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岩爆特征及其开采技术

矿山岩爆特征及其开采技术

一、Characteristics of rockburst and its mining technology in mines(论文文献综述)

胡定康[1](2021)在《黄陵东方煤矿采空塌陷对沟西村的稳定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矿采空区属隐蔽、复杂、地表变形范围大且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不良建设场地,对地面工程建设危害很大。采空区地表的不均匀下沉、水平移动与变形带来的地面裂缝及塌陷、滑坡、崩塌等灾害不仅影响着矿区的安全生产与运营,而且对采空塌陷区影响区的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构成潜在威胁。基于此,论文依托“黄陵县东方煤矿采掘活动对沟西村村庄稳定影响专项评价”工程实践,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及调绘、工程测量、工程钻探等,分析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与环境地质条件,以及采空区塌陷引发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建(构)筑物变形破坏特征等。通过开采条件判别法,判定黄陵县东方煤矿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属基本稳定;在沟西村村庄现有荷载情况下,采空区场地属于基本适宜建设场地,后期可作为建设用地;同时,根据终采时间判定采空塌陷对沟西村村庄稳定性影响持续时间至少572天。选用概率积分法对已采工作面(2201、2203)对沟西村稳定性影响进行现状评价,以及2202工作面未来开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评价。结果显示,已开采工作面完全沉陷时最大沉降值为1400mm,会影响到沟西村村庄西侧及南侧房屋的安全稳定,影响面积约为67567m2;2202工作面未来开采后将会加剧沟西村西侧及南侧民房变形破坏,而影响区面积约为69463m2,影响范围面积增加了约1896m2。选用FLAC3D构建了研究区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现状与最终工况下采空塌陷对沟西村稳定性影响程度。同时,地表移动变形的最大值小于概率积分法结果,而影响范围较概率积分法大。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概率积分法对多工作面的计算采用简单叠加,且无法考虑地形因素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另外,采空塌陷会造成村庄西侧两条沟谷的采动边坡发生整体滑移的潜在威胁。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表变形破坏治理及村庄房屋翻修或异地搬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黄陵县其它具有相似或相同条件的采煤采空区地面沉陷治理及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卢立松[2](2017)在《大西沟超贫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文中认为介绍了大西沟超贫磁铁矿资源概况和区域地质环境,依据其开采技术条件确定了超贫磁铁矿的开发利用原则,在此原则上确定其开采方式,进一步探讨了该开采方式的开采工艺和边坡参数,并初步确定了其台阶参数和最终边坡角,为该超贫磁铁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开采设计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谢柚生[3](2012)在《深部金属矿山卸压开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浅部资源的枯竭与人们对资源需求日益的增加致使我国大部分有条件的矿井都在向深部延深,在这过程中,“三高一扰动”效应将逐渐显现。高地应力致使我国深部金属矿山出现了大量的开采技术难题,如矿压显现加剧、巷道支护困难、围岩分区破裂化、岩爆地质灾害逐渐常态化等,在这一背景下,深部卸压开采研究应运而生。深部资源的安全高效经济开采一直是矿业界一个急需解决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卸压开采是实现深部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主要依托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部金属矿山卸压开采研究》,以广西高峰矿业公司深部105号矿体为研究对象,针对105号矿体即将开展地大规模开采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应力诱导矿压灾害,开展了卸压开采研究。全文结合矿区开采技术条件与开采工艺、地应力水平与岩体力学参数,提出了4种卸压方式,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方案卸压效果,谨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空心包体应变法测定原岩应力,确定矿区105号矿体存在高强度构造地应力。结合矿区开采技术与开采工艺、原岩地应力、岩石力学参数等,综合运用脆性系数、最大储存弹性应变能、弹性能量指数(burst proneness index)、冲击能量判断法对矿区岩爆倾向性进行评估,得出结论:矿区105号矿体锡矿石具有岩爆倾向性,存在岩爆发生内因;礁灰岩不具有岩爆倾向性。2、通过分析已有的充填体对岩爆控制、减弱机制研究,概述了充填体对上盘的支撑作用、充填体改善围岩应力条件与充填体吸能减灾作用。3、结合已有的卸压研究,综合考虑到矿区地应力主要为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共提出4种卸压方案:分别为采场两侧布置卸压槽;切顶和拉底布置卸压槽;在上盘深孔卸压爆破;矿块分两步回采,先充填法回采靠近上盘部分矿体,二步骤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回采剩余矿体。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方案卸压效果,得出以下结论:采场两侧布置卸压槽卸压方案使采场周边应力降低14.8%;切顶和拉底布置卸压槽卸压方案卸压不成功;在上盘深孔卸压爆破卸压方案使采场周边应力降低50.4%,在矿体与围岩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应力隔离带;矿块分步回采方案使采场周边应力降低63.6%,最终通过最大主应力比较分析确定矿块分步回采为最优方案。

