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供销合作社的改革_农民论文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供销合作社的改革_农民论文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供销合作社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销合作社论文,合作社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种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闯荡大市场的新兴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正在广大农村悄然兴起,显示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本文试图就专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努力办好专业合作社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农业;社会各阶层群众中经济收入增长较慢的群体是农民。怎样稳定地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怎样加速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小康建设的步伐?最根本的出路是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自力更生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1990年3月, 邓小平同志在《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亿万农民经过第一个飞跃,已经从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第二个目标就是本世纪末奔小康。

当前,农村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广大农民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与本世纪末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同经济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这个矛盾植根于农业经济存在的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以及提高经济效益与粗放经营的矛盾。这两大矛盾是现存生产关系与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具体体现,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以组织起来的农民作主体,全社会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努力。1995年以来,笔者对最初在山西省万荣县创办,很快在晋南农村兴起的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大量事实表明:这种以某种主导产业或拳头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科教农相结合,产加销一条龙经营,谋求共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用经济吸引的办法,引导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想的组织形式之一。这些专业合作社具有如下特点:

1.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区建社。如:万荣县西村盛产中药材。刚开始组建专业社时,吸收社员仅限于本村范围;在药材专业社的影响和带动下,药材生产迅速向邻村、直到向邻乡扩展,专业社的组织也随之发展到邻村、邻乡。经过数年的努力,如今的西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拥有全县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和具有药材初加工能力、产品打到香港的外向型的龙头企业。

2.以专业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主体建社。除农艺、畜牧、兽区及少数服务人员外,专业社一般不吸收非本专业的农民为社员。各种专业合作社对“专业户”都定有标准(种植业的专业户以专业产品种植亩数和商品量为标准,畜牧业则以饲养和商品率为标准);达到“专业户”标准的才有条件申请为专业社社员。这样做,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和优质、高产、高效农牧业的发展。

3.自力更生筹集资金,量力而行,逐步拓展产业链。各专业社开办初期,一般资金较少,所以,大多是从流通环节起步,逐步向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如:万荣县万泉大葱专业合作社,1994年8 月开始组建时,社员股金只有20.4万元,全社大葱种植面积也只有5000多亩,产量不到1000万公斤。当时,专业社的主要任务是把社员生产的大葱卖出去,并能卖个好价钱。专业社成立的第一年领导班子集中力量抓销售,使社员当年增加收入100多万元。1995年, 万泉乡的大葱种植面积发展到14000亩,邻乡的大葱种植面积也一下发展到7000亩。年初, 专业社领导预测到大葱产量将会比上年成倍增长,反复论证,并经社员大会决定进一步扩社扩股,筹建一座年产500吨脱水蔬菜加工厂。 经过全社职工和500多户社员的努力,很快筹集到资金140万元(其中有银行支持的贷款40万元),只有4个月的时间就使脱水菜厂建成投产, 做到当年投资、当年受益。与此同时,大葱专业社还创办了优种培育、葱苗种植、产品包装、信息服务等产业,形成系列化经营。万泉大葱专业合作社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现在已建立起“市场牵专业社,专业社靠社员建基地、办工厂、搞科研,联合向市场要效益”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运行机制,成为初具规模的联合企业。

4.以科技为先导、农科教相结合。各专业社普遍把科技兴农放到重要位置,向科学要效率、要效益。万荣县王显苹果专业合作社,一成立就抓技术培训,在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上下功夫。他们为了推广从美国引进的“高美施”活性液肥新技术,除对社员进行轮训外,还建立了100亩苹果新技术推广试验田,使这项技术迅速在全社推广, 增产效果达18%左右。有的专业社还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着眼,在生产加工的项目安排和技术实施上,注意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机结合为一体,表现了较高的科学管理水平。

5.坚持合作制原则,全面推行民主管理。社员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不因入股金额的大小而有所区别,都是一人一票,完全平等,体现了“劳动联合”的基本原则。专业社建立民有、民营、民管、民享的机制,人人当家,民主理财,甘苦共偿,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休戚与共。专业社对社员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员们说:“如今生产不盲目,增产有保障,销路有渠道,靠上专业社,不愁富不了”!

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产生使我国合作社族群中增添了新的成员。合作经济是一个国际性运动,这种经济运动同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政治解放有着内在的联系。伟大导师列宁早在1923年就在《论合作制》一文中说过:“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列宁所以这样高度评价合作社制度,是因为合作社制度的性质、价值观、原则、功能等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完全契合的。不仅如此,列宁还进一步指出,合作社是吸引农民全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最佳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起就注意把合作社运动同工人农民的政治解放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早在1922年9月, 党在领导安源煤矿工人夺取大罢工胜利的同时,就组建了“安源路矿工消费合作社”,使合作社运动在我国生根发芽。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各种合作社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对动员和组织群众,打破敌人封锁,发展解放区经济,保障战争供给,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高瞻远瞩,提醒全党要高度重视合作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单有国营经济而没有合作社经济,我们就不可能领导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逐步地走向集体化,就不可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不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谁要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也就要犯绝大的错误。”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建国初期我国的合作社运动得到了全国规模的健康发展,以生产、供销(包括消费社)、信用合作为主体的“三马连环”的合作化运动,对吸引和组织亿万农民、手工业者和个全工商业者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起了伟大的历史推动作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我国的合作社运动受到了严重挫折。原来以村建社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虽然保持集体所有制性质,但由于向“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过渡,侵犯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而,随着人民公社的废除而解体;其它合作社如供销、信用、手工业合作社等则名存实异,大都“升级”为“二国营、小全民”经济,从根本上剥夺了社员的权益,合作社的声誉也因此而一落千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发布深化农村改革的指示,首先要求流通领域的供销合作社拨乱反正,实现由官办到民办的转变,1995年又专门发布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供销社的性质、任务、宗旨和改革的根本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决定》不仅是指导供销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包括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整个合作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性文献。《决定》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解决“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问题”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出发,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发展合作经济,“联合起来进入市场”的强烈愿望;同时,从普遍意义上明确了合作社经济的性质、宗旨、原则和根本制度。这就是:

