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AARLIN经验构建我国科技图书馆新服务模式_图书馆论文

借鉴AARLIN经验,构建我国科技型图书馆服务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模式论文,图书馆论文,经验论文,我国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许多新兴的非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的出现,信息服务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信息服务显现出非中介化特征,强烈地冲击了传统图书情报工作长期依赖的信息交流和服务环境[1]。在世界图书馆发展进程中,信息服务模式已经历了从以文献为中心的“文献中心模式”到“馆员中心模式”的发展历程[2],并正在向“用户中心模式”转变。可以说,在国际图书情报界,以现代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逐渐形成[3]。

近年来,我国图书情报界许多专家、学者如张晓林、张和芬等纷纷撰文[4-9],对我国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走服务驱动发展之路、当前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再加上我国图书情报机构自动化水平普遍较低、网络内部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管理、网络之间缺乏合作和共享”[10],致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进一步研究科技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及在此基础上的信息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AARLIN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都以知识密集型科技用户(高校师生、专业科研人员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我们把这两类图书馆统称为科技型图书馆。

1 AARLIN及其服务模式[11、12]

澳大利亚学术与科研图书馆网络(简称AARLIN,Australi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y Network)是一个得到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和澳大利亚国家教育、科研与培训部(DFST)资助,由一些大学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共同参与合作的项目。它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图书馆网络以提高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水平,使高校师生和专业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对所需的电子资源进行个性化、无缝、无中介的直接查阅。它运用门户技术向信息用户提供一整套信息服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代表了当今国际图书馆界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AARLIN服务模式围绕国家信息门户建立,运用门户技术向信息用户提供一整套服务,包括:

·

向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搜索界面,支持对多种电子数据库、Web站点、在线图书馆目录及其它电子信息资源的分布式搜索,并能使用同一格式进行搜索。

·

用适当的元数据组装成基于Web的表单,并在需要时生成文献传递请求。

·

借助OpenURL协议框架和相关软件技术,向最终用户提供内容敏感的参考链接服务或扩展服务,如全文文献的深度链接服务等。

·

根据认证过的用户资料(user profile),向用户推送相关的信息。

·

支持用户个性化定制并精炼“搜索环境”,使用户能访问与自己的兴趣相关的信息资源,还能支持用户缩小或扩展门户推送的”信息图景(information landscape)”,并予以设定。

·

提供最新文献报道服务(literature alerts)或定题服务,向用户定期通告与他们预先设定的搜索特征相匹配的最新的可利用信息资源,如下图所示:

AARLIN国家信息门户和参与馆的局部认证系统相连接。当某一用户登陆时,信息门户自动查询用户所在机构的认证系统以确保该用户是经过授权的用户;认证服务系统会将有关“用户特征”的元数据传送给门户,这些元数据可能包含用户研究的主题及兴趣、身份(如大学生、研究生、大学教职员工等)和其它相关信息。根据这些“用户资料”,信息门户将向用户“推送”一组有关的信息(也称为“信息图景”)。因而,不同的用户会浏览到不同的“信息图景”。每个用户可以通过在默认的资源列表中增加或删除一些条目来进一步精炼自己对这些相关资源的访问。门户与成员馆的局部认证系统相连接时,一般选择使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或者轻型目录访问协议(LDAP)来实现。据调查,大多数澳大利亚大学应用LDAP协议建立自己的认证系统。

通用用户界面是门户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支持应用Z39.50、HTTP、SQL等协议对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信息资源及网站进行并发检索。因此,用户可以使用同一个检索式同时搜索多种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在线图书目录、网络搜索引擎、Web站点、学科信息门户,并从这种并发搜索中获得统一的搜索结果。

除了并发检索,门户还能运用OpenURL协议将相关的参考元数据传送给开放链接软件,由其使用这些元数据并根据用户的身份“解析”用户有使用权的扩展信息服务类型,从而向用户提供内容敏感服务(context sensitive service)。例如,它可以显示用户所属图书馆系统已订阅的全文信息资源的链接,而不显示那些用户无权使用的资源的链接。同样,如果系统中没有相关的全文资源可访问,对于大学教职员工用户,开放链接软件将显示一个包含书目数据的文献传递请求表单,而对于在读大学生和那些无权使用文献传递服务的用户,开放链接软件将不会显示这种表单。

此外,门户还能提供最新文献报道服务或定题服务,向用户定期通告他们感兴趣的最新信息资源。

最后,AARLIN还具有一些超越AARLIN项目当前任务范围的附加功能:

· 集成了许多大学的门户。

· 集成了诸如WebCT、Blackboard等电子学习系统。

· 对学习资料库或开放存储系统(open archive systems)(包括电子出版物)的分布式搜寻。

· 网络聊天、电子邮件、交互式视频会议设施。

· 网络文献传递。

· 对文献/服务的选择定购。

· 用户安全支付系统。

· 为了补偿出版商利益的版权管理。

2 探索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技型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如前所述,AARILIN的基本目标是为澳大利亚国内学术与研究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开发一个信息门户框架,它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来设计门户的功能、构建门户的服务模式。

2.1 当前电子信息环境下科技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近年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为信息需求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大学利用网络来教授课程、进行电子邮件交流、访问图书馆馆藏目录和其它电子信息资源。教育管理者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远程教育、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同时,人才的社会化流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回到高校参加培训,学习从事新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也需要高校和科技图书馆提供网络化的、尤其是与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紧密相关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许多事实表明,面对海量化的电子信息资源,科研人员日益难以找到适当的、能很好支持自己研究的信息资料,出现了“信息过剩与知识贫乏并存”的现象[1]。不同数据库、搜索站点提供的多种搜索界面使用户倍感困惑,难以选择恰当的数据库并顺利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另外,某些用户由于某种“惰性或无知”,而不会从多个信息源搜寻信息。科研工作者感到时间越来越稀缺,当Internet网上找不到所需信息时,通常不会利用图书馆在线目录或其它相关数据库进一步搜索。

2.2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技型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考虑以上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我们应该借鉴AARLIN的经验,探索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技型图书馆服务新模式。这种模式基于现代信息网络,为用户创造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柔性的、虚拟的网络化学习、科研环境;要从信息服务技术入手,创造性地进行信息产品的再加工、整合、重组与聚类,使多种网络信息资源从低水平的可得转向高水平的可用;要强凋信息服务的集成化和标准化;能提供一些找到可靠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的资源发现工具,这些工具的简单易用性要能和Internet搜索引擎相媲美——界面友好且能支持用户使用单一检索式同时进行跨多个数据库、Web站点、在线图书馆目录及其它电子信息资源的分布式检索。以用户目标为导向的服务模式,还应该尽量减少用户找到有用信息资源的时间,针对具体用户的兴趣、需求和学习、研究过程,主动报道和提供全面、连续的相关信息资源及文献传递等服务,努力做到信息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有效提高用户的自我服务能力;这种服务模式还应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包括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内容定制和用户界面定制。目前,已有一些软件和系统支持学科导航、信息拉取与推送、个性化定制、网上咨询及最新信息报道等服务,有关的信息服务新技术,张和芬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一文中已做了较详细的介绍[8]。

总之,科技型图书馆服务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在现代社会浩繁的信息海洋中当好用户的导航员,帮助用户有效地排除信息噪声干扰、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针对性强的信息资源。为此,要积极运用新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广开思路、勇于创新,在研究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特别是通过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深层次服务节省用户宝贵的时间。

标签:;  ;  ;  

借鉴AARLIN经验构建我国科技图书馆新服务模式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