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就业援藏政策研究-基于2016-2017年的数据分析论文

西藏就业援藏政策研究
——基于2016-2017年的数据分析

彭晓玉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 本文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就业援藏政策的优势、就业援藏政策的不足、建议及对策等五个部分,简单浅显的对西藏就业援藏政策进行了一个梳理,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对口援藏省(市)和对口援藏企业如何落实就业援藏政策的,通过对2012年-2017年西藏自治区公招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如何变化的,通过对策和建议能够更好的完善和构建西藏就业援藏政策,让这一政策服务更多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

关键词: 就业援藏;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

与“人才援藏”政策实施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西藏籍大学生走出高原,到区外省市就业,开始了崭新的职业生涯。具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2012年作为“就业援藏”的元年,在12574名应届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中,有1200多名学生在区外省市实现就业。

“就业援藏”政策的大背景是自2006年起,西藏开始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结束了西藏大学生就业“统包统分”的历史。数据显示,就业改革实施后,每年约有10%以上的西藏籍大学生选择区外就业。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对口支援省市、企业每年吸纳一定数量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2012年,西藏与17个对口援藏省市和17家中央援藏企业开始共同实施“就业援藏”项目,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政府也出台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如同到区外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路费和生活费补贴。

一、数据的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只是粗浅对西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披露的部分招聘考录信息(2016年-2017年期间)进行了整合,在此基础上简要的分析了招聘人数、用人单位性质、岗位性质、等几个方面。

(一)对就业援藏招聘人数的分析

1995至1997年3台700 MW机组相继改造增容后每台机容量为805 MW,合计增容315 MW。以上各项,包括第1~2厂房装机2 280 MW,扩机常规机组3 900 MW、抽水蓄能机组314 MW,和700 MW机组增容改造增加315 MW,合计总装机容量为6 809 MW。

1.3.1 小鼠LLC细胞培养及肺癌移植瘤模型建立 收集对数生长期LLC细胞,制成1×106个/mL的单细胞悬液;0.2 mL/只,皮下注射入30只C57/BL6小鼠左侧腋下,观察、记录LLC小鼠生长及成瘤情况。

表 1就业援藏招聘总人数合计表

二是成立债务履行保障机制。要想有效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规范预付卡市场秩序,中国人民银行可构建保证金标准,要求经营者以此为依据在特定账户存入保证金,以便监管使用保证金账户。如果商家恶意欺诈或破产、亏损,可以利用该账户中的保证金来补偿消费者,使消费者所承担的法律风险得以降低。

表 2中央援藏企业招聘总人数合计表

(二)对就业援藏招聘岗位的分析

1.17个对口援藏省市就业援藏招聘岗位的分布情况。表3中对表1中的省市招聘人数按照用人单位的性质细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从表中不难发现,各省市给出的岗位绝大部分为企业单位,少数为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也符合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市场情况。不过,西藏就业倾向一直偏重公职单位,轻企业单位。这样的岗位招聘结构也许对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够显著,也需要给予他们转变就业途径的时间。就业援藏招聘的岗位涵盖工、商、医疗卫生、教育行业等,岗位类别丰富,涵盖了大部分的就业途径,能够很好的满足西藏籍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给他们创造了更为多元化的就业平台,更为多层次的就业途径。

表 3就业援藏招聘岗位分布情况表

2.2017年就业援藏政策的新尝试。2017年8月12日,由西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发布的关于在西藏考试录用藏汉双语公务员的公告,面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7年西藏应届毕业生,招考方由17个援藏省(市)和部分中央国家机关直属机构组成。提供了231个公职岗位。通过考试,面试等环节,截止2017年12月26日披露的拟录用名单,共有203人符合岗位条件,批准拟录用。由于此次考试的条件限制,需要参考人员懂藏汉双语,同时具有一定的藏文水平。最后的拟招录人员,绝大部分为藏族考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藏族考生到内地就业打好了基础,是值得借鉴的政策经验。

表 4藏汉双语公务员各省(市)名额分布表

二、就业援藏政策的优势

第一,组织僧众劳动生产,并解决其生活困难的工作。当时,河南省的一般僧众在生活上较为困难。河南省委积极领导、扶助僧众生产,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在城市里,根据僧众的具体情况,帮助其从事手工业、副业及其他社会职业;在农村,由于大部分僧众经过土改得到了土地,省委主要是帮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解决生产中缺乏耕畜、农具、生产技术等困难;对少林寺、白马寺等重要寺庙的僧众,在他们自愿的原则下,组织了一些青壮年僧人,集中在寺内搞生产,并以当地地区、乡干部为主加强领导与扶助;对老弱病残和生活上确有困难无法解决的僧众,安排他们看管文物古迹,政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特别有威望及有代表性的也给予了适当照顾。

西藏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长时期来,区内就业依靠政府,通过公招考试单一形式来释放就业压力,在近今年的大规模的“扩招”背景下,公招岗位受到编制饱和的影响,开始出现逐年递减的情况。如表5及图1所示:

表 5 2012年 -2017年西藏自治区公开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人数统计表

