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论文_陈涛,曹志群

曹志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论文_陈涛,曹志群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 中 图 分 类 号 】 R25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5) 10

[摘 要]曹志群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指出,其主要病位为胃,还与肝、胆、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基本治则,采用柴胡疏肝散、左金丸、小柴胡汤、丁香散等基础方化裁治疗。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柴胡疏肝散;左金丸;小柴胡汤

山东中医药大学曹志群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经验丰富,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擅长将患者脉证结合内窥镜下表现进行综合辨证施治。现将曹老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胆汁反流性胃炎( bile reflux gastriti BRG)是指多种原因引起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1],或者胃切除术后无幽门括约肌约束,致使十二指肠液包括胰液、胆汁等碱性消化液等碱性消化液经常反流入胃腔,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最终导致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而形成的一种疾病。该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临床以上腹痞满、灼痛、嗳气、泛酸、口苦、呕吐为特征。 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多以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 抑制胃酸分泌等对症治疗为主, 虽有一定疗效,但易反复发作。

该病应属祖国医学痞证胃脘痛、呕吐、吐酸、嘈杂等范畴。本病主要病位在胃,与肝、胆、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肝气犯胃证、湿热中阻证、胆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等的证型[2]。下面就临床常见证型简单分析该病发病机制:

1.1肝气犯胃型:在生理状态下,肝胆气调达舒畅而无郁滞化火横逆犯胃之害,或阳明胃土强盛可独挡木火之侵侮, 制其冲逆之威, 则脾胃升降有序, 而无泛酸、 呕吐、痞胀之虞[3]。《素问·六元正纪论》:“木郁之发……民病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若情志抑郁或积滞,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致使胃失和降, 肝胃之气上逆, 则出现泛酸、呕吐、痞胀、胃皖痛等症。

1.2湿热中阻型: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具有纳运转输营养的功能。如《伤寒论》中所说:“胃中不和,心下痞硬,肝嗌食嗅”,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若饮食失节,烟酒过度,损伤脾胃,湿热壅结于中焦,致使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或因土郁木壅,肝失疏泄,胆府精汁疏泄不利逆而上行,出现恶心、呕吐、反酸、痞胀等症。

1.3胆胃不和型: 如《素问》云“胆为中正之官”“凡土脏皆取决于胆”,胆为少阳,主胆气通利则胃气顺降。若胆气郁滞或因结石、癥瘕等有形邪气阻滞胆道,致胆汁不循常道,上逆犯胃则出现呕吐、吐苦水、胃痛等症,故《灵枢·四时气篇》中有云 :“善呕, 呕有苦, 长太息……邪在胆, 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 胃气逆则呕苦, 故曰呕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伤寒论》 第 97 条曰 :“血弱气尽, 腠理开, 邪气因入……脏腑相连, 其痛在下, 邪高痛下, 故使呕也。”[10]

1.4脾胃虚寒型:脾胃同为土脏,为后天之本,其中脾主升清、运化水谷,胃主降浊、收纳腐熟,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饮食水谷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外寒客居中焦损伤脾胃阳气,或如《伤寒论》中“病发于阴也,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言吐下后脾胃虚寒,或先天不足及后天饮食劳倦致脾胃虚弱,阳虚阴胜,则脾不升胃不降,气机阻滞,发为痞胀、呕吐、反酸等症。

2. 辨证论治

导致该病发病的直接因素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因此该病总的治疗原则为和胃降逆。由于引起胃失和降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以和胃降逆为原则的基础上须配合疏肝解郁、清热利胆、健脾除湿、温阳散寒等治法,并根据临床表现的兼症和突出症状进行临症加减,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2.1 肝气犯胃证:症见脘腹痞闷,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呕恶或呕吐苦水,嗳气呃逆,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治疗当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主,予柴胡疏肝散合丁香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元胡、川楝子、川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芍药、当归养血柔肝,丁香、柿蒂、半夏和胃降逆,情绪抑郁、闷闷不乐者加合欢皮、郁金,胃中嘈杂、时时吐酸者加瓦楞子、乌贼骨抑酸止痛,若肝火旺盛,面目红赤、头痛头晕者,可予龙胆泻肝汤加减。

2.2 湿热中阻证:症见胃脘胀闷,甚则疼痛,恶心、呕吐,胃中烧灼感或嘈杂不适,进食油腻后加重,无饥饿感,或口苦,口渴不欲饮,食欲减退,苔黄腻;治疗当以清热除湿、理气和胃为主,予清中汤加减,方中黄连、栀子清热燥湿,陈皮、半夏、茯苓除湿降逆,佩兰、藿香醒脾化湿;若胃痛明显,脉滑数,如《伤寒论》所言:“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可予小陷胸汤加减。

2.3 胆胃不和证:症脘闷腹痛,胸胁胀满不舒,默默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口苦、口渴或不渴,或咽干,或头目眩晕,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疗当以通利胆气、和胃降逆为主,予小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疏肝利胆,黄芩清胆热,半夏、生姜散郁结、降胃气,木香、香橼、乌药行气和胃,若胃中嘈杂、泛吐酸水者加左金丸,若胆怯易惊者加九节菖蒲、远志、龙骨定惊安神;若呕吐不止,且呕吐黄绿苦水粘液者为胆热较重且伴痰浊阻滞,可予蒿芩清胆汤加减。

2.4 脾胃虚寒证:症见胃脘痞塞不舒,食欲减退,稍食即胀,时呕吐酸水,进食寒凉后加重,乏力、易疲劳,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治疗当以温阳散寒、和胃降逆为主,予理中汤合丁香透膈散加减,方中干姜、良姜、白术、甘草温阳健脾,丁香、沉香、砂仁散寒降逆、和胃止呕,木香、青皮、陈皮行气消痞,若阴寒较重者可加制附子温阳散寒。

3 病案举例

李娟,,35岁,2014-2-7 初诊。主诉:上腹胀满不适3年。初诊:上腹胀满不适伴嗳气,进食后加重,纳可,时烧心胃痛,口苦口干,大便干结,2-3日一行,眠欠佳,多梦,体倦乏力,舌淡红苔白,脉弦,曾做胃镜:胆汁反流性胃炎。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12g,黄芩12g,清半夏12g,砂仁9g,丹参15g,郁金15g,百合30g,乌药15g,青、陈皮各9g,炒莱菔子15g,党参18g,大腹皮18g,炙甘草6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 ;2月14日复诊:时有胃痛,胃胀,嗳气,怕凉,食高蛋白时胃胀加重,口干口苦。大便好转,仍略干,2-3天一次。纳少,眠差,入睡难,多梦,白天无精神。易犯困,乏力。舌淡苔白,脉弦。继予柴胡疏肝散加减:砂仁g制香附12g,陈皮12g,丹参15g,醋元胡24g,白芍24g,柴胡12g,党参18g,胡黄连6g,炒白术24g,炒枳壳15g,徐长卿24g,茵陈15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3月7日复诊:胃胀、嗝气减轻。偶有烧心、反酸,眠少多梦,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滑。上方加党参15g,再服7剂。随访一年,未发作。

参考文献:

[1]曹志群,解淑萍.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脏腑证治与用药[J]. 山东中医杂志,2008, 27(5):346.

[2]陈扬波,陈勇毅.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657-1658.

[3]柳婷,李鲜等.培土抑木法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体会[J].国医论坛,2015,10(1):44-45.

论文作者:陈涛,曹志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曹志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论文_陈涛,曹志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