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不应在互联网上出现“失语症”_舆情论文

工会不应在互联网上出现“失语症”_舆情论文

工会维权不应网络“失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应论文,工会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深入发展,社会深层矛盾凸显,社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侵害职工权益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几乎很快都能在网络媒体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评论。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使得这些消极舆情快速膨胀、弥散成各种负面舆论,给党和政府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现行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工作方式方法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工会维权工作不仅在具体侵权事件中存在维权不到位的问题,而且对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危机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往往职工侵权事件传达出的消极舆情在网络上已经扩散为负面舆论,才仓促应对、解释,甚至始终“无语”,完全放弃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使工会组织的形象因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而大打折扣。不仅工会维权工作中的正面宣传信息在网络媒体舆论宣传中明显缺失,而且监督、应对、引导网络舆情舆论的网络维权明显滞后。

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负面舆论不容忽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现。几乎所有社会突发事件都有可能通过网民踊跃发言,形成规模较大、力度较强、持续时间较长的网络舆论。积极的“网络问政”对一些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例如2007年的“绥德事件”就是典型范例:2007年12月25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职中校长因落实学生助学金问题强追县长签字而受到停职、行拘处分,此举引发网友对此事件的大量评论。之后随即引起榆林市市委书记周一波的重视和过问,这一事件很快有了一个令众多网民相对满意的结果——校长的停职和行拘处分被撤销;县长、教育局长、公安局长向校长道歉。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推进器。

但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试图封堵新闻和舆论,或曲意辩解,往往会进一步激怒公众,使事态更加严重,进一步扩大了负面舆论的消极影响。例如,2009年,面对媒体的舆论监督,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这样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在某些官员心目中,党和人民已经不是鱼水关系了,而变成了利益对立关系。一些党员干部拿党作护身符,公然对抗群众舆论监督,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广大网友无比愤慨,网上曝光帖铺天盖地,高达1608万件。又如,2010年南京市发生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后,有官员在现场质问电视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哪个让你直播的?”当天,网友发布有关内容的微博近3000条,微博评论与转载15万条。很多网友把自己的QQ和MSN签名档改成了“哪个让你直播的”或“哪个让你上网的”。“直播门”的后果,就是公众对政府发布的死亡人数的不信任,让政府为澄清流言、稳定人心付出了更大的心力。诸如此类的负面网络舆论不胜枚举,往往是某个突发事件在网上刚一曝光,即可迅速引爆全国舆论,把地区性、局部性和带有某种偶然性的问题,迅速变成全民“围观”的公共话题,从而给政府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网络问政”大潮汹涌,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中的负面影响仍然突出,政府网络舆论的应对和引导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职工侵权事件被网络舆论放大,工会应对网络舆论“失语”

2009年网上曝光职工侵权事件发帖数最多的要数“吉林通钢暴力事件”和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2009年7月24日,因反对国企重组中民营企业介入后的私有化行为、维护国企职工合法权益,一场上万名工人参与的群体性“暴力”事件发生了,通化钢铁公司总经理陈国君在事件中遭群殴致死。当天夜间,吉林省国资委宣布民营企业建龙集团不再介入通化钢铁重组事宜后,吉林通钢的这一群体性事件方告结束。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一片哗然,为工人助威呐喊之声不断高涨,痛骂国企负责人借改制重组侵吞国有资产的帖子铺天盖地。当然,也不乏指责工会不作为、维权不到位的“声音”。虽然中华全国总工会2009年8月14日发出《关于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再次就企业改制中依法依规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出强调。但地方工会面对网络诘问似乎始终处于网络“失语”状态,使诸如《吉林通钢事件之习惯依附,存疑工会维权能力》、《从通钢事件看中国工会制度的缺失》等文章在网络上大量流传。

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发生于2009年6月22日。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2004年6月到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他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得以被鉴定,郑州职业病防治所却为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这位28岁的年轻人只好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铁心“开胸验肺”,以此悲壮之举揭穿了谎言。当这一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事件在网上披露后,立刻引起网民的群情义愤。尽管河南省总工会在7月20日较快地介入、全面着手调查“开胸验肺”事件,中华全国总工会也高度关注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的进展情况,但是网络舆论仍然以它更为迅捷的速度将众多网民各种不同的负面舆论信息在各网络平台上扩散开来。例如《打工者要求“开胸验肺”,工会干什么去了?》、《工人开胸验肺讽刺的是工会》、《“张海超开胸验肺”与“百万跪死之工人”》等网络帖子,大量流传、扩散,对工会维权工作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从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看,发帖最多的职工侵权网络热点事件是“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共发帖140325件,比去年发帖数最高的“吉林通钢暴力事件”高出50%。反映地区罢工事件的帖子也达29960件。这些帖子大多以新闻报道形式反映事件进展情况,也有很多指责企业侵权、工会不作为的内容,而工会快速反应、出面应对的帖子寥寥无几。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网络舆论分析,同样暴露出工会维权过程中的网络“失语”问题。

回顾以上案例,我们发现,不仅整个事件当中工会在具体维权过程中缺席、失语、不到位,而且当事件被披露在网上造成相当大的反面舆论后,工会在网络舆论方面更是声音不大、回应不足、引导不力。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工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工会维权应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