呼庆华[4](2010)在《近井筒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行业矿井接替日趋紧张,而且后备资源也有所短缺。因此,为了更好地回收国家的煤炭资源,尽量避免煤炭资源损失,确保矿井生产的稳定和矿井的生产效益以及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充分保护和开采煤炭资源,研究井筒压煤开采及开采引起井筒移动变形规律和维护技术是必须的,也是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在研究近井筒开采引起井筒及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维护技术时,以安阳大众煤业有限公司大众煤矿开采北风井压煤例,提出三个开采方案,从中研究不同开采方案时的井筒及覆岩的移动变形破坏规律,采用我国常用的概率积分法对不同开采方案进行详细预计,利用FLAC 3D对各个开采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开采方案的井筒应力及变形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不同开采方案井筒的应力集中和破坏大概位置,针对该位置的不同研究提供不同的井筒维护技术,以便提高井筒压煤的采出率,为我国井筒压煤采出研究提供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法。

谢东海[5](2007)在《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的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急倾斜中厚—厚煤层巷道放顶煤采煤法的关键问题主要有四个:顶煤可放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放煤巷道的布置与维护、顶煤破碎机理、工艺参数等。以多个矿井的工业性试验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模糊数学方法对顶煤可放性的影响因素与评价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筛选各种指标,选取煤层强度、开采深度、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层顶底板岩层、煤层夹矸和安全条件等七项自然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各项指标与顶煤可放性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煤层强度、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开采深度、煤层夹矸、安全条件和煤层顶底板岩层。同时,通过计算和比较,将顶煤可放性分为五类:可放性好(Ⅰ)、可放性较好(Ⅱ)、可放性一般(Ⅲ)、可放性较差(Ⅳ)、可放性差(Ⅴ),可据此判断顶煤的可放性。采用弹塑性理论对顶煤应力环境与变形进行分析,认为顶煤受力主要来自煤层与顶板的重力和放顶煤形成的集中应力,水平地应力与瓦斯压力均对顶煤的破碎产生重要影响。计算的极限平衡带高度与现场深基点位移测试数据基本一致,顶煤应力极限平衡带的高度与顶煤破碎及可放性相关,极限平衡带高度大,则顶煤破碎及可放性差;反之,极限平衡带高度小,则顶煤破碎及可放性好。放煤巷道与放煤小眼施工时的顶煤应力和位移变化,采用FLAC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放煤巷道和放煤小眼施工扰动时产生的塑性区和塑性破坏等均出现在巷道的肩部和支架的扎脚处,在生产期间应进行重点维护;巷道围岩的位移迹线和主应力均有利于顶煤的变形破碎。顶煤破碎机理分析时,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顶煤走向的变形破碎过程及顶煤冒落的主要因素;顶煤沿走向的破碎是由于顶煤中部的拉应力超过煤体的抗拉强度所致,顶煤出现“冒落—裂隙带上移—新的冒落—裂隙带进一步上移”的破碎过程,顶煤的冒落与煤体的力学性质及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具有较大的相关性。顶煤沿倾向的变形破碎过程通过非连续介质理论和模拟计算软件(UDEC)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顶煤沿倾向变形破碎的过程和空间形态;顶煤沿倾斜方向在不同冒落高度的力学特性和空间形态基本一致,冒落空间形态具有成拱性,即形成一个“顶板—煤层—底板”的非对称拱型力学结构,拱顶向顶板方向偏移;顶煤和围岩的破坏过程大致分为四个区:顶煤放出区、沿底滑落区、顶板离层破坏区和煤岩滞后冒落区等,煤层顶底板的变形较小,主要是冒落的顶煤给顶底板岩层有一个支撑作用。将突变理论用于顶煤破碎冒落机理分析,建立项煤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假设顶煤破碎是受节理裂隙的弱面影响而形成的,得出顶煤破碎冒落的判据为顶煤裂隙面内弹性核区介质的刚度与屈服带内介质的刚度之比,即刚度比。在刚度比小于1时,顶煤弹性核区段的刚度越小、屈服段刚度越大,越易于发生顶煤滑移突变失稳,从而形成破碎冒落。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放矿理论对于项煤生产各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顶煤的回收率和降低含矸率。放煤顺序设置合理可以保持顶煤与矸石接触面近水平下移;分段高度在不同煤层厚度时,其有效范围将不同;放煤口间距的大小与顶煤回收率有密切的关系,间距小时,顶煤回收率高,但间距过小会增加生产管理的难度;顶煤含矸率的适量增加可以提高顶煤的回收率。因此,急倾斜中厚—厚煤层巷道放顶煤采煤法的关键问题研究,对完善和推广这一开采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王官宝[6](2006)在《石膏矿冒顶引发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的统计资料,矿山顶板冒落、采空区垮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仅次于煤矿瓦斯突出灾害,已经超过了道路交通事故跃升为第二位。而在非煤矿山事故中,这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第一位,尤其是石膏矿山发生的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冒落垮塌灾难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后果触目惊心。目前对冲击地压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煤矿和金属矿山,在非金属矿山中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非金属矿山在井工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矿山压力和岩层移动问题,出现采动动力损害问题,石膏矿山发生的采空区大面积垮塌灾害性事故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通过对石膏矿山发生典型的冲击地压事故的调查研究,特别是顶板大面积垮塌引发冲击地压发生前、后的显现特征,从分析石膏矿山开采特点和采场结构参数入手,结合分析研究石膏矿山矿柱—顶板井下工程结构失稳破坏的机理,运用冲击地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基本查明石膏矿山冲击地压发生的类型、发生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运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数值分析工具,研究了矿柱、顶底板的应力状态,查明了石膏矿山井下矿柱—顶板支撑系统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石膏矿山顶板大面积冒落是因为矿柱破坏失去支撑能力后,使顶板悬露面积扩大受拉破坏而发生的,是顶板断裂引起的顶板冲击。根据冲击地压的发生是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的观点,通过对石膏矿山采矿技术条件和自然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石膏矿山使用的采矿方法、采场结构参数不合理和采空区不处理,是造成石膏矿顶板垮落事故的物质条件,采空区的存在是矿山安全生产的极大隐患,是矿山的重大危险源。鉴于该类矿山的数量较多,潜在的危害极大,运用安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采空区危害矿山”的概念,并提出该类矿山的分类和危险性分级方法。根据石膏矿床的赋存特点,提出使用改进的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以此来提高矿山的回采率和消除因采矿形成的地下采空区;结合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推荐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下分层处理上分层遗留的采空区处理方法,已经通过当地安监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实施。

