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竞争力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竞争力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研究论文,定量论文,竞争力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97(2003)03-0014-03

本文所指的图书馆竞争力,是指在馆际之间的比较中产生的显著优势,它是图书馆长时间形成的稳定的独具的比较优势。对于图书馆竞争力的分析研究,本文将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展开。

1 图书馆竞争力的定性分析研究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主要业务有:书刊收藏与借阅、声像服务、人员培训、信息咨询、专家诊断以及资源数字化等。其中,书刊收藏与借阅、声像服务都属于图书馆的传统业务范围,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业务扩展到了诸如数据库使用培训、在线信息咨询、资源数字化、特色数据库建立等业务。

1.1 SWOT分析

SWOT(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通过系统评价,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关于图书馆竞争力的SWOT分析,见表1所示。

表1 图书馆竞争力的SWOT分析

对于图书馆馆员,根据其技术含量,可作“三线”划分,其中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人员为一线人员,从事文献深层次开发加工的人员为二线人员,从事技术密集型工作的人员,如网络管理员、数据管理员、信息咨询服务人员和编目人员为三线人员。

1.2 价值链分析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对于图书馆竞争力定性分析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他认为把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是不能理解竞争优势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支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互相联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每一项都能有助于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并为企业差异化奠定基础。其中,进货后勤、生产作业、发货后勤、经营销售和服务是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主要的价值增值过程;而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及技术开发和采购,则是价值链中的支持活动。对于图书馆来说,进货后勤主要指各种载体的文献和数据库的获取以及保存目录仓库;生产作业主要是对各种载体文献和数据库,根据分类和用户需求特点,进行深层次开发处理;发货后勤主要是根据消费需求,将仓库中的文献内容进行提取;经营销售主要是指将加工完成后的各种载体的文献和数据库进行有效传递;服务则是对于知识消费之后种种反馈的诊断。关于图书馆竞争力的价值链分析,见下图所示。

图书馆竞争力的价值链分析图

1.3 应用组合分析

图书馆为了尽快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须及时制定信息化战略措施。麦克法伦(F.W.McFarlan)提出的信息技术应用组合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图书馆现存的、计划的以及潜在的、系统的综合情况。关于图书馆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应用组合分析,见表2所示。

表2 图书馆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应用组合分析

战略性应用,是指与业务战略紧密相关的那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潜力性应用是指致力于获取实现战略业务计划的能力;关键性应用是指目前具有战略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使其战略作用随之降低的那些应用;支援性应用是指对业务活动起辅助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的那些应用。由此可看出,图书馆在制定信息化战略时,首先应确定应用范围和深度,应用初期可能只是停留在支援性应用层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可能进入关键性应用和潜力性应用层次,并知晓战略性应用。

2 图书馆竞争力的定量分析研究

在图书馆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根据对竞争力内涵的分析,反映一个图书馆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其现实的竞争力、潜在的竞争力及影响竞争力变化的环境因素等三方面,这三方面也大体构成了评价系统的三个一级指标。文献调查发现,对于图书馆业务统计指标的可比性有“常模”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一个图书馆通过努力可达到自身的理想水平,这时所得出的关于这个指标体系的真实值就为常模,这一常模表征了一个图书馆可以实际达到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该馆工作的评估依据。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于图书馆工作的影响,使得“常模”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区间中成立。关于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下页表3所示。

指标从左至右分别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各级指标所占的权重根据其重要性而有所不同。其中,四级指标是一些比较细微的度量方式。

表3 图书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单独使用定性分析或单独使用定量分析,都会导致图书馆竞争力评价结果的误差增大。只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整体性的图书馆竞争力评价,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标签:;  ;  ;  

图书馆竞争力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