,货币政策的运用成为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九十年代以来联储以调节利率为中心的货币调控已经实施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1年起,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联储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放松银根。联储从1991年2月到1992年7月,连续6次将贴现率从6%降至3%,联邦资金利率也从3.75%调低至3.25%。各大商业银行的优惠贷款利率也进一步调低至6%,从而使各项利率跌到3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低利率对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据统计,利率下降以后,金融企业以重新安排债务等方法,减少了500亿美元的债务,企业的债务利息减少200亿美元。低利率还大大减轻了房主和消费者的房屋抵押贷款和消费者信贷债务的本息,推动了住宅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刺激了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率下降对固定资本投资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支付的利息占其净现金流量的比重从战后高点31.7%降至1993年的23.2%。估计1993年美资本货物价格下降了2.1%,从而使1993年投资名义总值虽只增加5.3%,但实际总值却提高7.6%。低利率使美元与国际货币的汇率下降,导致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下降,提高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了美国的出口。

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2月起。1994年2月-4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分3次从3%提高到3.75%。5月份美联储第4次提高利率,将贴现率由3%提高到3.5%。此后,美国几家大银行将优惠贷款利率从6.75%提高到7.25%。在短短的三个月内,美国利率连续提高,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实属罕见。然而,美国联储提高利率的紧缩政策仍未结束。1994年8月,美联储又一次上调利率。这次调整使贴现率上升到4%,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4.75%,达到了自1991年11月以来的最高点。各商业银行对美联储的决定很快作出反应,把其优惠储贷利率从7.25%上调到7.75%。金融市场对此也作出迅速反应。债券价格上扬,长期利率也因人们普遍认为中央银行会继续控制通货膨胀而开始下降,华尔街股票价格也向下跌落。

美国连续上调利率,抽紧银根是在美经济逐渐回升,复苏力度加大的形势下进行的。自从美经济走出衰退以来,复苏已达三年之久,总的趋势是回升势头逐渐增强,经济形势开始明显好转,预计1994经济发展更快。经济的迅速增长使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而通货膨胀曾对美国的经济产生过很大的破坏作用,战后美国政府一直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之一,上调利率的目标之一就是防止通货膨胀,避免它阻碍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从近期看,短期利率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元贬值能够导致出口增加,生产性投资、房地产明显加快,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但是,长期低利率却会起相反的作用:使资金流向证券市场,导致资金流向海外,导致低储蓄率。只有提高利率才能吸引资金。利率的变动对美元汇率也产生很大的影响。长期的低利率使美元汇率大幅度下降。美元对日元的比价巳跌破1:100。提高利率也为了改变美元的持续疲软状况,支持美元汇率。坚挺的美元将有助于吸引外国资金。当然,利率上调的效果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显露出来。

二、财政调控

在美国,财政不仅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而且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各种经济关系、保证经济正常发展的主要手段,对美国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美采取不同的财政调控手段。通常,当经济高涨时期,采取紧缩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当经济不景气时,采取扩张财政政策,以增加市场需求,从而带动生产的扩大,刺激经济发展。然而在这次经济衰退中,由于美国连续数年的巨额赤字对其经济发展的阻碍和危害越来越大,削减赤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扩大财政与削减赤字互相矛盾:削减赤字就无法扩张财政。因此美国政府陷入两难,最后只能采取增税和以紧缩财政开支为主的调控手段。

(一)增税。美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税收。在总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是主要收入来源,占其总收入的90%以上。三者中,又以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最大,因而增税的主要目标是个人所得税。克林顿政府对税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根据新税法,主要增税项目为:1.个人所得税。年收入在11.5万美元以上或家庭收入逾14万美元者,所得税率由31%提高到36%;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者另外再缴纳10%的附加税。新增税收的70%由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负担,而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的税收则减少了。同时,提高较高收入的退休者所得社会保障津贴税。个人年收入在3.4万美元以上,夫妻收入在4.4万美元以上的退休者,其社会保障津贴应纳税部分由50%增至85%。2.公司所得税。最高税率从34%增至35%。同时对小企业的长期投资减少了资本收益税50%。3.能源税。对汽油和用于运输的燃料每加仑征收4.3美分的税。

