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案件中的电影类型与忠诚灵魂探析_电影论文

可疑案件中的电影类型与忠诚灵魂探析_电影论文

《疑案忠魂》探讨类型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忠魂论文,疑案论文,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剧:张挺

导演:安战军

摄影:蔡抒南

美术:杨宝成

录音:关键

主演:刘威 戈治均 吴辰君

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第一制片分公司

故事梗概:刑侦队长马红旗和队员小唐在押解毒贩时,一时疏忽,使毒贩出逃。两人 因此背上了“渎职”的罪名,同伴被牵连,家人被歧视,全局上下蒙羞,凭着坚强的信 念,不让警徽蒙尘,洗清污点,为同伴挽回荣誉,他们远赴陕北高原,抓捕罪犯……

2004年4月9日,《电影艺术》编辑部举办影片《疑案忠魂》观摩座谈会。在京部分专 家、学者,导演安战军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电影艺术》主编王人殷主持。

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很完整的艺术片,当然有好多想法悬 念没有展开,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现在许多影片,在表现国家机器时,都把国家机器描写得非常弱,比如警察,都是处 于弱势地位,或者说是处于很倒霉的境地,这是十多年来一贯的。今天看到安导这部片 子,觉得这个模式还在延续。从根本上说,公安机关是权力机构,警察是权力的象征, 应该是最有力的。原来的国家权力部门都众望所归,让人羡慕,而现在他们都很倒霉, 都在无私奉献,还常常被诬陷,甚至连家都保不住。这是影片在描写权力机关时的一个 很大的变化,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从这部影片里不难发现,毒品交易的全球化已深入到了中国最边远的地区。由于利润 的驱使,毒品网络遍及全球,比其它的跨国资本还要厉害,一般的跨国资本到不了的地 方,跨国的黑色经济——毒品却能穿透进去。影片中描写的王贵就是全球黑色经济自由 流动的一个神经末梢。

我为什么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呢?影片中有个很大的焦虑,面对毒品网络的全球化,国家 机器不像原来那样强大,变得比较弱,而王贵却表现出非常有力,暴发力非常大,是粗 野的原始的。这是一个象征,象征了全球化的犯罪只靠公安机关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很 好的隐喻。影片有它微妙之处,经过二十年的变革,中国的全球化和世界接轨以后面临 着很多冲击,很多问题,在这个全球化面前感到自己的力量的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就要 强化自己的认同感,所以要用这种悲情来诉求。影片把国家悲情强化达到了极限,警察 ,国家机器,国家的权威性在电影里表现出很大的焦虑。包括《寻枪》在内,表现警察 的戏都是一些边远的地区,为什么,国家的能量是有限的。这是很有意思的想法,影片 有它独特的含意,过去的公安局具有高度的权威性,而现在是破旧的,人物也都是一些 小人物,就像李所长,马红旗,这种风格变成了主流,用悲情诉求让大家理解,这很不 容易。要让人们理解,警察队伍是好的,这个诉求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策略,它表 现了国家试图和人民大众沟通的一个想像,希望以此来建立认同感。

罪犯打死马红旗,实际上是马红旗在寻找别人对他的信任,寻找个人的尊严感,不被 无名化的一个权力;另一方面也是说国家本身不能被无名化,警服是国家的象征,国家 是纯洁的,用死来证明国家本身的纯洁,国家是好的,虽然也有坏警察,其中的象征意 义是很强的。

毒品网络穿透国家限制,给国家带来挑战,国家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要用悲情的诉 求和自己的民众沟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我们看到一 个新的国家想像是如何建构起来,马红旗的死不仅是清除个人无名的想像,而且是个人 如何和国家建立起神圣的认同的关系的想像,通过死来证明自己和国家的关系是值得信 赖的,没有玷污国家的神圣。

