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判断”在高中物理过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梁承永

“延迟判断”在高中物理过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梁承永

摘要:“延迟判断”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呈现现成的知识或结论,而是通过延长知识形成或结论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本文结合“延迟判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讨论了其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知识的深刻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延迟判断;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延迟判断”就是对一件事情不急于做出评价,而让对方充分考虑后再进行判断和评价。在高中物理难度较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有时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还应留些许时间让学生对其回答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已纠正错误思路。

一、“延迟判断”的含意及教学功能

“延迟判断”策略源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认知的建构过程。指教师不直接呈现现成的知识或结论,而是延长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深刻理解,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转变学习方式,增强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问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冲刺的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2.“延迟判断”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一个物理问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而不急于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如果是学生回答错误,我们更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要学会保护学生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这样对于学生以后长远的发展特别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护学生的自尊,就要善于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全面、客观地把握为题的成因,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任何时候,都要控制好自己情绪,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具有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条件,其次就是和学生谈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样就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了,更要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这也是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尊重。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更是如此。再者,公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应遵守的、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我们必须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高中学生已经接近成年更是渴望等到教师平等地看待,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利用“延迟判断”,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答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延迟判断”在高中物理过程教学的作用

“延迟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学科是一科对物理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学生的思维深度将影响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深度。

1.“延迟判断”有利于高中物理学科素养培养

物理学家有着过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同时也常是利用图景进行思考和延迟判断的典范,一幅幅美丽的物理图景把物理学家们的思维之美彰显无遗.其中,伽利略对物理图景巧妙的应用更是堪称力学经典,他在研究惯性原理的时候,曾做过众所周知的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可是,在该实验中为什么小球沿不同的轨迹能上升到同样高度的各点,伽利略不可能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结论,因为守恒定律的发现比伽利略时代整整晚了200多年,然而他利用记忆中单摆摆球等高性实验的图景,凭直觉意识到等高性再次成立伽利略直觉的闪现离不开单摆等高性图景,更离不开思维的延迟判断。这似乎给我们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个启发,不妨在新授课时,再次展现伽利略利用单摆等高性图景延迟判断的全过程,体会物理学来源于生活、重在观察,渗透物理图景“延迟判断”的思维之美。

2.“延迟判断”有利于高中物理探究精神的培养

高中物理《纲要》和《物理课程标准》都要求重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而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其中的曲折与乐趣,体验科学思想和科学探究精神的过程.可见,科学探究的过程其实内隐着延迟判断的策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使他们对物理结论的判断,产生于经历必要的认知过程之后.物理图景便是彰显这认知过程的探究之美的最佳载体.例如,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规律的得出,在老教材中仅是公式间的简单演变,即由a=(v-v0)/t得到v=v0+at,学生似乎会觉得原来物理规律就是类似于数学公式间的演化,丝毫未曾体会到物理的美所在。在新教材中,该章节知识利用物理图景大胆地做了“延迟判断”的处理,先是前置了一节学生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记录数据,并绘制以后重点学习的v-t,让学生既体会了探究过程,又学会了数据形象化的方法———图像法。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新桥中学 366307)

论文作者:梁承永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延迟判断”在高中物理过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梁承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