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Ⅱ):任务分离与反应倾向1_内隐记忆论文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Ⅱ):任务分离和反应倾向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字论文,实验研究论文,倾向论文,记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实验Ⅰ的基础上,操纵学习时的呈现时间(250ms,500ms,750ms)和注意变量(目标和非目标字),运用任务分离方法及间接证明逻辑,比较了再认测验和整字偏好测验在不同条件下的辨别力(A')和反应倾向(B")。结果:(1)双向功能分离的出现表明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存在本质差异。根据“过程纯净”假设,可以推证内隐记忆存在于偏好测验中。此时,匹配比较法的标准未满足。(2)偏好测验中,500ms呈现目标字时,有显著正向启动效应:750ms呈现非目标字时,有显著负向启动效应。(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发生时,都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但是前者的报告标准较松宽,而后者的较严格。关键词 内隐记忆,汉字,任务分离,反应倾向,负向启动

1 前言

阈下知觉的研究中,人们把编码时无意识事件在人脑中存留的痕迹理解为内隐(无意识)记忆[1]。重复启动效应的研究中,有人认为内隐记忆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2]-[4]。也有人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认为,内隐记忆是人们不能够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它包括Ebbinghaus关于重学的节省测量和Freud的失误研究等[5]。内隐记忆研究的综述性文献有Roediger[6],[7],Richardson-Klavehn和Bjork[8],Schacter[3],Shimamura等[9]。

实验Ⅰ指出,对任务分离现象的不同解释导致了多重记忆系统说和迁移适当加工说的区别[1]。任务分离方法使用的是间接推证的逻辑。“过程纯净(process-pure)”假设为研究者们广为接受。它认为单一测验的底层过程是唯一的[5]。提取意识性标准(retrieval intentionality criterion)虽为解决意识“污染”问题而来,但它的前提仍是纯净假设。匹配比较法在严格的判定标准之后,其逻辑的直接性和简单性是为人所称道的。实验Ⅰ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给出了该标准的简单证明,Reingold和Merikle(1988)则给出了详细的推导(11)。但是,内隐记忆确实存在并为任务分离方法证明时,间接测量成绩并不一定优于直接测量成绩[3]。本实验试图在不能用匹配比较法的直接逻辑证明内隐记忆的情况下,探讨偏好测验中的内隐记忆能否为任务分离方法的间接逻辑证明。实验Ⅰ中,汉字整体加工任务的前阶段,直接逻辑不能证明内隐记忆的存在。因此,本实验考察再认和偏好任务前阶段的整字加工。结果如能证实实验的预期,就有利于任务分离方法的间接证明逻辑的运用。

有人运用信号检测论(数据为正态分布)发现,内隐学习过程的心理状态波动甚微,相当稳定,被试掌握着较松宽的报告标准(β<1),并且推测,外显学习过程被试应掌握一个较严格的标准[12]。处理二择一迫选作业的四类模型中,单高阈限和双高阈限模型不能提供报告标准指标。正态和对数分布下的信号检测论(SDT)对数据的要求过于严格,辨别力和反应倾向指标的计算也过于繁杂。非参数模型弥补了SDT的不足,并在阈限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应倾向指标B"和B[,H](本实验选用B")[13]。这为验证内隐记忆(学习)过程中关于报告标准的结论和推测提供了可能。

Kunst-Wilson和zajonc曾用不规则几何图形的偏好测验发现了无意识(内隐)记忆[14]。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图形特征与不规则几何图形更为接近。鉴于此,我们开发了汉字偏好测验,在实验Ⅰ和本实验中,把它作为一种内隐记忆测验,与再认测验进行比较。

2 方法

2.1 实验设计 为3×2×2×2混合因子设计。(1)A因素为刺激呈现时间。分为250ms,500ms,750ms三个水平。(2)B因素为测验类型(任务)。两类任务为再认(直接测量或称外显)测验和整字偏好判断(间接测量或称内隐)测验。(3)C因素为注意程度。两水平为目标字和非目标字。(4)D因素为指标,辨别力指标为A(计算公式见实验Ⅰ(1))。反应倾向指标为B"。当H>FA时,B"=[H(1-H)-FA(1-FA)]/[H(1-H)+FA(1-FA)];当H

2.2 被试 60名华东师大本科生参加实验。事后均获得少量定额报酬。

2.3 材料 本实验以汉字为材料。汉字随机采自语文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选取实验Ⅰ所用的100对汉字的前50对(单元一)作为学习材料。目标字一半在左,一半在右,排除空间位置误差。五划字也有一半是目标字,一半是非目标字,以排除笔划可能引起的误差。测验时呈现50个单字。一半是旧字(目标字或非目标字),另一半是新字。新字和旧字随机呈现。

