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意义感的五重向度论文

论生命意义感的五重向度论文

论生命意义感的五重向度

孔繁星

摘要: 生命意义感是对人的存在最根本的、最原始的追问,同时也是最深刻的、最高层的精神探索。在分析了生命与生命意义感内涵的基础上,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生命态度、生命追求等五个向度对生命意义感进行了探析,是一种综合感知;认为深入探索生命意义感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研究的视野,对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命;生命意义感;五重向度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生命意义感的构成要素、具体形态、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研究视角有待拓展和完善。就国外研究现状看,生命意义感理论具有深厚的宗教信仰背景,其深层根源是欧美人的宗教信仰,理论建构则来源于存在主义思潮。由此可见,西方生命意义感的理论背景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是不同的,应进行批判性的借鉴,其研究也应该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深入探讨生命意义感理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研究的视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一、生命与生命意义感的内涵

“生命”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生命是一切生物体所具有的现象,包括所有的生物、植物和动物;狭义上的生命是人类个体的生命。本文中的“生命”是指狭义的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重维度。人类生命存在的前提是自然属性,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是社会属性,人类生命的根本特质是精神属性。对于人的生命而言,“意义”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概念。所谓个人意义是指一个生命个体之所以存在的根据,一个生命个体之所以奋斗的理由。“生命意义感”是人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认知、评判和界定。生命意义感的界定离不开对“如何认识自我生命”“如何面对生命挫折”“如何拥抱和面对自己的生活”“用什么态度对待生命”“我的生命是为了什么”和“我的生命有何理想追求”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询。生命意义感是对人的存在最根本的、最原始的追问,也是最深刻的、最高层的精神思索。概括而言,生命意义感主要包括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生命态度、生命追求等五重向度。

式中:K为矿井阻尼系数;m为提升货载质量,kg;mz为容器自身质量,kg;mp为提升钢丝绳每米质量,kg/m;H为钢丝绳悬垂高度,m;at为各个运行阶段的加速度,m/s2;∑m1为满载提升时提升系统的变位质量,kg;N为钢丝绳根数;x为提升容器运行距离,m。

二、生命意义感的第一重向度:生命认知

“生命认知”是指个体对生命本身的感知和认识。生命认知是对生命是否珍贵,如何保护生命和生命的存在感等基本特征的回答[1]。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世界有机的本原,是积极地运动着。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毋庸置疑,生命存在是一切人类活动和实践的前提,个体生命是这个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的基本单元。

(一)生存意识是生命认知的基本形式

生存意识称之为本能意识亦不为过,它是个体的最根本、最基础的认知,决定着个体的基本行为。生存是一切活动和价值的基础。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是,个体只有首先保证生命的存在,才有资格谈生命的价值,才能进一步实现生命的意义。生存意识是个体所有意识的母本,其它认知都是生存意识的子体。个体的其它认知都或多或少是从生存意识中生成出来的。生存意识对个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本的目的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部人类的生活史、生命史,首先是个体基本生存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历史。

人的生命情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情感,它包括爱情、友情、亲情等。这种情感是普通人都具备的情感成分,任何人都渴望这些生命情感。如果个体没有这几种生命情感,他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其生命状态就是孤立、孤独的。另一种是高级情感,它包括对某种事物的热爱,对某种价值的追求,如民族情感、爱国情感等。这种情感是比一般情感高级的情感状态,比如,我们觉得钱学森伟大,就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对祖国的炽热感情,这种感情超越了一般的生命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超越性,让我们觉得生命如此可赞。

(二)生命认知是个体对自身的生命安全与否的准确和清醒的认识

生命情感是个体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内心体验对生命存在所表现出来的心情、心境、感情和情绪等心理现象。

(三)生命认知是个体由于被他人特别注意而产生的强烈自我感

执着是生命意志克服困难,完成既定目标的主动能力。与执着相反的是妥协。执着的生命意志,能持久地、一往无前地、并不示弱地向目标迈进,能够把已经开始的事业坚持到底。但是,这里的执着,是以确立了合理的目标为前提的,同那种明知不对、坚持错误、固执己见、我行我素的顽固是根本不同的。妥协与执着相反,妥协是指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歇手不干,浅尝辄止。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们坚韧不拔、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人在生活和事业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坚韧、执着的生命意志去克服。

生命意志是个体为了维护生存和追求意义,而自觉确定人生目标,并克服困难以实现生命价值的心理过程。这里,维护生存是基础,追求意义是目的,自觉克服困难是过程。生命意志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克服万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现象。