郭金峰,刁心宏,张传信,王春来,钱光荣,郑学敏[7](2002)在《冬瓜山深埋铜矿床开采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冬瓜山铜矿床的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 ,论述了冬瓜山深埋铜矿床开采的深井矿床开采工艺技术、深井采矿地压及控制技术、深井通风优化及控制技术和全尾矿充填技术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力图使冬瓜山深埋铜矿床实现安全高效的回采 ,同时解决矿山尾矿地表堆放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最终使矿山开采实现无尾排放的目标

二、Characteristics of rockburst and its mining technology in min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haracteristics of rockburst and its mining technology in mines(论文提纲范文)

(1)黄陵东方煤矿采空塌陷对沟西村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开采沉陷变形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位置与交通状况
        2.1.2 气象
        2.1.3 水文
    2.2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结构
        2.2.3 岩土工程性质
        2.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3 人类工程活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采煤采空诱发地质灾害分析
    3.1 黄陵东方煤矿井田设置及矿井开采状况
        3.1.1 黄陵东方煤矿井田设置状况
        3.1.2 矿井开采状况
    3.2 地面变形调查及结果分析
    3.3 工程钻探及结果分析
    3.4 沟西村房屋破损调查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及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
    4.1 采空区“三带”确定
    4.2 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分析
        4.2.1 基于终采时间的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分析
        4.2.2 基于采深采厚比的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分析
        4.2.3 基于顶板岩性及松散层厚度的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分析
    4.3 采空区场地建设适宜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采空区地表变形分析
    5.1 概率积分法简介
    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概率积分法参数预测
        5.2.1 概率积分法预测参数与采空区地质条件的关系
        5.2.2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
        5.2.3 模型训练、验证及应用
    5.3 沉陷变形的计算分析
        5.3.2 现状工况下的计算结果
        5.3.3 最终工况下的计算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值模拟的采空区地表变形分析
    6.1 FLAC3D软件简介
    6.2 FLAC3D数值模型建模过程
        6.2.1 数值计算模型
        6.2.2 本构模型和参数的选取
        6.2.3 模型的边界条件
        6.2.4 模型工况及监测线的布置
    6.3 现状工况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6.3.1 现状工况下地表水平移动位移分析
        6.3.2 现状工况下地表沉降分析
        6.3.3 现状下对村庄的移动变形影响分析
    6.4 最终工况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4.1 最终工况下地表水平移动分析
        6.4.2 最终工况下地表沉降分析
        6.4.3 最终工况下采动对村庄的移动变形影响
    6.5 采动对地表边坡的影响分析
        6.5.1 采动对剖面1 上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6.5.2 采动对剖面2 上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6.6 对比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采煤采空影响区防治措施建议
    7.1 采空区影响区防治必要性
    7.2 采空区影响区防治措施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大西沟超贫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矿区地质环境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岩浆岩
    2.4 矿体特征
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 采矿
5 穿孔爆破与装载工作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结论与建议