胡克(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本以为这是个情节剧或类型片,但它更像是一个艺 术片。影片放弃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犯人是怎么跑的?不把这件事解决好,影片就不 顺畅。从技术上说他是不可能跑的,所以才有人有误解,所以才一定要解决这一误解, 如此,影片才比较顺。影片把犯人逃跑这一情节放在了最前边就已经设下一个悬念,最 终影片要解释罪犯是如何跑的,谁对这件事负责。老中青三个警察好像谁对这件事都没 有责任,事件本身也没有证明他们为什么没有责任。尽管马红旗死了,但并不能说明他 没有受贿,不能证明他没有责任。既然影片设置了这个悬念,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 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而拿道德来解释说这些人都是好人,又因此说明他不会受贿,这 是反腐面临的很大问题。因为他们都是好人,他们都是执法者,所以他们不会贪污,不 会受贿,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就影片本身,应该解决的是类型片的问题,影片制造了一个悬念,这个悬念始终吊着 观众,最后就应该解决这个悬念,在解决悬念的时候就又回到中国文化问题上,出事以 后谁来负责这件事。当你试图解决这个案子的时候,影片处理得又太简单。在街上找到 一个人,让他看一张照片,就认定这是罪犯。如果作为类型片,一定不是由这个照片认 出来。当三个警察抓住罪犯并把他带回的时候,观众都会认为他还会再跑。当给戴着手 铐的罪犯做人功呼吸的时候,观众还不知道他会不会跑,但当把他的手铐打开,给他做 人功呼吸的时候,观众相信他还会跑。这里导演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他跑过,当把他的 手铐打开的时候,就不能再往下写了。就公安人员来说,因为他跑过,所以每一步都要 加倍小心。就类型片来说一定是打开手铐做人工呼吸时他没有跑,编到这里的时候,影 片才刚刚开始进入情节,这才是类型片的一个模式。

现在讨论电影产业化,电影要走市场经济,要发展类型片,实际上意味着这些都应该 放到背景中去,把故事说清楚,把案子破了,把悬念解决,但在解决的过程中再有中国 文化的东西,这些人事先是互相猜疑的,这些猜疑是按着一定的顺序,老中青三个警察 ,每个人的思想道德及观念,对待罪犯的方式或者注意,或者警惕,或者放松。而影片 现在表现的这些人的行动几乎是一致的,几乎是一个警察,这在类型片来说是不可想像 的。四个人中没有一个污点警察,那就不是警察了。中国的警匪片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 题,就是污点警察怎么表现,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这点把握不够,影片 就和《寻枪》差不多了,《寻枪》在艺术上还迈出了一步,而这部影片又回到了一个写 实的线索里。按照传统的观念,这个片子的角度不错,有它好的地方,但它不是我们现 在所呼唤的那种商业片,或者说是类型片,它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表现出来。

邵牧君(中国电影家协会·研究员):影片开始设计了很多悬念,都很不错,作为观众 始终思考的是这个罪犯是怎么跑的。但突然影片的主题转移了,来歌颂一个警察,这是 影片最大的问题。作为整个片子,它的拍摄及人物的塑造,如果去掉开始那些虚假的悬 念其实是很成功的。但问题就在这些地方,但就因为这些缺点,说它是艺术片,这让我 不可理解。就类型片来说我也有不同的看法,按美国理论家的说法多达七十几种,不只 是警匪片是类型片,其它类型片也有很多。所谓类型片,是指它的一些情节是成套的。 比如警匪片,影片设置了悬念以后一定要解答,不能半途转到别的地方去。这部影片在 类型片问题上没有掌握好,所以才有这样的缺点,但不能因此说它是艺术片。影片是朝 着类型片走的。我们过去过于强调写人物,起了不好的作用,一个好的故事没有好好地 去做,转到了对人物的刻画。在类型片上,不能把人物性格的描写放得这么重,类型片 不大适合完整地刻画各方面的人物。当然,也有些类型片是以人物为主,但必须坚持一 贯性。如果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塑造上,那就不能像影片开头那样拍;如果按影片开头的 方式拍,就又不能把重点放到人物刻画上,在这一问题上影片犯了一个错误。在我看来 ,否定这部影片是类型片是不合适的,只能说在编导上出现了问题。总体来说,现在国 内形势比较好,创作者要考虑观众,所以片子要拍得很好看,情节曲折,吸引观众,这 部片子有些部分做到了。

影片里有一句话,说检察官虚张声势,这是一个误导,观众还以为问题出在检察官身 上。所以观众在看的过程中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坏警察,检察院里也有坏人,最后却是在 歌颂警察,这是最大的禁忌,拍类型片绝对不能欺骗观众。希区柯克拍悬念片最后都要 给观众一个圆满的解释,该回答的都会回答。我肯定这部片子朝着这个方向走,但片中 的有些不足会成为一个教训。