(四)生命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生活内容是否丰富、生命是否充实的一种心理获得

充实感和个体的忙碌不是一回事。忙碌只是时间的占满,但是充实感的本质是收获感。充实感和物质生活水平关系不大,而更是一种心理体验和心理判断,是个体对自我是否生命充盈的心理感知。一般而言,充实感主要是指个体精神上的感知,这是用物质手段替代不了的。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采用直接空冷凝汽器,相比湿冷凝汽器能节省宝贵的水资源,在三北地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直接空冷机组的低压缸排汽温度和背压较高,导致机组煤耗增加,发电效率降低[1-4]。基于机组整体效率和排汽冷端损失模型,优化设计空冷岛结构和运行,有助于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4-6]。

After the tensile experiment, the relationship of tensile force and distance is shown as Figure 3.

三、生命意义感的第二重向度:生命情感

生命认知对外部客观环境的安全状态有着正确的判断。安全意识就是个体在头脑中确立的务必保障生命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个体在学习、外出、休闲、运动、劳作等活动中,对各种有可能对生命造成伤害的外部负面环境的一种戒备心理或者警觉状态。安全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是否安全的认知,通过内心感受和自动反应,指导自我采取保护行为和举措。

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将患者的狭窄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除去,使其管腔恢复,即狭窄率降低甚至达到正常水平,相应脑血流量增加,进而对脑缺血的症状得到改善[12]。本次研究再次证明CEA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一)生命情感是个体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情感标志着个体活着的意义。如果个体没有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这个人就有如行尸走肉。个体的生命情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是个体的整个身心整合的必要条件。正面的生命情感有利于个体强化生命意志,进而取得工作成效。比如钱学森有着对祖国的强烈情感,他的生命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这种情感促使他努力学习、拼命钻研,即使面对各种势力的阻挠,依然不能折服他报效祖国的生命意志。相反,战争期间的汉奸卖国贼,他们的生命字典里面就没有对祖国、人民和民族热爱这类高级生命情感,而更多的是对势力、金钱、美色和利益的热爱,这种低下的生命情感只能造就低下的生命意志。一旦面临时局改变或者强权压力,这些人就没有抵抗能力,生命意志完全沦丧,从而自甘堕落,甘当亡国奴和侵略者的走狗。因此,个体的生命情感决定着自我的生命意志,也进而决定着自我的实践活动。[3]

(二)生命情感是个体在接触外部的人和事物时产生的情感过程和情感状态

个体的“体验”和个体的“经验”是两个概念。体验强调的是个体在和人事相处的时候他的主观感受、情绪体验、情感过程,经验强调的是个体在和人事相处时形成的认识、判断、推理。可以说,体验偏重过程性、情感性,经验偏重结论性、领悟性。情感体验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引起的特定情绪和感情,是一种更加主观的感受。情感体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不管是哪一种情感体验,都是个体的真实感受。有研究者指出,苦难也是一种意义,即使面临挫折,个体消极的情感体验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情。只要是在真实的情感世界里,个体就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真实存在,就能从中产生生命的宝贵意义。在所有消极情感体验里面生长出来的生命意义,会比普通情况下产生的生命意义更有底蕴,更意味绵长。

(三)生命情感是个体生命充盈饱满的状态

生命是公平的,这种公平具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对于任何人而言,无论富贵还是贫穷,生命只有一次。一种含义是充满激情的生命会收到相应的回报,一个激情四溢的生命和一个萎靡不振的生命是截然不同的。个体的生命是无比宝贵的,如何度过一生也是每个人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人总有一死,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与其在浑浑噩噩中虚度,不如在努力奋斗中实干。

四、生命意义感的第三重向度:生命意志

本课题组研究的香菇酱主打香辣味,以迎合西南地区人们的口味,所以着重加入了花椒、辣椒面、小米辣、五香粉,以提高其香辣味;并且加入了花生和木耳,使得香菇酱味道更丰富、有层次。

(一)生命意志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一个向度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比较稳定的评价,以及这种评价所带来的行为方式。生命态度的对象是生命以及与生命有关的人和事物,生命态度就是对于生命对象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评价,以及因为这种评价所带来的个体行为方式。生命态度包括积极和消极两种。