继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之后,面对网络舆论影响与日俱增的形势,2009年,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普遍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测、反馈和应对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回应网民关切,但是目前国家网络舆情监督引导机制建设仍处在艰难探索之中。虽然各级工会面对新时期劳动关系调整中的利益冲突事件,在不断完善维权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及时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同时,也开始日益重视职工舆情监督与引导工作,但是客观地说,工会网络舆情监督与引导还基本上是个空白点。为此,笔者结合政府推进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就构建工会网络舆情监督预警机制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仅供商榷。

工会网络舆情监督与引导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第一时间报道”的原则。由于传统媒体无法像网络媒体那样能够及时、迅捷地将事件传播给新闻受众,加之网络传播隐秘、便捷、随意性的特点,使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凸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舆论的社会影响力日趋增强。工会要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就必须按照所谓“黄金24小时”原则,在网络热点形成的24小时内,迅速站出来“说话”,向网民传达至少两个信息:一是大家的关注已经引起工会的重视;二是事件正在调查中,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这样做既稳定了职工情绪,又表明工会对民意的尊重和重视,同时防止网络负面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二是坚持“不间断播报”的原则。对于有损工会形象的网络舆情和舆论,工会首先要切忌“不予理睬”,任凭消极信息扩散,造成被动局面;其次要切忌“没有下文”,不仅要在“黄金24小时”内主动出来“说话”,而且在24小时之后更要“说话”。要不间断地告诉网民:工会在职工侵权事件中做了什么,事件有了什么样的新进展。这样才能稳定情绪、解决问题、展现作为、化解危机。

三是监控与引导、舆论与实效相结合的原则。工会在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引导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督与引导、舆论与实效的关系。监督不是“删帖”、“封堵信息”和刻意隐瞒真相,监督是为了正确地引导,为了更好地联系群众、沟通信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和切实维权;舆论宣传不是纸上谈兵,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维权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避免消极舆论误导职工、激化矛盾。

工会网络舆情监督与引导必须着力构建的机制:

一是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监测分为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两种。日常监测是指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变化及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如一些网站“网管”和“版主”的工作就属于日常监测的范畴。日常监测的意义在于,随时了解网络舆论的动态、方向,一旦发现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重大的虚假舆情,可以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对工会而言,加强工会网络舆情日常监测,首先应在职工舆情信息员队伍建设中,着重培养工会舆情信息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通过运用各种搜索引擎和分析工具,时刻关注和浏览网络新闻、论坛、博客、社区等主要网络平台信息,充分提取相关舆情资料,为之后的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作准备。构建工会网络舆情日常监测机制,首先必须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当前可以通过组织和加强工会职工舆情信息员培训,培养工会自己的网络舆情分析专业队伍。当然,也可以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专业人才充实工会工作。其次必须保障提供相关技术和设备,比如搜索引擎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软件应用等等;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尤其是当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应高度重视相关网站的舆情监测工作。由于突发事件中的矛盾双方往往处于对立状态,影响或阻碍了原有信息沟通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给各种“小道消息”提供了填补信息真空的机会。工会应对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应高度警觉网络舆情,随时捕捉网络信息,及时准确获得最新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和判断处理,防止因忽视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建立网络舆情分析判断机制。在密切关注、采集网络舆情的基础上,成立工会网络舆情分析专家组,对搜集整理后的职工舆情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对那些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情信息进行筛选,通过筛选,将有可能对职工队伍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引发激烈社会矛盾的网民关注度高的职工网络事件,进行专题分析研究。根据其倾向性,制定工会网络舆情应对措施。同时,由于网络匿名和舆情信息可能有虚假或夸大成分,工会应及时与信息涉及的实体单位取得联系,确认真伪。

三是建立网络维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有关研究显示,当权威信息缺失时,就给小道消息传播提供了机会。所以,工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维权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以备应急之需。当网络舆情危机出现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能够保持信息的公开通畅,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成熟而从容地遏制和消除舆论危机,重建或恢复工会公信力。

四是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机制。根据“议程设置”理论,传播媒介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个事件和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使之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话题。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议程设置”,可以促进网络舆情的理性化倾向,形成网上健康的、强势的主流舆论。在工会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可以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会网络新闻发言人和工会网络评论员队伍,让他们在工会网站开辟的“网络发言人论坛”或登陆具有较大影响的各大网站论坛,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发表意见和看法。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发布有深度、有说服力的帖子,引导网民了解事实真相,客观分析问题,理智作出判断。另外,针对网民易受权威左右的特点,可加强引导者的权威性,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网民的讨论,直接提供专家对事件的理解,或在线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

以上原则和方法,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网络舆论监督引导工作中得到实践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事件当中,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但是,要做好工会网路舆情监督和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首要一点还是在于工会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正如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孙春兰指出的那样,工会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自觉把网络作为教育引导职工群众的重要载体,作为了解民意、关注民生的重要平台。切实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体现工会的特色和优势,让网络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服务工会工作全局等方面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工会网络舆论监督与引导工作才能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标签:;  ;  ;  ;  ;  ;  

工会不应在互联网上出现“失语症”_舆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