类型片就是要以观众为对象,处处要符合观众的利益,这是类型片最基本的原则。而 所谓艺术片的特点是观众爱看不爱看,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追求所谓的创新,这种做 法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就曾出现,例如戈达尔,经过了几十年的变化,法国的这种创 新是行不通的,特别是最近的二三十年法国电影为什么会下降,就是因为长期以来一些 导演不考虑观众,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也会一样。

当然影片有些地方误导观众也是允许的,比如《尼罗河上的惨案》,从始至终都在误 导观众。误导是一种手法,希区柯克就很会误导观众,他有一句名言,炸弹在底下最后 一定要爆炸。也就是要给观众一个答案,而不能戏弄观众,这是类型片最最重要的一条 规则。因为影片最终要进入市场,中国的电影市场有些难琢磨,影片拍得再好观众也不 去看,就是因为拍片不考虑观众。

中国电影要回到辉煌的时代,就必须重视观众,怎么样摆脱低谷,应该从导演做起, 老老实实地考虑观众的好恶,不然就很难办。

齐士龙(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我只是以一个观众的身份谈谈我的看法,总起来说, 这部电影看起来比较顺畅,当马红旗把罪犯拉上来后,又死在罪犯手里,让死来证明自 己的清白,代价不小,很感动人。影片总体给人的感觉是紧张的,从局部来看,达到了 一种颂歌的效果。影片中间部分有一段,当马红旗的妻子和校长在一起的时候,马红旗 在外面推车,这一段落较为传统,立意似曾相识,立意的表面化把颂歌的层次降低了, 尤其是今天,人们不会因为这种表面化的立意而感动。对于马红旗妻子请一个台湾人来 演我表示不理解,因为,她的语言与故事所发生的地点有些不相符,有些跳。但是这个 戏依然让我很顺畅地看下来。戈治均、刘威的表演是很出色的,他们二人的表演对整部 戏带来了精彩。

影片开始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最后导演选择了一个颂歌的立意。编导都想到了要想歌 颂就要把人物放到最艰苦的环境下,所以导演才在影片开始时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在影 片的最后对他们进行歌颂,但在歌颂的时候,难免带有一些解不开的东西。比如说,马 红旗最后死了,他死的英勇,应该歌颂,但罪犯一口咬定,死不认账怎么办?影片还带 有疑问,可能创作人员受到了这个事件真实性的局限。但如果影片不回避问题,将其展 开,歌颂的效果会更好。

剧本受真实事件的制约,回避了一些问题,使影片变得简单化了。影片选取的题材是 很好的,如果再仔细推敲一下,内涵再多些,可能会更好。影片给人的感觉,其信息量 还不止这些,有些没有开掘出来。

郑国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作为观众我是比较喜欢这部影片的,影片是比较感人 的,因为观众的需要基本有两人,一个是刺激,生理的和心理的,刺激越强越好,看完 后观众就会满足。另外一个就是情感需求,人物性格塑造的比较完整,情感命运揭示得 比较深,合情合理,叫人感动。影片在这个类型上是非常成功的,尽管有一些误导,恰 恰这些误导是很精彩的。因为观众常常是带有一种期待愿望去看某个作品。作为观众, 期待愿望可以完全得到满足,也可以和期待愿望完全背离,关键在于,当出现和观众期 待愿望不一致时,影片是不是合情合理,如果是,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超的艺术手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战军走了自己的路,他不受类型的局限。

我是抱着警匪片的期待去看这部片子的,前边的打斗比较符合实际,是警匪片的路子 ,摄影的节奏,画面的处理都很好,动感很强。而后边的写法也合情合理,事件很完整 ,人物的命运也交待清楚了,影片坚持了安战军的一贯风格,又有所突破。

影片的摄影与内容配合得非常好,完全用视觉语言来说话。两个大的环境,一个川东 潮湿环境,一个陕北的黄土高原,整体气氛出来了,而这两个环境恰恰和影片的内容, 人物命运,情感的揭示吻合,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因为影片很多情感的东西是在具体环 境中发生的,有着强烈的情感刺激作用,而观众也能给予情感反馈。黄土高原一组戏的 拍摄很细,很到位,摄影的调子,节奏的设计和导演的构想保持了一致,构成了完整的 视觉语言来阐释事件。比起安战军以前的影片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然,细究起来有一些细节还可以开掘的更深一些,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贺永连 根据录音整理

标签:;  ;  ;  ;  ;  ;  ;  ;  ;  ;  

可疑案件中的电影类型与忠诚灵魂探析_电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