(3)深部金属矿山卸压开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山岩爆研究现状
        1.2.2 岩爆预报研究现状
        1.2.3 压开采研究现状
        1.2.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矿区地质与深部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2.1 矿区地质概况
        2.1.1 区域地质
        2.1.2 构造
    2.2 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2.2.1 水文地质条件
        2.2.2 工程地质条件
        2.2.3 环境地质条件
    2.3 采矿方法
第三章 高峰矿区岩爆倾向性分析
    3.1 矿区地应力测定
        3.1.1 空心包体应变法测量地应力计算原理
        3.1.2 测点布置
        3.1.3 原岩地应力测得结果
        3.1.4 基于两次在不同水平测得地应力结果预测深部地应力
    3.2 岩石力学参数测定
    3.3 矿区深部岩爆倾向性分析
        3.3.1 岩爆倾向性评估方法
        3.3.2 矿区岩爆倾向性评估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充填体对岩爆控制、减弱机制
    4.1 充填体对上盘的支撑机制
    4.2 充填体改善围岩应力条件
    4.3 充填体吸能减灾机制
    4.4 小结
第五章 具有岩爆倾向性矿体卸压开采研究
    5.1 具有岩爆性矿井卸压方案
        5.1.1 确定采场周边应力
        5.1.2 卸压方案提出
    5.2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方案卸压效果
        5.2.1 岩体力学参数确定
        5.2.2 计算边界条件
        5.2.3 力学判据的选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
        5.2.4 卸压方案分析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近井筒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意义和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井筒煤柱开采后井筒变形破坏预计分析研究
    2.1 井筒变形破坏预计方法
        2.1.1 预计方法简介
        2.1.2 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
        2.1.3 覆岩内部主要影响半径的确定
        2.1.4 岩体内部的位移计算
        2.1.5 岩体内部的应变计算
    2.2 安阳大众煤业地质概况
        2.2.1 安阳大众煤业矿区地层
        2.2.2 安阳大众煤业矿区地质构造
        2.2.3 安阳大众煤业矿层地质
    2.3 井筒变形破坏的预计
        2.3.1 大众煤矿北风井井筒概况
        2.3.2 井筒煤柱的开采方案分析
        2.3.3 开采方案一和二的井筒变形破坏的预计参数
        2.3.4 开采方案三的井筒变形破坏的预计参数
        2.3.5 井筒变形破坏的预计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井筒覆岩移动变形过程及速度研究
    3.1 井筒覆岩移动变形速度相关参数的确定
        3.1.1 覆岩岩性参数P 的确定
        3.1.2 覆岩及地表移动过程时间影响参数C 的确定
    3.2 井筒覆岩移动变形速度实例分析
        3.2.1 开采方案一移动速度分析
        3.2.2 开采方案二移动速度分析
        3.2.3 开采方案三移动速度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井筒煤柱开采后井筒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4.1 软件介绍
        4.1.1 FLAC 简介
        4.1.2 Tecplot 简介
    4.2 覆岩的岩石力学参数
        4.2.1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4.2.2 冒落矸石物理力学性质
    4.3 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的范围
        4.3.2 模型的边界条件
    4.4 数值模拟的方案
    4.5 数值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研究
        4.5.1 井筒及覆岩竖向移动和变形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5.2 井筒及覆岩水平移动和变形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5.3 不同方案的塑性区计算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井筒移动变形破坏的治理技术研究
    5.1 井筒保护的技术要求
        5.1.1 防偏斜变形
        5.1.2 防井筒发生错动破坏
        5.1.3 防井筒水平断面的改变
        5.1.4 防井壁出现竖向压缩破坏
    5.2 井筒变形与破坏规律
        5.2.1 竖井变形和破坏规律
        5.2.2 斜井变形与破坏规律
    5.3 竖井井壁破裂治理与防治技术研究
        5.3.1 竖井井壁破裂治理技术
        5.3.2 竖井井壁破裂防治方案
        5.3.3 各种治理方案技术经济对比
    5.4 卸压槽技术
        5.4.1 卸压槽位置的选择
        5.4.2 卸压槽的设计方法研究
        5.4.3 卸压槽的施工工艺研究
