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探析论文_王敬红

临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探析论文_王敬红

(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 江苏徐州 221700)

【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100例临产妇,按照随机抽样法将临产妇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疏导组。常规组行常规临产护理;心理疏导组强化心理护理的应用。评价:(1)临产妇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2)干预前后SAS评分、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3)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1)心理疏导组临产妇临产妇顺产率显著比常规组高,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较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心理疏导组干预后SAS评分明显较低,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显著比常规组短,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3)心理疏导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比常规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重大,有利于缓解临产妇焦虑情绪,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产妇;心理护理;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22-02

分娩为自然生理过程,但该过程中临产妇可受自身身心因素、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多数临产妇因对分娩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和恐惧心理,可导致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对分娩的进展造成一定阻碍,不利于母婴结局的改善[1],需强化心理疏导和干预。本研究就临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100例临产妇,按照随机抽样法将临产妇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疏导组。所有入选临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和妊娠期并发症。

其中对照纳入37例,年龄21~37岁,年龄平均值(27.73±2.28)岁。体重最低62kg,最高85kg,体重平均值(72.17±11.38)kg。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分别6例、12例、11例、8例。初临产妇为23例,经临产妇为14例。

心理疏导组纳入38例,年龄21~37岁,年龄平均值(27.14±2.01)岁。体重最低62kg,最高84kg,体重平均值(72.57±11.28)kg。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分别6例、12例、12例、8例。初临产妇为23例,经临产妇为15例。

两组临产妇基线资料包括文化、初临产妇/经临产妇、年龄和体重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临产护理,常规给予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临床征兆说明等,传授分娩相关技巧。

心理疏导组强化心理护理的应用。(1)分娩前心理护理。①温馨分娩环境。为临产妇营造良好分娩环境,改善病房布置,可模拟家庭环境,布置绿色植物、暖色窗帘、床柜等,方便临产妇存放个人物品,并配备好饮水机、一次性水杯等用品,调节温湿度合适,保持病房无噪音,确保临产妇充足睡眠,为临产妇营造舒适的环境,减轻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②健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和蔼的态度和温和的语言对临产妇介绍医院环境、产房环境和产科医护人员,使其消除紧张、焦虑感,提高其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加分娩信心;讲解分娩知识,说明自然分娩的优势,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并鼓励临产妇提出疑问,耐心解答临产妇的疑问,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也增加临产妇的自然分娩信心。③心理护理。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全面的社会学、心理学知识,以耐心、细心、爱心为临产妇提供亲情化的心理护理服务,充分应用亲切言语交流、微笑、肯定的眼神等安慰临产妇,消除其负性情绪,提高配合度。(2)产程心理护理。产程中因宫缩反应剧烈,宫缩疼痛可导致临产妇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可在宫缩间歇期加强跟临产妇的交流,给予鼓励、表扬和安慰,分散其不良情绪,减轻痛苦。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1)临产妇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2)干预前后SAS评分、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3)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

SAS评分总分24分,分数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2]。

1.4 数据处理

临产妇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临产妇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采取的为χ2检验(百分比表示),干预前后SAS评分、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采取的为t检验(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 临产妇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比较

心理疏导组临产妇临产妇顺产率显著比常规组高,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较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其中,常规组临产妇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分别为36.00%、48.00%和16.00%,心理疏导组临产妇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分别为90.00%、6.00%和4.00%。

2.2 干预前后SAS评分、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评分接近,常规组和心理疏导组分别为18.72±2.82分、18.76±2.83分,差异不显著。心理疏导组干预后SAS评分明显较低,为8.73±1.28分,常规组干预后为12.73±4.28分。

心理疏导组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分别为7.72±1.82h、4.76±0.83h、12.73±2.28h,显著比常规组9.26±1.96h、5.92±1.12h、15.24±2.21h短,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

2.3 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心理疏导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比常规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其中,心理疏导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00%和0.00%,而常规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8.00%和12.00%。

3.讨论

分娩的顺利可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家庭幸福指数,但分娩中可存在各种风险因素,若出现意外,可危害母婴健康和家庭幸福[3]。有研究显示,分娩风险因素可包括临产妇产道、产力、胎儿情况和临产妇心理因素,但一直以来胎儿和临产妇生理情况更受关注,临产妇心理因素容易被忽视。临产妇因对分娩存在恐惧感,可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子宫收缩受抑制等,导致产程延长,增加剖宫产风险[4]。

针对临产妇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有效缓解其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情绪,积极配合分娩过程,可将不良生理应激降低,减少对分娩的危害,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母婴预后[5-6]。

本研究中,常规组行常规临产护理;心理疏导组强化心理护理的应用。结果显示,心理疏导组临产妇临产妇顺产率显著比常规组高,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较低,干预后SAS评分明显较低,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显著比常规组短,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比常规组低,说明临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重大,有利于缓解临产妇焦虑情绪,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玉娥.强化心理护理在临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45-46.

[2]周婉靖,金红,舒雪梅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4.

[3]马娟丽,施雪群.心理护理和产前宣教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1-62.

[4]刘芳梅.产妇临产后焦虑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13):259-260.

[5]李秀贵.探讨心理护理与产妇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13(6):102-103.

[6]任玉梅.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应用优质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2(5):129-130.

论文作者:王敬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  ;  ;  ;  ;  ;  ;  ;  

临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探析论文_王敬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