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送电线路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整条送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对人们的正常用电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送电线路施工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施工的难度较大、过程比较复杂。送电线路施工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大大降低,因此,必须对送电线路施工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积极探索、创新,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送电线路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送电线路;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1送电线路工程质量的特点
影响送电线路工程水平的因素存在诸多种,例如设计、机械等因素直接或是间接的对工程项目水平带来直接的影响。由于工程建设自身就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普通产品的生产相同,都存在固定的生产程序,科学的使用检测手段,有相应的生产设备以及特定的情况,有标准的规格以及有关功能形成的产品,从而所产生的质量也在处于波动的状态。质量具有隐蔽的性能。当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中,因为存在较多的环节,所生产的产品也有很多,这样就具有诸多的隐蔽工程,倘若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完毕以后再对表面质量进行检查,这样就致使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简单的说是将不合格的产品当作合格的。当工程项目竣工以后,无法像一些产品一样,能够随时的进行拆解来看,这是由于这些特征相关人员更加需要对检验环节引起必要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确保单一的整体质量,为整个工程的发展带来益处。
2送电线路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2.1施工测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测量是输电线路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如果遇到大风或大雾,工人的视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的不利条件下的杆塔中心桩位移;如果检查测量仪器不准确或不检查,就会出现一些错误,并在一定程度上俯卧位中心桩位移;如果施工人员经验不足或线的方向是不准确的,中央角塔桩严重的出现在了错误的方向。
2.2基础部分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部分施工是送电线路施工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该部分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①在土石方开挖的过程中,存在基面不符合要求和基面质量较差等问题。这主要是因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偷工减料或忘记设定零点桩等原因造成的。②基础拆模表面易出现裂缝和露筋等严重质量问题,其原因为混凝土的比例不合适、振捣不均匀和拆模时间不准确等。③基础部分存在较大的几何误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支模方式不准确、钢筋位置不符合要求和图纸使用不当等都会导致几何误差出现,严重影响了送电线路的施工质量。
2.3架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线敷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地线的损坏和断裂等。在架线过程中,不合理的运输方式和大风天气对地线造成一定的破坏。此外,不合理的接地电阻也普遍存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或者是在填土过程中不夯实土。接地电阻不易造成安全事故,相关人员必须密切关注问题。
3工程质量监督的实施
工程开展阶段的另一方面的主要环节就是对承包商的施工水平做好详细的监督。依据工作的情况来说,笔者认为是施工的整体水平最科学的手段就是应用相应的评定表。而水利部以及相关部门都会对相关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然而需要对线路工程做好详细的评定表。对此,相关人员需要在项目工程中开展施工的时候,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内容:
坚持以人本为控制中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
坚持以预防为主,严格质量工作,过程质量和中间产品质量检验,以确保整个过程的检查,监测。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施工前、施工、施工过程中,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首先,对施工的要求,其技术审计和披露的建设部门、建设和施工要求明确的范围,其技术审计和披露建设部门、建设和施工要求明确的范围,其技术审计和披露建设部门、建设和施工要求明确的范围,各种各样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项目设计将收集各种数据并及时修改项目管理的要求,包括设备验收证书的安装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对设备的安装进行各种试验,及时调试数据,制定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按照施工设备的技术要求。以所有数据为依据,对不合格产品的建设(设备不符合要求)及时处理、交换。检查和核实各施工部门,确保设备安全。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检查和检查,杜绝未经认证或批准的材料的使用,擅自变更设计图纸,严格按照图纸。同时建立质量监督日志,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项目按期完成。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后,严格控制三验收,不允许任何小环节,同时督促施工单位维修质量缺陷。
3架线分部工程
3.1导地线损伤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为: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碰伤的现象,没有规范的开展施工,致使金钩、张力放线线段过长等因素,并且使用的滑车已经超过了5个,或是地线滑车处于不灵活的情况,当紧线完毕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安装相应的间隔棒、又在大风的气候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检查的主要事项有:相关人员应当对导地线的损伤状况进行检查,并对应用的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对预越线架搭设的地方做好详细的检查,并且对特殊地形、地物等采取科学的预防手段,并对有关厂家所生产的接头位置详细的检查,检查锚线点导地线保护措施。
3.2导地线连接
质量通病:导地线压接管压后弯曲、裂纹等。形成的主要因素:操作方式不科学、管的质量不高,放线的长度不符合有关标准,相关设备已经超出了使用期限,应用的设备较为频繁,接管没有带好防护措施;主要控制方式:相关人员需要依据施工要求对放线段的长度进行科学的控制;检查的重要内容有:对连接管的整体水平进行检查,并相应的长度尺寸做好详细的检测,施工技术是否具有规范性,对后管外型所存在不同位置的尺寸进行检查,并留下详细的记载,对管表面质量是否具备光滑性进行检查。
3.3紧线
出现的主要因素为:观测档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驰度观测送采取的方式不妥善,存在较大的误差,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出现错误的情况、子线之间的距离没有做到适当的调整,没有将相应的记号标记清楚,没有依据安装的要求对金具进行连接,金具耐张串长度出现较大的误差,及其不同子线画出现误差等一系列因素;检查的主要事项包含:相关人员对子导线之间的误差进行检测,不同物体所产生的数值进行检查,对悬垂串倾斜的具体角度加以掌握,对画印方法是否存在规范性进行分析,对悬垂串倾斜的实际情况加以查看,不同距离所产生的弧垂值详细的测量。
4结论
送电线路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存在质量通病,这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某些员工没有端正工作态度造成的,只有将所有涉及到的单位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而送电线路产生通病的情况就可以得到迎刃而解了,简单的说施工水平并不是无法控制的,只有相关人员规范的开展施工,使送点线路施工水平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就可以使施工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为推动电力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殿光.电力线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3):57.
[2]田启明.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1):118-119.
论文作者:文飞,王立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线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地线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论文; 误差论文; 水平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