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方式(翼点、额下)对鞍结节脑膜瘤的切除手术效果对比论文_卢飞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200)

【摘要】目的:探讨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外科切除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临床疗效。方法:翼点组经翼点入路实施相应治疗,额下组经额下入路实施相应治疗。记录两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额下组完全切除率(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59.26%)(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14.81%、18.52%;术后两组视力均较之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术后视力改善效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均可获得满意预后,但额下入路完全切除率更高。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不同入路方式;切除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03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terional approach and subterranean approach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saddle nodule meningioma. Methods The pter point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pter point approach, and the corresponding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subordinate approach. The improvement of visual acuity, operation and complication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saddle nodules. Results The total resection rate (85.1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9.26%)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sual acuity improv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two kinds of incision saddle nodule meningiomas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prognosis, but the lower incision completely higher resection rate.

【Key words】Saddle nodules meningioma; Different approach to surgical resection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TSM)是临床少见的颅内脑膜瘤疾病,其源自鞍结节区域、视交叉沟、鞍膈、视交叉下部等部位,因此对外科手术操作造成一定困难[1]。本文为提高鞍结节脑膜瘤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收治54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病例选取区间2014年5月-2016年2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外科切除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33~79岁、平均(56.31±2.14)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36±0.24)年。经抽签、单双数字法(序号)等方式将本次入选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分、n=27),翼点组、额下组上述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数据对比P>0.05(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两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均接受外科切除手术治疗,指定高年资专科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其中翼点组经翼点入路实施相应治疗,额下组经额下入路实施相应治疗。记录两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手术情况(瘤体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获得结论。

1.2.2手术入路 ①额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手术切口(冠状)位于双额发际内,将头部后仰(约150)并前翻皮瓣;骨窗前缘应于前颅窝底平面略低;②翼点:仰卧位操作,将头部抬高(约100)后向对侧旋转(约300),向对侧肩部稍倾斜(约150),此时额骨颧突位于最高点,手术切口(弧形)位于耳屏前方,自颧弓上缘至发际内中线。经上述不同入路显露病灶后首先将外侧裂脑脊液充分释放,之后待颅内压下降至合理范围将额叶抬起,注意操作时应对同侧嗅神经有效保护。将肿瘤基底处理后使其血供减少,若瘤体较大可首先对病灶内部实施减压,之后再对瘤体基底给予有效处理(减少血供),对病灶分块或整体切除后完成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中(office 2003),经SPSS 19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经(x-±s)表示(属计量资料、需t检验),两组手术情况、不良反应(术后)发生情况经n(%)表示(属计数资料、需χ2检验),检验后可知若P<0.05则提示相应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情况

两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手术治疗,额下组完全切除率(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59.26%),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81%、18.52%,如表1。

2.2 视力

术后两组视力均较之前显著改善(P<0.05,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术后视力改善效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情况分析(x-±s)

组别 术前视力 术后视力

翼点组(n=27)0.42±0.091.26±0.17★

额下组(n=27)0.41±0.100.93±0.16★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术前与之对比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2],目前临床仍首选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术中将瘤体及周围组织有效暴露是保障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但有研究显示[3],鞍结节区域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承担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若发生脑膜瘤将对局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何在实施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时选择正确入路已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翼点入路、额下入路是临床常用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方式[4],其各自特点如下:①翼点入路可对外侧裂脑脊液充分释放从而达到理想颅内压下降效果,此路径可在尽量减少脑牵拉的基础上有效到达鞍上区并实施相关操作,术中对局部神经、动脉显露清晰,操作过程中安全性较高,但此入路将遭受视神经阻挡,因此视神经同侧下方瘤体显露困难,操作时不利于完全切除[5];②额下入路在获得与翼点入路相似的手术区域暴露效果,且有利于尽早阻断肿瘤血供,利用鞍区特定解剖间隙(5个)获得更为理想的两侧生长、鞍上生长瘤体切除效果。由此可知,额下入路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切除效果[6]。本文研究可知,两组操作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1%、18.52%)、视力恢复效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但额下入路对鞍结节脑膜瘤完全切除率(85.19%)较翼点入路(59.26%)显著提高,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综上所述,两种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均可获得满意预后,但额下入路完全切除率更高,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外科手术入路方式,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危晴天,王煜.45例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04):322-324.

[2]吴祖超.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选择与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16,(04):787-788.

[3]谭可,李锦平,宋英伦,王宇,李涛,郭鹏,李雄,王嘉炜,王雁,赵奇煌.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5,(07):680-681+683.

[4]张遥,蒋传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观察[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02):175-176.

[5]李太平.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67例临床效果[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02):63-65.

[6]邹坤良,陈忠,蔡洪,刘谊.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02):200-201.

论文作者:卢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不同入路方式(翼点、额下)对鞍结节脑膜瘤的切除手术效果对比论文_卢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