(二)生命意志的基本品质是坚韧

坚韧和挫折是相对而言的,在日常生活用语里,挫折一词是指挫伤、阻挠、失利、失败之意。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个体在进行某项实践活动时,遇到了外部干扰和阻碍,使得其实践动机不能获得满足这样一种情绪状态。挫折是一种情绪状态,也是一种行为反应,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心理状态支配的,心理状态对行动起着引发、加强、推动和导向作用。坚韧指的就是在遇到挫折时,生命意志的一种被动能力。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挫折,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人们必须具有坚韧的生命意志,及时调整自己的形态和行为方式,这种反应便是坚韧的重要表现。

(三)生命意志的另一个品质是执着

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基本取决于其在环境中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网络。个体的社会存在感与社会关系的发生量存在正相关。存在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存在感表现为个体以实体的或者经济的方式出现,并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精神存在感表现在个体的精神世界里面,是个体对自我存在位置的判断和精神愉悦的程度。

五、生命意义感的第四重向度:生命态度

生命意志的基础是生命认识和生命情感,但同时又推动生命认知的深入,以及生命情感体验的持久,并约束生命情感服从生命认知。强大的生命意志,不但可以维护生命的存在,而且可以帮助生命在平淡中实现价值的超越。大多数时候,现实的困难对理想的阻碍,考验的正是生命意志。通过生命意志的锻炼,克服困难,实现理想,便可以发现生命的尊严与快乐。

1.2 试剂 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标准品100 mg/L,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乙腈、甲醇(HPLC级,美国 Fisher 公司);氯化钠、甲酸 (分析纯,国药集团)。

(一)积极的生命态度

积极的生命态度,是个体对生命存在的意义、目的以及价值的积极肯定。这种肯定,首先是对个体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认为个体生命是有独特价值的,是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尊与自信。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积极的生命态度意味着某种责任,即个体对自身在特定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特定价值的确认和服从。因为个体的人必然是社会中的人,个体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积极的生命态度是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具有主动承担的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积极的生命态度,也会因为自己在社会网络中发挥作用,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而产生喜悦和自豪等情感。

(二)消极的生命态度

与积极的生命态度相反,消极的生命态度则是个体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否认。这种否认,首先也是个体层面上的,即个体感到自身生命没有价值,“人在天地间,渺小如蜉蝣”,认为人的一生是虚无的、没有意义的。与此相对应,在社会层面上,这种生命态度,会产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因为个体对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和轻视,以及对人生的虚无感和渺小感,会让个体无法认清其社会责任,或者故意回避其社会责任,从而对其所处的社会网络,如家庭、学校或单位等,造成消极的影响,从而导致个体自身长期处于沮丧和孤独等负面情绪中。

六、生命意义感的第五重向度:生命追求

生命追求指的是为满足个体生命的特定需要,而有所追寻、有所期盼的心理状态。这个需求首先是各种基本需求,如生命存在感、生命安全感和生命愉悦感等;其次,则是高级需求,如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问、对个体生命在群体中的位置的确认等。生命追求更多的是指后者。

(一)生命追求需要放在更加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评定

生命追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它是在社会网络中所滋生的一种心理诉求。一个孤立的个体,除了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外,是不必有更高的需求的。这个时候的需求,还称不上是一种追求。而且,一个脱离的社会环境的孤立个体,也不具备实现更高需求的条件。人们常说的成就感,其实就是生命追求的一种,是人经过努力后,所获得的对自身生命的价值肯定和愉悦感。而衡量成就的大小,则需要在人群中,即社会网络中进行。个体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成就也就越大,就越能获得尊重。

(二)尊严感是生命追求的终极感受

生命追求狭隘地看,是个体获得的成就感,是个体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得这一生没有虚度,得到了充实。但是从更加广阔的视野中来考量,则会发现生命追求其实是在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的。在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生命追求其实就是获得尊重,尊严感是生命追求的终极感受。在社会网络中,他人、群体和社会对于个人的价值承认和尊重,使得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而产生自尊感和自豪感。从这一点上看,其实就是儒家传统所说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其实乃是个体生命在社会网络中生命追求的实现。所以,高尚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它可以赋予生命追求以正确的方向和高度。追求高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生命追求获得满足和实现的过程,是赋予个体生命意义的过程。否则,人的生命意义感就会丧失。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王仕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N61-1487-(2019)08-0089-03

作者简介: 孔繁星(198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研究方向为军队政治工作。

(责任编辑:冯小卫)

标签:;  ;  ;  ;  

论生命意义感的五重向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