(1)性质:合作社是集体所有制的群众性经济组织。 社员共同拥有财产,共同享受权益,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

(2)宗旨:合作社对社员以服务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 合作社代表社员向市场要效益。

(3)原则:自愿、互利、民主、平等。坚持入社自愿, 退社自由;坚持互助互利、按劳取酬;坚持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劳动联合,不分股金多少,实行一人一股、一人一票制。

(4)根本制度: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议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关。合作社要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要按照社章规定定期召开社员大会或代表会议,民主选举领导成员,做出重要决定。

上列四条是办好各类合作社的指南,也是鉴别真假合作社经济的标准。笔者欣喜地发现,正在晋南农村悄然兴起的专业合作社,虽然在体制和机制上还在探索,还需要发展和完善,但从本质上看,绝大多数符合合作社的标准,因而也较好地体现了合作社的基本价值,较充分地发挥了合作社的功能。首先是经济上的“助推器”功能,各专业社普遍起到了连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桥梁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推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开辟了避免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二是社会的“稳定器”功能。各专业社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第三是思想的“聚合器”功能。合作社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教育运动。各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贯彻互助互利原则,向社员潜移默化地灌输了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的价值观,促进了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强化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创办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民自然希望得到社会各部门的指导、支持和鼓励,然而期望值最高的是供销合作社。之所以如此,除专业社与供销社经济性质相同,供销社有较丰富的办社经验可资借鉴外,从深层次观察,还有以下原因: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里,从流通服务环节入手,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捷径。在农业规模经营问题上,不少人曾倡导过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分离农业劳动力,然后把“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的路子。且不说走这条路需要漫长的时日,就从农民的心理上讲也不会轻易接受。搞大型家庭农场式经营在人少地多的西方国家是很普遍的。但像日本这样人均占有耕地较少的国家,却不多见。这是因为占有少量耕地的农户,即使到工厂当了工人、有的甚至进到“白领阶层”,也不轻易放弃他的“保命田”,而以兼业农户的身份长期存在。我国的耕地如向种田大户集中,广大农民转让的虽然只是耕地的使用权,但就是这点权在农民心中的分量也是很重要的。而从流通服务环节联合入手,却能够在不触动农民的耕地使用权和其它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情况下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要分户进行专业化生产,收到规模经济的效果。可以说,从流通服务环节入手是建立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切入口,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捷径。因此,在专业合作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事业中广大农民是殷切期望供销社发挥所长、积极参与、有所作为的。

2.供销社把主要精力投向扶植专业社方面是深化改革的必然,是自求发展的坦途。改革开放以来,供销社围绕着“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经过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改善了同农民的关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在完善农业社化服务体系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机制,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城乡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决定》把“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定为供销社改革的根本目标,要求各级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进一步从单纯的购销组织向农村经济的综合服务组织转变,大力发展以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带动千家万户连片兴办农产品商品基地和为城市服务的副食品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和其他二、三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经济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山西运城地区的供销社,在地委和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从《决定》发布以来,都指导供销社瞄准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把精力放到为“三农”服务方面,放到培植和扶持专业社发展方面,使供销社真正走上了富民兴社的康庄大道。那些陷入困境的供销社怎样走上正确道路呢?运城地区许多单位的办法是“新老划断,通过参与发展专业社,逐步改造或重组供销社”。这样做,不仅需要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领导水平,还需要改革的配套措施,否则贯彻《决定》,深化供销社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合作经济是开放的、包容性很大的经济。合作经济的优势就是“合作”和“联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增强竞争力,不仅各种合作社之间可以实行联合,合作经济同国有经济、私有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直至外国各类型经济都可以实行联合。那种认为合作社只能小打小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有大的作为的观点是脱离国内外合作经济发展的实际的。在基层专业合作社即将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在县域、区域、省域,直至在更大范围内,怎样实现更大的联合,使广大农民以市场主体的身份,以更大的规模经济优势,闯荡国内和国际大市场?在这方面以流通服务为主要职能,又代表我国同国际合作社联盟建立联系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及其在各省、市(地)、县的联合社,应当责无旁贷地进行艰苦的探索,并尽可能快地做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性回答。

标签:;  ;  ;  ;  ;  ;  ;  ;  ;  ;  ;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供销合作社的改革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