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批发企业改革的思考_企业经济论文

关于国有批发企业改革的思考_企业经济论文

关于国有批发企业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流通部门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批发企业如何在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有作用,重振往日的辉煌,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已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当前国有批发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国有批发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大部分国有批发企业很不适应,危机四起,经营萎缩、连年亏损,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市场秩序混乱,企业行为难以规范。一是某些批发企业采取“非经济”手段甚至非法手段从事竞争,干扰了正常的经营活动,恶化了竞争环境,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二是资金拖欠严重,合同履约率降低,致使购销关系很不稳定,长期客户由多变少,交易批量由大变小,流通费用逐步上升,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生产和流通的正常进行。

2.主渠道力量衰退。转轨过程中,商品流通渠道出现了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现象,原国营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工业自销、外资经济和股份经济等的批发体系所代替。原有国有批发企业处于萎缩状态,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已不足以担当主渠道的重任,而新的主渠道载体尚不清楚,由此带来直接后果是,宏观调控只能在市场波动之后。

3.批发组织结构不合理,各种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一是批发环节的工业自销因商业经营关系未能理顺,利益分配的调整,使二者在货源、价格、经营分工等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二是综合商业组织与管理体系未能随着经营区域、范围及购销关系的变化而进行实质性的变革;三是对个体、私营等非国有经济批发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致使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批发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4.经营萎缩,效益滑坡。一是销售额连年下降。市场放开后,大量集体、三资、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份的商业批发机构迅速崛起,工业自销、贸易货栈、联营商店、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多种经营方式相继出现,因而导致国有批发商业销售额连年下降。据统计,从1988年起,国有批发企业商品销售额平均每年以100多亿的幅度递减; 二是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1981年以前,国有批发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90%,而近年来,工业自销和非国有批发渠道,同国有批发商业在市场占有率上已不是什么平分秋色了,估计竞争性商品市场,非国有批发经济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再加上工业自销大幅上升,国有批发企业市场占有率已不足30%;三是效益滑坡,亏损严重。1989年以前,国有批发企业一直是盈利主体,从1990年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亏损额不断增加,亏损面不断扩大,不少国有批发企业已资不抵债,申请破产。

二、国有批发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国有批发商业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通过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流通体制改革方面

1.指导思想上失误。批发商业改革伊始,打破了独家经营“三固定”为特征的传统批发组织体系之后,新的批发商业组织体系却迟迟建立不起来,反而走了上分割肢解,化整为零,整体优势削弱的路子,“三多一少”流通模式的提出,出现了百业经商的局面,打破了专业分工和行业界限,冲散了批零渠道,从而最终使国有批发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弱者,陷入了萎缩退让的困境。

2.“主渠道”的重担难以摆脱。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批发商业承担了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物价和政策性储备等任务,发挥着“主渠道”和“蓄水池”的功能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批发商业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独立法人,但是原有的政策任务无法摆脱,以至其“主渠道”地位无法在竞争中自然形成。

(二)金融、税制改革方面

“拨改贷”打掉了国有批发商业享受国家无偿拨付资金的待遇,而改为向银行申请贷款,并承担利息支出。由于国有批发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严重不足,90%以上要由银行贷款来解决,利息负担十分沉重。

增值税的改革加重了负担。税制改革第一步按进销差价额的10%交纳批发营业税;第二步税改则按进销差价额的17%征收增值税金,按计税方法计算,税负平均增加40%左右,使批发商业负担加重。

(三)国有批发商业自身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意识没有及时转变。在转轨时期,国有批发商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是主动出击,而是期望得到政策性保护及其优惠政策;二是经营方式陈旧,市场竞争力减弱,计划经济时代的遗风尚存。三是非经营性费用增加过多。表现为冗员众多,占总数的1/3,社会负担较重,离退休人员约占在职人员的1/3;负债经营,利息负担加重。四是企业领导和职工素质亟需提高。企业中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的老总还不多,商业职工多年形成的官商作风,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向买主市场的转变。因此,迫切需要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三、对国有批发商业的再认识

尽管国有批发商业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作用不应被削弱。

1.批发商业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批发商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合理分工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商品日益丰富,即使有工厂的自销或零售企业的自采,但是在商品品种、数量、规格、资金、费用、运输、储存、保管等方面,与国有批发商业相比存在着许多不足。况且大多数商品也不可能都由生产部门自销,仍需由专职批发商承担商品流通的责任。日本、美国在60年代兴起的第三次革命而引发的“批发商业的复活”也表明了批发商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国有批发商业仍为主力军。国有批发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商品流通和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托。随着我国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多层次大市场的出现和多元化大流通的形成,要求商业企业向大型化、集中化方向发展,提高商业企业的组织程度,通过批发购销业务活动,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现在,许多国有批发商业以总经销、总代理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工商联合形式,使工业企业有了较稳定的市场,商业企业有了较可靠的货源,在互利的基础上,产销渠道实现重构,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扩大了批发销售的比重,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批发商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应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四、发展现代批发商业,重振国有批发商业的基本对策

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现代批发商业,是国有批发商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的关键所在。国有批发商业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已确立了改革的总指导思想:立足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以经济区域和商品自然流向为基础,以资本连结为纽带,以新的经营方式为手段,内外结合,调整结构,重组网络,再展雄风。

1.优化发展环境,清障碍,减负担。一是要为国有批发企业创造合法经营、平等竞争的条件。二是要为国有批发商业减轻、去掉历史包袱。三是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培育劳动力市场,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四是国家应逐步建立起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综合型宏观调控体系和较完备的市场法律体系,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保证。

2.按照市场竞争的需要,调整批发商业的组织结构。一是组建批发商业集团,以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批发商业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以实现规模经营为目标,通过投资,参股建立资产关系,发挥整体优势,提高规模效益。二是组建批发商业公司,对布局分散的中小型国有批发商业,要通过组建批发商业公司,实现资产融通,信息共享,综合经营,以降低经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发展连锁批发商业企业,打破行业和地区分割,尽快改变目前分散的组织体系状况,形成一个以国有批发商业为主渠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现代批发商业体系。

3.重组国有批发商业网络。一是大中城市或商品产销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保留或重建若干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国有批发商业企业,以此为基础培植出能广泛服务于社会,且有凝聚力的批发集团公司,作为某一区域范围内的批发流通中心。二是在为数众多的中小城市,通过改组或兼并,保留某些功能较全,素质较高的批发企业作为上述批发流通中心的分支机构,充当二级批发组织,参与地区范围内的流通活动。三是在县和县以下地区,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数量不等的终端性企业,重点以零售活动为主,为基层单位提供服务。

4.创新经营方式,完善批发功能。一是通过广泛推广和完善总代理、总经销等经营方式,来重建新型稳定的工商联合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应坚持平均利润的原则,用来处理和调整工商双方的利益分配关系。二是通过创办连锁批发加强批发企业之间、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批发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三是积极发展配送业。充分利用国有批发企业在进货渠道、信息网络、储运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生产企业、零售企业承担进货、分货、配送、送货等方面业务。四是实行一业为主,多角经营。在坚持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同时开拓多元化经营,向生产、储运、服务、高科技等领域渗透。

5.加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发展股份制商业批发企业,吸收社会资金,实现国有资产战略重组,以营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批发商业,提高其综合能力。

标签:;  ;  ;  ;  

关于国有批发企业改革的思考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