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之旅论文_张庆波 曹文浩 崔晓洁 赵有东

我的阅读之旅论文_张庆波 曹文浩 崔晓洁 赵有东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呢?

回想起自己读的第一本书有些印象模糊了,大约小学二年级时,学校的教材里有一本《课外阅读》,每次课上老师让轮流朗读的时候,都是我最激动的时刻。每每轮到我时,那一定是饱含感情,无比认真的。

后来我和妹妹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故事书,是因为学校老师要求每人至少要看一本童话书,妈妈便去县城里给我们两个买了《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我们视若珍宝。仔细读完后还会交换着看,这是我第一次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零几年初中的时候开始流行言情小说,班里有个男生拥有许多长篇小说资源,于是成本的小说就会在班级里几个爱看小说的人中流传开来。

我就是其中一个。在什么还不懂的年纪,爱情总会让人充满着好奇与想象,于是借着一些文字开始一场未知的憧憬。除了此类,我们也都成了拥有言情杂志的女同学那的常客。单调的校园生活好像也因此而变得粉红起来。

放假时,我和妹妹会在雨天没有什么活的时候偷偷躲进粗藏杂物的屋子里,翻阅那些堆积在角落里的武侠小说。与学校里看到的不同,那是不同的商场厮杀,金戈铁马,儿女情长。 我开始意识到原来书里的世界远比想象得要复杂精彩。屋外的雨声还清晰,清新的空气混和着旧物的味道,使得空气都变得潮湿沉重了起来。

以前中考试卷上最后有一道有关名著内容的五分题。为此妈妈带着我们去书店买了四大名著和一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于是读它们成了我假期除了写作业以外的唯一乐趣。后来我每个假期一有时间就会重温,每次都是既熟悉却又截然不同的体验。

有一次我们贪玩,不听话,爸爸一气之下把《钢铁》撕成了好几部分,伴随着“买这些书有什么用!”的怒吼这本书被丢了出去。我们吓坏了,赶紧认错,然后把书捡回来。在我心里,读书除了应付考试,消遣,似乎又上了一个高度,它变成了一件马虎不得的事情。

父母带给我们的往往是一生的影响。随着学业的加重,每个小地方的孩子,唯一出路就是通过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我的父母深遵其道,他们坚决反对我们看教科书以外的书籍,那些在他们眼里是不务正业,对学习没有帮助,所以那时候看书看的很少。

那时候在我们那网购也还没有兴起,手机都是奢侈的东西。零花钱也很少,要攒好几个星期才能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于是每个周日下午就成了我最喜欢的时光,趁着放假休息,去县里唯一一所书店,一逛就忘了时间,有时就是看看也觉得无比的幸福。偷偷买一本好书,自己在学校里看完,藏好。拿回家也是收到柜子里,生怕被发现。

除了自己偶尔能买本书看,向同学借着看也是我读书的途径之一。因为到了期限要还回去,所以我看书喜欢一次性看完。为了能多看点,看书的速度也就快了。

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那时候流行青春伤痛文学,我没赶上流行。后来在我生日的时候爸爸让我自己选个礼物,我们就去了书店,他在一边等我,我挑了两本书。一本是韩寒的《青春》,一本是余华的《活着》。我在最该伤痛的时候品味别人的青春,在自己青春年龄已过的时候回忆伤痛,渐渐的在文学的世界里长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后来阴差阳错,我大学的专业录了文学专业,这种文学的思维与品质更深地与我纠缠在了一起,似乎早已注定,敏感多思的我就这样一下子陷入了一条梦幻的河。

我开始有选择的读书,先是按照专业老师推荐的书目阅读。老师推荐的作品都很优秀,看完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阅读面不但狭小而且浅显。大三时开始接触外国文学课程,世界好像变得更大,也更通透了。我按照书上介绍的作品一步不落的看完了,然后看相关作者的其他作品。慢慢的,自己能够挑选值得一读的书来慢慢品尝。

小说读的多了,我们会见到各种跌宕起伏的人生,各种丑恶和挣扎,各种低劣和媚俗,各种憔悴和不甘,各种无奈和幽暗,你会读到各种人世间沉沦的故事,从此之后你不管面对什么事,都是你内心深处早已体验过的黑暗桥段。

历史读多了,我们会见到各种大势,各种被命运洪流裹挟而去的微小个体,你会发现人的渺小,世事的的规则,愚蠢的重复和偶然闪现的微光,那微光如昙花一现,以至于你毫无信心能在有生之年遇见。

哲学读多了,我们会见到各种价值观的形成,各种质疑的微妙,你会发现自己原本坚定相信的不过是一场虚妄,你原本嗤之以鼻的居然蕴含道理,你会不再执着于曾经那些坚守,你会用更思辨的目光看到这个亦真亦假的世界。

社会学读多了,我们会发现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其实都有过经验,你会发现人类社会不过是一张想象中的草图,自以为是的运作,你会发现有些温暖的事情,其实背后都隐藏着冰凉的考虑和光,你是系统的一分子,你轻若浮萍。

人类学读多了,我们会发现人类不过就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你会发现我们没有什么高尚,没有什么特殊,我们只是披着一张现代文明的外衣,行鼠窃狗偷之事,我们只是一边诉说着个个虚假的故事,一边满足着各种贪欲。看的稍微多了,了解的深了以后,好像变得更能接受自己,更能体会这个世界的变化与不同。

读书并不是坏事。他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这个世界。

每个人的境况不同,但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又都是神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了自己辨别真善丑恶。

我为十几岁一无所知却悄悄写诗的那个孩子发笑,也对那个从未放弃过追寻文学步伐的孩子充满感激。像时光会包容一切一样,它也包容了一个孩子色彩缤纷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的天地。

像是对从前的阅读的匮乏的不满与弥补,长大后的我疯狂的读书,爱上了有关阅读的开始,过程与结束。每一本好书带给我的都是对平凡普通的生活的逃离与满足,我在不同的世界里旅行。读书的过程更像是让我圆了一个渴望更广阔的天地的梦。这一场场奇幻旅行里每一次都是真情实感,百感交集。

年少时曾看到过一篇文章,作者是谁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她写道:她在人生的三个不同的阶段看美人鱼的童话故事,每次都是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不觉得,后来等自己长大了,重温那些“旧书”不觉甚然,我们已经更清醒也更深刻了。

读书对于我来说可能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了,不论是看过的没看过的,每次阅读带来的都是享受。在这次旅行中,我变成了一个不会下车的旅客。

论文作者:张庆波 曹文浩 崔晓洁 赵有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我的阅读之旅论文_张庆波 曹文浩 崔晓洁 赵有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