图 1 2012年 -2017年西藏自治区公开考录计划职位数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西藏本土企业数量不多,给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根据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的披露的信息显示,每年存在常规招考的单位有金融行业(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西藏银行等),通讯行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能源行业(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单一垄断行业(中国烟草),设计行业(西藏设计勘察院,拉萨市设计勘察院等)。每年会带来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但是受到经济和行业规模的影响,数量相比内地同行业招聘数量明显偏低。

国内和区内尚缺乏此项政策的深入研究,关于就业援藏政策的信息均来自报刊杂志,并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的研究,尤其缺乏对已经实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进行持续不间断的观察研究等,且缺乏对每年通过就业援藏政策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统计。通过每年发布的招聘信息,也很难追寻到一定的规律,很难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发布的岗位没有清晰的区分开招录人员的类别,通常都是“大杂烩”,什么样的学历层次、不同的学科工种都放在一起招录,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招聘的效果。

(一)总结政策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三、就业援藏政策的不足

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另一个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就业援藏政策,把一部分能力强,技能优秀的毕业生疏导到区外就业,不单单只是依靠公招这条路子解决就业。西藏高校就业服务中心是就业援藏政策的直接对口单位,通过6年以来的努力,不断优化招聘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发布招聘岗位信息,组织对口援藏省(市)和对口援藏企业开展招聘会等,实际落实了这一政策。

2012年就业援藏工作启动以来,各援藏省市、援藏央企为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已超过4万个,就业援藏成为西藏高校毕业生重要的就业渠道。2017年,援藏省市和援藏企业进一步加大就业援藏力度,已为西藏提供11065个就业岗位,组织现场招聘、网络招聘、专场考录10余场。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可以实现家门口就能和企业方进行沟通交流,面试应聘,节约了异地求职所带来额外支出和成本。

四、建议和对策

新华水利水电投资公司是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出资控股有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及机电装备等产业,总资产450亿元。

2.部分中央援藏企业就业援藏招聘总人数的基本情况。表2中列举了中信集团和神华集团在藏招聘的人数,中央援藏企业一般是实力雄厚的能源企业、金融企业等,提供的工作岗位地区大部分在西部,辐射西藏周边省份,要求的学历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对技术类人才需求量大。2012年-2016年还有其他例如宝钢集团,中国一汽集团等也有招聘,因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所以未做列出。

1.17个对口援藏省市就业援藏招聘总人数的基本情况。表1是关于就业援藏政策在2016年-2017年间的实际招聘总人数。17个对口援藏省市有部分省市并没有数据,考虑到在2016年-2017年其无岗位需求的原因,并没有在表1中体现。此表中岗位总人数包含公招岗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不包含见习岗位。

政策制定部门应该依照以往年份就业援藏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利弊,总结经验,同合作方(对口援藏省市及对口援藏企业)形成长效机制,以一年为一个计量年度,制定相关的招聘时间,发布招聘信息,根据每年测算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及以往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合理制定岗位需求。及时回访和追踪相关通过就业援藏实现就业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制定好问卷调查,收集问题,更好的为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加强政策研究,鼓励学者参与

关于就业援藏政策的相关研究十分匮乏,比如,对于参加就业援藏招聘会的藏汉比例的研究;对于西藏本地藏族毕业生去区外就业的意向调查;对于已经实现就业的毕业生生活情况,收入情况,心理情况等的调查,诸如此类的调查,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协同促进相关政策的研究,鼓励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为西藏的就业出谋划策。

(三)岗位特色鲜明,就业反哺西藏

要依照西藏发展的特色产业和西藏现阶段不足的地方,有计划设定岗位倾向,让更多西藏籍高校毕业生能够通过到区外内地就业,学习到相关的技能知识和能力,他们中的部分人通过就业又回流到西藏,带回了先进的经验和战略眼光,通过就业反哺西藏。

五、本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比较粗浅,只能说研究其皮毛,且数据分析过于简单,采用的数据量小,还需要很大改进。未来,可以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追踪和评价就业援藏的优势。还需要投入的更大的精力和时间予以完善。

Seepage calculation and discussion of double drainage blind ditch in finite thickness aquifer YE Kun WANG Xian-neng(68)

参考文献:

[1] 刘庆顺.就业援藏为西藏籍毕业生提供岗位5629个[N].西藏日报(汉),2016-12-02(005).

[2] 王莉.对口援藏省市初步建立就业援藏工作机制[N].西藏日报(汉),2014-11-06(006).

[3] 刘倩茹.15个兄弟省市共商就业援藏大计[N].西藏日报(汉),2017-06-12(001).

[4] 齐永昌.京苏等援藏省市把我区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创业扶持范围[N].拉萨晚报,2017-06-14(002).

[5] 湖讯.湖北:举办在汉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辅导活动[J].人才资源发,2015,(15):60.

[6] 记者:张京品.就业援藏为西藏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逾4万个[N].西藏日报(汉),2017-12-10(001).

[7] 人社部,教育部.国资委联合开展第五届中央企业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J].中国培训,2016,(07):62.

[8] 越来越多的西藏籍大学生区外就业[J].西藏教育,2012,(11):57.

作者简介: 彭晓玉(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西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府经济与管理。

标签:;  ;  ;  ;  

西藏就业援藏政策研究-基于2016-2017年的数据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