2.4 仪器 一台Super386微型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

2.5 实验程序 学习阶段对所有被试的处理都一样。被试看懂学习指导语之后。按Y键开始实验。在计算机屏幕中央依次呈现50对汉字。每对汉字有一个目标字(下面标有星号*)和一个非目标字(下面未标星号)。呈现时间分别为250ms,500ms,750ms。每两对汉字的间隔时间为1000ms。要求被试尽力记住目标字。学习完毕即呈现测验指导语。告诉被试屏幕中央将依次呈现50个汉字,一半是见过的旧字(包括目标字和非目标字),另一半是未见过的新字。随后被试在0和1之间任选一个数字,即进行测验。再认任务要求被试判断是旧字还是新字。偏好任务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判断喜欢不喜欢刚呈现的字。两类任务均包括目标字和非目标字。被试选择‘0’则先测目标字后测非目标字;选择‘1’则顺序颠倒。此外,要求反应既快又准。对速度的要求是内隐记忆测验应该具有的特征之一(5)。被试选择‘0’和‘1’的概率相等,由此可以平衡目标字和非目标字测验的顺序误差。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击中数和虚惊数,分别计算辨别力指标A和反应倾向指标B"。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均数比较处理。

3.1 偏好测验的启动效应和再认测验的成绩

表1列出了两类测验辨别力(A')的结果。星号表示A值与随机水平(0.50)有显著差别。偏好测验目标字的A'值在500ms时为0.61,t=2.80,p<0.05。说明击中率显著高于虚惊率,即对旧字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对新字的反应正确率(基线值)。这就是正向启动效应。再认测验目标字的成绩均超出随机水平。250ms,500ms,750ms下的t值依次是4.09,2.77,3.27,p均小于0.05,说明对目标字的再认测验中存在外显(再认)记忆。对非目标字的再认测验中,只有在750ms下成绩显著,A'=0.62,t=3.05,P<0.05。表明存在外显记忆。其它条件(250ms,500ms)下成绩不显著。有意义的是,非目标字750ms下的偏好测验中,A'=0.39,与随机水平进行比较,t=3.02,p<0.05,显著低于随机水平。这表明该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负向启动效应。先前与整字的接触不是易化而是抑制了对该字的提取,被试表现出“喜新厌旧”的现象。在呈现时间较长时,先前与汉字的接触使得被试不喜欢选择这些字,导致击中率明显下降。这也反映了先前记忆痕迹的无意识作用,只不过是负向的罢了。该事实对重复启动的概念是一个有益的补充。重复启动应该包括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本实验中这两种作用都出现了。

表1 偏好测验的启动效应和再认测验的成绩(A')

注:辨别力A值的随机水平为0.50,*表示与0.50有显著差异,无*的A'值表示差异不显著。括号内为t值。临界值为2.23(意义层级为0.05)。

再看表1,无论是目标字还是非目标字,偏好测验成绩均低于或等于相应的再认成绩。这与实验预期相吻合。按照Reingold和Merikle关于内隐记忆存在的直接证明逻辑与标准[11,14],内隐记忆不能由此得到证明。这为使用任务分离方法的间接逻辑创造了条件。任务分离逻辑能否证明内隐记忆仍然存在于偏好测验中呢?我们将在讨论中作出回答。

3(250ms vs.500ms vs.750ms)×2(再认测验vs.偏好测验)×2(目标字vs.非目标字)方差分析表明:测验类型(任务)因素主效应明显,F(1,108)=19.234,MSe=0.390,p<0.001。注意因素主效应明显,F(1,108)=19.122,MSe=0.388,p<0.001。呈现时间因素主效应不显著,F(2,108)=0.562,MSe=0.011,p>0.05。两两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呈现时间×测验类型(任务)交互作用显著,F(2,108)=3.331,p<0.05。其它两个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呈现时间×注意程度的F(2,108)=1.049,p>0.05。测验类型×注意程度的F(1,108)=0.003,p>0.05。因此,注意因素不受其它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主效应很有价值。

3.2 偏好测验和再认测验的反应倾向(B")

表2列出的是两类测验反应倾向(B")的结果。3(呈现时间)×2(注意)×2(测验类型)方差分析表明:测验类型(任务)因素有主效应,F(1,108)=5.456,MSe=0.213,p<0.05。呈现时间和注意因素均无主效应。前者的F(2,108)=1.211,MSe=0.047,p>0.05;后者的F(1,108)=0.025,MSe=0.001,p>0.05。三因素的两两交互作用亦均不显著。呈现时间×测验类型,F(2,108)=0.866,MSe=0.034,p>0.05;呈现时间×注意,F(2,108)=0.209,MSe=0.008,p>0.05;测验类型×注意,F(1,108)=0.110,MSe=0.004,p>0.05。

