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教学是双边互动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有主次之分,不仅仅是教师“导”→学生“学”,而应是互助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学”→教师“导”、学生“导”→教师“学”等。“学”与“导”是参差存在、交替进行和发展的。
关键词:导与学 师与生 教与学
一、问题的提出
反思新课改以来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大体状况如下:
1.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
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满堂灌”还是“满堂问”,教师始终是主角,他的知识、言语举止像一种权威主宰着英语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抑或只是观众、听众乃至过客。
2.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近年,为扭转课堂教学上学生被动的局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比较流行“探究合作交流”。课堂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活动,然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一方面,老师将学生的主体活动当作教学过程的摆设。这样的教学表面上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而实际上还是把学生置于从属的地位。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严肃的现实,即造成课堂教学质量的滑坡,学生“兴高采烈”,家长忧心忡忡,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
3.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钱梦龙同志在1982年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口号愈来愈响亮时,我们又感到“学生为主体”就会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把握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还是从备教材,课堂上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无论是从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技能、心理特点,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还是从掌握多种教学手段,根据环境、活动、对象的情况及其变化,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等各个方面,教师都以“主体”的身份活跃在教学活动中。
只有加强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才能走到学生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师才能对学生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4.“导”与“学”和谐发展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的确一度扭转了教学中满堂灌、满堂动等一些弊端,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们也认识到有“主”就有“次”,有“主体”就有“客体”,有“主动”就有“被动”。分开来看,“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师则对这些活动施加影响。合起来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二、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教学思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学与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中的“学”与“导”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是交替推进的,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2.现代和谐教育思想
和谐教育思想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母系统,这个母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又是一个个的子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只有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学与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在“导”与“学”两种活动的交替进行中,学生与教师都将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操作程序
1.引导试学
(1)教师引导入课。教师导入新课前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或是谜语、游戏,或是chant歌曲,或是头脑智力题,诱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带领学生由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不多走向知之甚多。
(2)学生尝试自学。教师按所教课文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个性差异建议试学试听范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问,最后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单词或句型记录下来完成生生、师生合作探究。学生尝试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先教后学;先讲后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
(3)教师了解试学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试学情况可以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可以确定典型,个别谈话等,做到心中有数。“因嗜而炊”是为厨之道,“对症下药”乃为医之术,“因材施教”是教师教育教学之本。
2.引导探学
(1)教师进行教学再设计。在学生试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原则,根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针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性地调整或设计教学程序,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即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教师因势利导。“导”的条件是“因势”,对学生在试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思维、心理等诸多障碍,教师将其归纳总结,作为学生探究的目标,然后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完成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3)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在试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未发现他人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学习。由同伴到小组内再到小组间质疑、解疑;相同的问题结成兴趣组深入研究;把问题分解到能力组突破解决等。
3.开导活用
(1)练习设计要灵活。首先“导”要贯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它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达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口语的目的。“练”可以是课文知识的“练”,也可以是口语交际的“练”,可以是阅读教学的“练”。
(2)英语与生活相结合。因为没有说英语的环境,我们学的英语似乎成了哑巴英语。我们提倡“活”,就是要变封闭的英语教学为开放的英语教学,使英语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打破课内与课外,积极创造英语角、英语吧、英语长廊等,指导学生大量地阅读,有计划地组织课本剧、故事会、美文诵读等活动,使英语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英语氛围中学英语,用英语。
四、模式特征
1.灵活性
“导与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三个步骤可以在一课时进行,也可以分布于一篇课文的几课时之中;有的步骤可以课上进行,有的也可放在课下进行,“试学”“探学”“活学”三个步骤是交融进行的。
2.自主创新性
(1)教师层面。教师从激趣—设计教学—诱导巩固,为学生广开学习英语的渠道,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活跃在课堂上。
(2)学生层面。学生从试学—合作学—活学,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学生敢于问自己真正想知道的问题,敢于张开嘴说笨拙的英语,不再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导学层面。“导与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学生、教材、方法之间是和谐的状态,模式框架中“试学”“探学”“活学”也是相互配合的。教师与学生的自主创新“导”“学”活动,推动着模式教学的不断创新、不断向前发展。
3.协调发展性
“学与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即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与教材的和谐、学生与教材的和谐等,在这里有学生学,教师导;有教师导,学生学;还有学生导,教师学,在和谐的状态中,“导”与“学”、教师与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切先进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成功的法宝,这些法宝的灵魂是“活”。“导与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前依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预设编写教案,还要注意教学过程具有弹性和可变性的“动态灵活”的特征。创造性地调整教学设计,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方法的不断变新和英语情境衍生多种变式,使英语教学充满青春活力,使每一节课都绽放激情与智慧。
论文作者:吴圆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主体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和谐论文; 和谐发展论文; 《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