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地区旅游交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_孙建兴

滨海地区旅游交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_孙建兴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100

摘要: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优势是滨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资本。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竞相开放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产业来带动地区经济,从而进入大观光时代。滨海地区随着旅游知名度的提升、地区交通的优化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未来旅游业的市场空间和培育条件相当乐观。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将对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普遍滨海大区既有规划缺乏对地区道路交通资源的系统梳理与整合,缺少对交通需求及旅游交通特征的把握。因此,如何制定滨海地区旅游交通发展策略是摆在规划部门面前的最为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滨海地区;旅游交通;策略研究

1 前言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汽车业并列位世界三大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和其它产业一样,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支持,合理、便捷、舒适的交通出行对旅游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

正因为旅游交通对旅游业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将结合国内先进城市滨海地区旅游交通发展经验,探讨及研究契合滨海地区旅游交通的发展策略。

2 案例借鉴——深圳市东部滨海地区

2.1东部滨海地区概况

东部滨海地区,位于深圳市东部,与东部生态组团范围一致,即东部大鹏、南澳和葵涌三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同时兼顾与周边的交通联系。

2.2 研究内容

现状交通调查与问题识别;

东部滨海地区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交通需求分析;

葵涌、南澳、大鹏三个街道办各片区路网规划;

东部滨海地区骨架路网以及对外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概念规划;

重要路段及节点交通组织研究;

东部滨海地区旅游交通策略研究以及相关政策与保障机制;

近期交通建设计划安排建议。

3 旅游交通发展目标

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交通组织建立健全高效、环保的交通体系,提升旅游交通及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确保旅游者“进出方便,来去自由,集散随意”,并实现旅游交通过程“旅快游慢、旅短游长”。

4 东部滨海地区旅游交通发展策略

4.1长距离进出交通发展策略

实现旅客从目的地到景区间的位移是出入交通体系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基于长距离出入交通过程中交通时间长、费用高、影响度大的特点,采取“压缩”(从心理感觉上)交通时间、“降低”(交通产生旅游消费)交通费用、“减少”交通负面影响度等手段优化长距离进出交通。

1、完善干线道路交通设施

加快道路建设,保障陆路旅游交通的快速、安全、便利;完善干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东部组团与特区方向便捷的联系,保障旅游景区的快速可达性;强化干线路网与组团城市路网及景区之间节点通行能力,优化长距离进出交通与组团内部路网的衔接转换。

2、开辟空中旅游线路和水上对外旅游线路

开展在东部滨海地区设置一线口岸的研究并开通与香港间的直通航线,以改善区域的可达性,加强东部滨海地区旅游景区与境外旅游市场的联系。

3、设立旅游专线公交巴士

采取措施引导旅游交通方式选择,建立市区、机场、铁路站等与集散中心之间直达的公交专线,逐步减少小汽车作为出入方式的比重,优化旅游出入交通结构,在周边重要客源地设立散客运输接待站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景区内漫游交通发展策略

1、完善环海岸线的水上巴士体系

结合口岸及海上航线开设,安排环海岸线的水上巴士,加强区内的交通联系,水上巴士可以作为海上观光项目。环岛建设的交通码头和水上巴士线路,在环大鹏半岛的重要节点设立游船码头,并成立专门的游船公司,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近期形成半岛东西两翼游,远期形成半岛环线游。

2、完善景区交通网络,增强景区道路的景观性与舒适性

布置路网级配合理,内外交通衔接紧密的景区联络干道,改善组团内部路网的可达性,减少游览时走回头路。在道路设计或建设时,充分考虑改善沿途的景观视觉质量、增强景区道路的景观性与舒适性,建立景区之间联系的定点、定时的穿梭巴士系统,为各个景点之间建立便捷的联系。广泛使用电瓶车等交通工具为步行乘客提供招手停的便捷服务,减少游客步行的劳累,增加游览的乐趣,逐步完善景区内和景区之间的步行系统。对于有条件的景区,开设景区内的自行车专用道以增加旅游交通方式及游乐休闲内容。

4.3 旅游交通组织策略

1、建立集旅游换乘、公交枢纽、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等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

基于拟定的交通发展原则、旅游交通出行模式方面的探讨,东部滨海地区的旅游交通宜将旅游交通出行的2阶段出行过程通过旅游换乘集散中心来衔接、转换进出交通组织,其中旅游集散(换乘)中心功能是集交通枢纽、旅游服务枢纽及旅游信息发布平台的复合体。

2、旅游集散(换乘)中心建设

在大鹏北部规划建设一处服务设施齐全的集散(换乘)中心,作为对外的旅游专线巴士、私人交通工具同景区穿梭环线巴士的换乘点,也将作为东部滨海地区的游客服务中心;结合在编的新大法定图则,安排次一级集散中心,承担东西冲、桔钓沙、黄梅坑、七娘山景区客流集散。

3、停车场建设方面

适当调整停车场布局,适当增加景区各主要集散地停车场的车位、扩大现有景点景区的停车场车位容量,对没有停车场的景点景区新建停车场,在主要的景点景区设立自行车停放站。

4、旅游交通信息中心建设

建设旅游交通信息中心,加强地区旅游预警及调控能力。动态调控旅游高峰季节游人分布,合理组织游人游览出行,进而减少交通堵塞。

5、制定一体化政策、措施引导抵达景区集散中心的乘客在集散中心换乘景区专用旅游巴士。

4.4 旅游交通管理策略

1、优化旅游车辆结构,引导发展环保公交

根据各种交通方式游人需求结构的预测结果,确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形成有机的交通设施体系。主要的结构包括市域内部游览用车结构和游览船舶结构,在旅游车辆结构上,应当逐步提高面向旅行社车辆及散客的公交车(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比例,减少私家车的比例。提高车辆技术档次,丰富车辆种类和可选择性,采用多种交通方式载运游客,如燃气汽车、电瓶车等。在旅游专线车服务上轨后,逐步取消安全性较低、污染较大的中巴车,强化旅游公交的识别性,优化旅游公交车辆形象设计,如设置公交绿色外观设计、景点介绍鸟瞰、卡通形象设计,既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游客进入公交体系实现旅游,又能动态宣传东部地区景点资源特色。

2、通过规范旅游交通市场及公交区域专营来提高旅游交通企业的效益

主要解决旅游车辆企业效益不高和保障城市旅游公交专线运营效益的问题。旅游车辆企业效益方面,重点是规范旅游交通市场,保障旅游交通运营的正常秩序,在城市旅游公交专线效益方面,充分进行线路设计和班次研究论证,确定旅游公交专线的经营权。

5 结语

本文参考深圳市东部滨海地区旅游交通策略研究经验,对滨海地区旅游交通从长距离基础交通、景区内漫游交通、旅游交通组织、旅游交通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合理可行的交通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马靖莲.旅游交通发展战略研究,2008.

论文作者:孙建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滨海地区旅游交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_孙建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