(二)紧缩开支。美国财政支出中最大的三项是社会福利事业支出,国防支出和国债利息支付。为了达到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削减赤字的目的,克林顿政府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在有选择地对重点部门增加投入的同时,对主要财政支出项目进行大幅度的削减。

1.社会福利事业支出。自从80年代以来,美国的社会福利开支急剧膨胀,目前约占总财政支出的一半。美国政府计划在4年内将社会福利支出削减450亿美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医疗保健方面的削减。

美国的人均医疗保健开支1990年为2570美元。在发达国家名列第一,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因此,削减赤字就必须缩减医疗保健开支。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一项保健制度改革计划,实行全民保健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进一步压缩医疗照顾和医疗救济支出。然而,削减社会福利支出也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它涉及到广大民众的利益,阻力很大;另一方面它对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在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中占很大的比重,它提高了社会购买力,扩大了市场需求,为普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提供劳动力教育,培养和训练费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2.国防开支。美国的经济复苏是伴随冷战结束开始的。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由军事对抗走向经济竞争,削减军费是大势所趋。可是,美国庞大的军费支出不仅满足其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而且对经济也有重大影响。首先,它提供了就业机会。美国军事、军工部门就业的人数约占美国总就业人数的十分之一。其次,它增加了社会总需求。美国国防部的军事购买和军事设施建筑费用是美国经济中的一个主要的购买力,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同时,军事雇员的薪金也是一笔很大的购买力。此外,它还带动了尖端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尽管从长期观点看,军事支出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损害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在短期内,它对经济却起着刺激和推动作用。因而美国的军费削减是由小到大逐步进行的,以免对经济产生较大的副作用。美国计划在4年中削减国防开支760亿美元。

3.国家行政开支。克林顿政府计划通过大力精简机构,削减联邦雇员,在4年内削减行政开支800亿美元。首先将白宫的工作人员减少25%,并要求国会采取同样措施;还准备裁减10万多名联邦雇员。1994年将联邦雇员的工资冻结一年。许多政府机构被精简,重复的委员会被撤消。

三、贸易调控

自从80年代以来,贸易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美国商品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80年代中期的5%上升到90年代初的7.5%。美国制造业部门几乎所有的增长都与出口直接有关,直接从事与出口有关的职工人数达1400万。即使在美国经济衰退时,其出口仍以7%的比率增长。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波动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口量增加,贸易赤字扩大,大量的进口压抑了国内生产的需求。贸易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使贸易成为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贸易国家干预的范围和力度,企图利用贸易来振兴美国经济。美国一反过去“自由贸易”政策,制定了以“公平”为原则的贸易政策。“公平”贸易强调对等原则,实行有条件的自由贸易,其实质是利用国家的力量,扩大国外市场,促进美国出口。据美国商业部统计,在克林顿任职的头13个月内,美政府促成了19项美国企业的出口合同,总金额高达86亿美元,直接创造就业机会14万个。美国政府在外贸的各个领域,通过不同的政治、经济、外交途径,采取了一系列主动、强硬的措施,来实现其对贸易的调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进攻日本市场。由于美日之间的连续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将日本列为实行“公平贸易”政策的首要目标,焦点集中在日本市场的开放,利用各种政治、外交手段向日本施加压力,逼迫其开放市场。在1993年7月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美国带头要求日本扩大内需,开放市场,大幅度减少贸易顺差,并迫使日本签订双边经济协议新框架,加强在普通电子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卫星、医疗器械和电子通讯设备等5种商品进口的政府干预力度。要求日本在三年内减少日美顺差的一半,增加1/3的外国制成品进口量等。1994年2月,美、日、加、欧4方代表在日内瓦讨论减税额度时,美国要求日本进一步降低关税,否则美将取消在木材、酒类、皮革制品方面的减税承诺。同一个月,美贸易谈判代表坎特就美摩托罗拉公司的移动电话不能进入日本市场问题扬言要对日本采取报复手段。美日双方还在日本的建筑、金融、法律等市场准入方面产生矛盾。1993年3月,美国突然宣布将在今明两年恢复实施“超级301条款”。如果美日两国在1996年3月前不能达成贸易协议,美将采取报复性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税率可高达100%。