表2 偏好测验和再认测验的反应倾向(B")

{b4f530.jog}

注:B"值越大,表示报告标准越严格;反之,标准越松宽;B"等于0,表示报告标准不偏不倚。

4 讨论

4.1 关于任务分离现象的讨论

降低或消除再认记忆成绩以观察内隐记忆的方法有三种。首先是在阈下呈现刺激(15)。比如呈现启动刺激10ms,被试无法看清呈现的是什么,因此在测验中不可能表现任何再认能力。其次是通过遗忘的方法。比如间隔7天(16)进行再认和词干补笔或残词补全的比较;或者间隔24小时进行再认和词汇决定测验的比较[15]。实验Ⅰ和本实验则是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达到降低乃至消除再认记忆的目的。使用该法的实验研究也不少[15]。

实验Ⅰ在呈现时间为500ms的条件下,非目标整字的两类测验的前阶段结果表明;再认记忆和启动效应均不存在(1)。本实验重复了这个结果,并且发现,将呈现时间缩短到250ms时,再认记忆和启动效应也不存在,表现为250ms和500ms的再认成绩和启动值均与随机水平(0.50)无显著差异。三种呈现时间下,启动值均低于或等于相应的再认成绩。根据匹配比较法的标准,内隐记忆似乎在本实验各条件下均不存在[11]。这个结果证实了实验前的预期,即匹配比较方法的直接逻辑尽管在证明整字加工后阶段的内隐记忆时取得了成功[1],但对前阶段内隐记忆的证明仍然无能为力。这就有必要求助于任务分离方法的间接证明逻辑了。

本实验将呈现时间由500ms变化到750ms时,两类测验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形:再认成绩(0.62)显著高于随机水平。启动值(0.39)显著低于随机水平。这说明控制某一实验变量(呈现时间)在不同的测验任务(再认和偏好测验)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即出现了任务分离。呈现时间×测验类型(任务)显著的交互作用(F(2,108)=3.331,MSe=0.068,p>0.05)证实了分离现象的存在。更有意义的是,这种分离是一种双向分离[6],即交叉的双重分离[16]。某一实验变量的操作提高了外显记忆成绩而降低了内隐记忆成绩。只有很少的文献提供双向分离的事实[3]。

根据双向分离现象和“过程纯净”假设,我们认为,非目标字再认测验测得的是外显(再认)记忆,非目标字偏好测验测得的是一种独立于再认记忆的内隐记忆。其来源可能是独立于语义记忆,情节记忆之外的记忆系统。这里仅用反证逻辑证明内隐记忆的存在性。如果在偏好测验中有外显提取(比如有意回想)存在的话,其作业成绩就应该受到呈现时间变量对再认测验产生的同样的影响,即启动效应会随呈现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是,实际结果恰恰相反,启动效应随着呈现时间的延长显著地下降了,在750ms时甚至出现了负向启动现象。因此,偏好测验中没有意识存在,两类测验测到的是不同的记忆形式。但是,对此分离现象还可以有其它解释。

再来看目标字,偏好测验的启动值均低于或等于再认测验的成绩。按照匹配比较法的标准[11],内隐记忆不能得到证明。但是结果也出现了功能上的任务分离。与非目标字的双向分离不同的是:再认成绩不受呈现时间的影响,但偏好测验受呈现时间影响较大。目标字的分离是单一的任务分离[16]。在内隐(偏好)测验满足提取意识性标准和逻辑的前提下,为内隐记忆的存在提供了事实。其证明逻辑与非目标字的反证逻辑相同。目标字的实验结果加强了这样的观点:内隐记忆是偏好测验的单一的底层过程。