    5.5 安阳大众煤矿北风井井筒维护实例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的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工程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历史沿革
        1.2.2 急倾斜煤层主要开采方法及发展趋势
        1.2.3 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矿压研究现状
        1.2.4 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巷道放顶煤采煤法的特征与研究
    2.1 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2.1.1 放煤巷道的布置
        2.1.2 放煤巷道的断面形状与支护
        2.1.3 放煤小眼的布置
        2.1.4 放煤巷道和放煤小眼施工扰动的数值模拟
        2.1.5 放煤口的参数及开启方式
        2.1.6 放顶煤采煤法的生产系统
    2.2 巷道放顶煤的生产工艺及劳动组织
        2.2.1 巷道放顶煤的生产工艺
        2.2.2 巷道放顶煤的工作制度及劳动组织
    2.3 巷道放顶煤采煤法的放煤制度
    2.4 巷道放顶煤采煤法的安全技术
        2.4.1 瓦斯防治
        2.4.2 煤尘防治
        2.4.3 煤层自然发火防治
    2.5 小结
第三章 顶煤可放性影响因素与评价
    3.1 顶煤可放性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3.2 影响因素权值的确定
    3.3 顶煤可放性评价建模及分类
    3.4 顶煤可放性评价模型的应用
    3.5 小结
第四章 顶煤应力环境与变形分析
    4.1 急倾斜煤层应力环境分析
    4.2 顶煤受力变形分析
    4.3 实例分析
        4.3.1 开采条件及试验参数
        4.3.2 计算结果
        4.3.3 煤体深基点位移实测结果及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顶煤破碎机理研究
    5.1 顶煤的沿走向破碎机理
        5.1.1 顶煤极限跨度的计算
        5.1.2 顶煤沿走向方向的冒落特征
    5.2 顶煤沿倾向破碎机理
        5.2.1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岩移规律
        5.2.2 顶煤破碎冒落的数值模拟研究
    5.3 顶煤破坏失稳的突变理论分析
        5.3.1 突变理论的数学模型
        5.3.2 顶煤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
        5.3.3 放顶煤开采顶煤滑移失稳机理
    5.4 小结
第六章 巷道放顶煤采煤法的参数优化
    6.1 顶煤冒落放出过程
    6.2 顶煤冒落放出模拟原理与方法
    6.3 顶煤冒落放出的计算机建模
        6.3.1 单元体移动概率值的确定
        6.3.2 放出体边界的确定
        6.3.3 程序编制及有关规定
    6.4 顶煤冒落放出的计算机模拟应用
        6.4.1 模拟的基本条件设定
        6.4.2 模拟结果
        6.4.3 模拟结果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6)石膏矿冒顶引发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1.1.1 引言
        1.1.2 石膏矿产资源及开采安全现状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矿山冲击地压
        1.2.1 煤矿冲击地压
        1.2.2 金属矿山冲击地压
        1.2.3 石膏矿顶板大面积冒落
    1.3 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及分类
        1.3.1 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
        1.3.2 冲击地压分类
    1.4 冲击地压研究现状
        1.4.1 冲击地压机理的研究
        1.4.2 冲击地压破坏过程的研究
        1.4.3 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的思路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评价
第2章 石膏矿床及石膏矿采场结构参数研究
    2.1 石膏矿床赋存特征
    2.2 石膏矿开采特点及采场结构参数
        2.2.1 石膏矿开采的特点
        2.2.2 采场结构参数
        2.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研究矿山—河北邢隆石膏矿基本情况
        2.3.1 矿区概况及交通位置
        2.3.2 地形、地貌及水系
        2.3.3 气象及地震烈度
        2.3.4 区域构造
        2.3.5 矿区地质
        2.3.6 矿体赋存特征
        2.3.7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4 采场结构参数合理性分析研究
        2.4.1 石膏矿房柱采矿法的实质
        2.4.2 采场结构参数合理性分析研究
        2.4.3 采场结构参数合理性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膏矿顶板大面积冒落机理研究
    3.1 引言
        3.1.1 顶板灾害事故
        3.1.2 顶板冒落类型
    3.2 石膏矿顶板大面积冒落事故
        3.2.1 石膏矿顶板冒落事故概述
        3.2.2 事故案例调查分析
        3.2.3 石膏矿大面积冒顶的基本特征
    3.3 石膏矿矿柱支撑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3.3.1 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条件