2.针锋相对与欧洲争夺市场。美国是世界农产品大国。然而美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的主宰地位却在不断下降。据美国农业部1992年底公布的数字,美在谷物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在数量上从10年前的44%下降到32%,玉米从77%降到66%,大豆从78%降到66%,主要挑战来自欧共体。美国强烈指责欧共体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出口的补贴,抢占了美国的市场,要求欧共体削减对农产品的补贴。美欧进行了多次谈判以解决双方的农产品贸易争端。双方在农产品问题上互不相让的态度导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长期陷入僵局。1992年,美国强烈要求欧共体停止对其航空工业的政府补贴,因为它削弱了美国航空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谈判失败的情况下,美国于同年5月宣布在政府采购中禁止对方企业参与在通讯,能源、运输等方面的投标和竞争。欧共体也采取了对应行动,从而使美欧之间在航空、公共采购方面也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1993年1月,美国宣布对欧共体、日本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钢材征收高达109%的惩罚性关税,以制裁不公正贸易。

3.利用乌拉圭回合谈判扩大市场。尽管美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态度强硬,不肯轻易让步,特别是在农产品问题上与欧共体相持日久,几乎导致乌拉圭回合谈判夭折,但美国仍极力推动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协议,因为它将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商业机会。据统计,如果协议全部实施,美国每年将受益1000亿到2000亿美元,并增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银行、通讯以及知识产权等贸易规则被列入总协定。在农产品方面,发达国家在6年内减让农产品关税36%,发展中国家10年内减让24%,农产品补贴在6年内削减36%,受补贴的农产品出口量将减少21%,几乎所有的工农业产品的市场准入问题都已解决。总之,美国获利非浅。

4.排除阻力,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排除国内外阻力和干扰,通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使之开始实施,这是美国贸易调控的又一重大举措。美、加、墨拥有3.63亿人口,6.457万亿美元(1991年)的产值,超过欧共体,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美国在其中经济最发达,商品竞争力最强,因而获利也最多。1992年,仅墨西哥就为美国提供了56亿美元的顺差。在自由贸易区内,将逐步取消关税壁垒,这样使区外的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比如日本和欧共体必须通过关税壁垒才能进入自由贸易区,因此很难与美国竞争。协定还将加速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美国可以充分发挥其高技术的优势,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利用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

5.积极开拓亚太市场。亚太地区幅员辽阔,人口占世界总数的40%,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数的50%。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据统计,美国与亚太经合组织15个成员国的双向贸易额高达5340亿美元,远远超过同加拿大、墨西哥的2650亿美元,以及同欧共体的2270亿美元。美国非常重视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不断调整策略以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在对华关系上,克林顿一改其在竞选时对中国的强硬态度,采取一些措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94年5月宣布再次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将贸易与人权问题脱钩,使中美避免了一场贸易大战。克林顿政府还提出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倡导召开亚太经合组织西雅图非正式首脑会议,企图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点,利用其在高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方面的优势,借助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全面进入亚太市场,以促进美经济的发展。

从克林顿政府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所采取的一些宏观调控措施中可看出,美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控的方式,力度和范围都在不停地变化,以达到最佳效果。在调控的过程中,有的预期效果实现了,有的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有的却与预期目标相反。总的来说,目前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还不明显,其实际效果仍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显示出来。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如何,尚待实践作出回答。

标签:;  ;  ;  ;  ;  

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宏观调控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