实验Ⅰ用匹配比较法直接证明了非目标整字偏好测验后阶段存在内隐记忆[1]。本实验扩展了实验Ⅰ的结论,用任务分离方法的间接反证逻辑证明内隐记忆不仅存在于非目标整字偏好测验的后阶段,在非目标和目标整字偏好测验的前阶段,内隐记忆也存在。换个角度来说,实验Ⅰ和本实验可以看作是分别使用直接逻辑和间接逻辑证明内隐记忆的两个实例[17]。其结果说明,间接逻辑由于事先设立了严格的‘纯净’假设,因而更易证明内隐记忆的存在。直接逻辑虽然证明的标准很严格,但它的说服力似更强些。需要补充一点,尽管实验Ⅰ在整字加工的后阶段直接证明了内隐记忆的存在,实验Ⅰ和本实验均未在整字加工的前阶段用直接逻辑证明内隐记忆。这样的结果与Merikle和Reingold的研究[14]是一致的。他们发现内隐记忆在不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是或隐或现的,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就象先前一些实验一样[6],本实验的部分结果还能由迁移适当加工说解释。Jacoby1983年的实验操纵加工深度变量发现了双向分离现象[6]。尽管当时使用的内隐测验不符合提取意识性逻辑,但对现在仍有参考价值。本实验操纵呈现时间变量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迁移适当加工说可以这样解释:外显测验对概念的意义编码、语义加工和精细编码敏感。内隐测验依赖于编码和提取的知觉操作的匹配程度[6]。如果呈现(加工)时间和加工深度一致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意义变量,与再认测验的提取加工相匹配。根据编码特性原则,加工(呈现)时间对概念驱动的再认测验会起更大的易化作用。因此,本实验结果在非注意编码和有意识提取条件下,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再认成绩提高。偏好测验是一个知觉(数据驱动)的内隐测验,其提取只有与知觉编码相匹配才能获得最大的易化作用。当加工时间延长时,对意义加工多了,对知觉的加工少了。由此导致重复启动效应剧烈下降。

多重记忆系统说和迁移适当加工说在某种程度上有融合的趋势[18]。至少在使用的方法上,双方都在取长补短。Schacter等曾在实验中运用启动特性原则解释整体编码和整体或局部提取对应的不同启动效应[3]。Roediger[5]及其支持者[9]肯定了Schacter关于内隐测验的提取意识性标准和逻辑的提法[5]。在理论解释上,我们觉得,迁移适当加工说侧重于对分离现象进行描述性的客观解释,而多重记忆系统说则侧重于对分离现象本质的推测。两种学说的并存有益于内隐记忆研究的发展。

4.2 关于两类测验的反应倾向的探讨

非参数模型提供的反应倾向指标B"为研究内隐记忆的特点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以B"为因变量进行的3×2×2方差分析显示:三因素的两两相互作用都不存在,测验类型(任务)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呈现时间和注意因素的主效应均不显著。这说明再认和偏好测验决策时的反应倾向不受呈现时间和注意因素的影响。表2的数据表明:被试在两类测验任务中的B"值波动甚微,相当稳定。该事实重复了内隐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无甚波动的结果[12],并且发现,外显记忆测验时,心理状态也是比较稳定的。测验类型(任务)因素显著的主效应表明再认测验的反应倾向显著高于偏好测验。根据非参数模型,偏好测验中被试掌握的是一个较松宽的标准。该事实重复了内隐学习过程中被试掌握一个松宽的报告标准的结果[12]。再认测验反应倾向较大,报告标准较严格的结果证实了先前对外显学习报告标准的推测[12]。尽管内隐学习研究侧重于知识的编码,重复启动研究侧重于知识的提取[19,20],但两者的反应倾向(B"或β)都指向测验时的决策判断,因此具有可比性,由此还可以推测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可能基于相似的知识系统或来源。

5 结语

本研究考察了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的任务分离现象和反应倾向。根据多重记忆系统说的反证逻辑,在两类测验结果不满足匹配比较法标准的情况下,任务分离方法的间接逻辑仍能证明内隐记忆的存在。两类测验的B"值不受呈现时间和注意因素的干扰。偏好测验B"均较小的事实重复了先前的结果,再认测验B"均较大的事实验证了先前的推测,本研究还提出重复启动效应应包含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的观点。

致谢 衷心感谢美国Rice大学H.L.Roediger教授的帮助和指点。

①本文于1993年11月30日收到。

修改稿于1994年8月15日收到。

责任编辑注:《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Ⅰ)》一文已选入本专题1994年第10期。

A STUDY ON IMPLICIT MEMO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Ⅱ):TASK DISSOCIATION AND RESPONSE BIAS

Yang Zhiliang

Ye Gewe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Abstract

This research compared the discrimination ability (A') and response bias (B") of preference discrimination (implicit memory) testsand recognition (explicit memory) tests with task dissociation paradigm by manipulating prime duration variable (250ms,500ms,750ms) andattention variable (cued and uncued characters)of study phase.It was discovered that:(1)A cross over dissociation was found to demonstrate implicit memory with a process-pure assumption,although the criterion of the matched comparison method was not met.(2) In the preference (implicit) tests,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iming effect was discovered with the 500ms duration and cued characters.Meanwhile,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iming effect was also found with the 750ms duration and uncued characters.(3) When implicit and recognition memory occurred,a stable mental state accompanied with both forms of memory.However,the bias of preference tests was more liberal and that of the recognition tests was more conservative.Key words implicit memory,Chinese characters,preference discrimination tests,task dissociation,response bias.

标签:;  ;  ;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Ⅱ):任务分离与反应倾向1_内隐记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