        3.3.2 矿柱失稳及支撑应力分析
    3.4 石膏矿顶板冒落机理研究
        3.4.1 托板理论
        3.4.2 托板理论的顶板稳定性分析
    3.5 石膏矿厚矿体分层开采采场稳定性分析
        3.5.1 矿柱的对齐方式
        3.5.2 多水平分层开采顶板和间柱应力数值分析
    3.6 石膏矿顶板冲击地压
        3.6.1 顶板冲击地压的规律
        3.6.2 顶板冲击地压失稳理论
        3.6.3 石膏矿石的冲击倾向性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
    4.1 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4.2 矿山采空区分布及现状
    4.3 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
        4.3.1 FLAC软件
        4.3.2 三维有限差分法FLAC-3D
        4.3.3 采空区应力状态数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石膏矿采空区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危险性评价方法简述
        5.2.1 危险评价方法
        5.2.2 地下采空区危险评价方法
        5.2.3 地下采空区危险评价程序
    5.3 石膏矿采空区大面积垮塌危害研究
        5.3.1 采空区大面积垮塌危害分类
        5.3.2 采空区大面积垮塌事故的危害后果分析
    5.4 地下采空区危险性分级
        5.4.1 危险源分级方法
        5.4.2 危险源分级标准
        5.4.3 地下采空区危险性分级方法
    5.5 采空区危害矿山的概念、分类及危险性分级
        5.5.1 采空区危害矿山的概念和涵义
        5.5.2 采空区危害矿山的分类与分级
        5.5.3 采空区危害矿山危害程度分级
        5.5.4 采空区危害矿山分类及其危害程度分级的意义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厚大石膏矿体采矿与采空区处理方法的研究
    6.1 概述
    6.2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简介
        6.2.1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工艺过程
        6.2.2 采场布置及开采顺序
        6.2.3 采场布置形式、参数及生产能力
        6.2.4 改进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关键技术
    6.3 石膏矿采空区处理方法
        6.3.1 采空区处理方法
        6.3.2 高切顶房柱崩落法
        6.3.3 改进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方案
    6.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与处理采空区的数值模拟
        6.4.1 有限差分计算模型
        6.4.2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与破坏判据
        6.4.3 开挖模拟
        6.4.4 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6.4.5 采空区处理的具体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采空区处理安全监测系统选择
    7.1 引言
    7.2 监测体系分类及信息处理
        7.2.1 主动监测体系
        7.2.2 被动监测体系
        7.2.3 监测信息分析与识别
        7.2.4 相关信息反分析决策
    7.3 地下开采巷道变形预警
        7.3.1 巷道变形监测数据预警判据
        7.3.2 地下开采巷道变形预测方法
        7.3.3 地下开采巷道预警系统研究
    7.4 采空区处理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7.4.1 矿山压力监测设备
        7.4.2 监测系统选择
        7.4.3 矿山监测系统简介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资料
在读期间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

四、Characteristics of rockburst and its mining technology in mines(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陵东方煤矿采空塌陷对沟西村的稳定性影响研究[D]. 胡定康. 长安大学, 2021
  • [2]大西沟超贫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J]. 卢立松. 采矿技术, 2017(03)
  • [3]深部金属矿山卸压开采研究[D]. 谢柚生. 广西大学, 2012(02)
  • [4]近井筒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研究[D]. 呼庆华. 河南理工大学, 2010(04)
  • [5]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的关键问题研究[D]. 谢东海. 湖南科技大学, 2007(06)
  • [6]石膏矿冒顶引发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 王官宝.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1)
  • [7]冬瓜山深埋铜矿床开采技术的研究[J]. 郭金峰,刁心宏,张传信,王春来,钱光荣,郑学敏. 金属矿山, 2002(01)

标签:;  ;  ;  

矿山岩爆特征及其开采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