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_养老服务论文

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体系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入选理由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养老保障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主要以资金制度为研究对象,而对服务机制探讨不够充分。在当前养老保障资金制度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如何在老龄化背景下,通过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来增强养老资源的可及性成为学界的重要议题。研究情况大致如下:

       (一)澄清对养老服务的认识误区

       基于实地调研,学者们主要澄清了“将居家养老等同于家庭养老”、“将社区养老等同于机构养老”、“将机构养老等同于市场化养老”等误区;

       (二)考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已有研究重点总结了美国、英国、德国、瑞典、荷兰、加拿大等国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与教训。

       (三)完善养老服务结构体系

       广大学者对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三类养老服务方式的功能定位、互动配合、协同推进等内容;

       (四)优化养老服务责任体系

       该方面研究以传统“孝道”文化为基础,着眼于政府、社会、国民个人等主体在养老服务体系改革与发展中的责任分割,具体勾勒了政府财政、社会组织、民间资本、家庭与个人的责任内容、承责路径和方式。

       (五)聚焦部分类型养老服务的研究

       以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中的一种或两种为对象,学者们研究了其核心问题与破解路径,特别是研讨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精神保障和质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作用发挥方式、养老服务公办机构“一床难求”和私营机构“大量空置”并存畸态的有效清除。

       二、代表性学术链接

       (一)学术链接内容

       [1]毕玉才、杜羽:《养老服务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光明日报》,2014-3-13。

       [2]丁建定、李薇:《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探索》,2014(5)。

       [3]董红亚:《我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源起和发展路径》,《中州学刊》,2014(8)。

       [4]风笑天、江臻:《机构养老与孝道:南京养老机构调查的初步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4(9)。

       [5]郭林:《西方典型国家私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国外社会科学》,2014(6)。

       [6]郭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人民日报》,2014-1-29。

       [7]何文炯:《老年照护服务补助制度与成本分析》,《行政管理改革》,2014(10);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5(2)。

       [8]廖楚晖等:《中国一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4(7)。

       [9]林卡、朱浩:《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目标定位的演化》,《山东社会科学》,2014(2);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4(4)。

       [10]钱海燕、沈飞:《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以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例》,《财政研究》,2014(3)。

       [11]青连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题》,《学习时报》,2014-11-10;转摘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5(1)。

       [12]邵德兴:《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佘山镇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4(6);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4(8)。

       [13]苏振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版。

       [14]汪忠杰、何珊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15]吴玉韶:《养老服务热中的冷思考》,《北京社会科学》,2014(1)。

       [16]席恒等:《物联网应用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模式探讨》,《山东社会科学》,2014(11);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5(2)。

       [17]杨翠迎、郑春荣:《国际社会保障动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18]张晖:《居家养老服务输送机制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

       [19]张强、张伟琪:《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社区养老服务:美国经验及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4)。

       [20]郑功成:《“房子+老年人”不等于老龄房产》,《经济日报》,2014-12-17。

       (二)学术链接基本面剖析

       1.数量方面

       2014年度,有关养老服务的研究文献量约为3500篇(部),包括16部学术著作,其余均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这表明广大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给予了很大关注。

       本文优选上述所有文献中的20篇(部)作为代表性学术链接(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其中,粗体内容为进一步精选的10篇主要学术文献。

       2.载体方面

       2014年度发表的有关养老服务学术论文的载体既有知名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如《国外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山东社会科学》、《中州学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行政管理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探索》、《财政研究》等;又含影响广泛的大报,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等。此外,还有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养老服务方面的著作。上述充分说明,期刊、报纸和图书等出版机构,通过提供很大的展示舞台,对养老服务选题进行了重点深度挖掘。

       3.社会影响方面

       本文精选的10篇主要学术文献分别有6篇和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全文转载和摘载。“复印报刊资料”是我国的“四大学术文摘之一”,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依托二次文献,应用同行评议方法,来对学术作品和学术期刊作出系统、客观、公正评价的有效体系。尤其是,其转载具备引领学术研究方向的功能,被视为评价原发成果社会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上述有关养老服务论文的转载状况表明,该主题的研究获得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此外,2014年度,以养老服务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召开,特别是2014年5月4日—6日,国家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总之,学术链接的数量、载体和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分析表明,以广大学者和学术出版机构为代表的学术界和公共政策制定者均对养老服务这一议题十分重视,这有益于养老服务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发展,可为“老有所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三、专家点评

       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紧迫而繁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集中且深入地研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其优化,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而且其中的不少研究成果已经在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得到转化。

       当然,这一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空间。特别是需要开阔视野,将养老服务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予以研究。如联系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资金与服务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研究有助于养老服务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多部门合力机制,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来建设并优化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明晰养老服务责任体系,等等。我们期待着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标签:;  ;  ;  

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_养老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