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论文_林宏珍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论文_林宏珍

林宏珍 广西岑溪市糯垌镇绿云小学 5432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我国的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孩子成长的需要,纷纷根据自身实际以及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寻找适合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趣味化、生活化都是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教师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189-02

小学数学的数学知识本来就是一种生活性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更是如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十分的注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数学教学多层次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利用生活素材来处理小学数学教学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内容,从而创设多层次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单个、分散的生活元素进行紧密的联系和结合,并形成发展性、动态变化的画面以及影响。并且要充分的利用文字、语言、多媒体、团体活动等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思维空间的不断扩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不断创新、个性化发展的个人能力提升过程,最终达到应用生活化素材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上创造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生活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最小公倍数后,可以作为装配车询问的生产调度,合理安排管道操作人员的数量,促进生产效率的优化。研究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使学生能够为学校设计和规划各种绿化种植面积。在体验生活和充分利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巩固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借助生活支持,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才容易入手,继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过渡到真实的生活经验中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方法创新,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法和减法的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在“165—100”后再加3表示很难理解。那我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我会举例让学生去体会这样的生活情景:假如妈妈带了165元到超市买了一份价值97元的礼盒准备送给奶奶。她拿出100元的钞票给售货员(那妈妈的钱就从165元减少了100元),事实上,妈妈还要从营业员那里收回3元,所以,应该把3加回去。通过这种方式,抽象操作得到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和生活情景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能让学生把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

三、关注生活实践作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学习中作业是检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巩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学习,还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实践。生活数学的实现要求要是也要关注生活实践作用的设置,实现作业的生活化。例如:课程《面积》一课,教师可以将课后随堂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一些,进而来完成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实践作业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计算一下家里客厅的面积、厨房的面积;假如房屋装修时,先测量一块地板的面积,在测量整个装修房屋的面积,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地板能铺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比如,教学《三角形》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完成:张大爷要在院子里架设一个三角形篱笆,篱笆的一侧长3米,另一边长5米,问题1,假如另一边是4米,能够做好篱笆吗?问题2,第三边的长度在怎样的一个范围内能够形成三角形。通过这样生活化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巩固了三角形的性质,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四、生活“数学化”运用,提升实践的能力

日常生活的“数学化”意味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慢慢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同时能在生活中养成不时使用各种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去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多提问:你多高呀?身体有多重?你穿多大的衣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更重……这些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还有,生活中的商品交易、日常水电支出、生活常识等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去解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学以致用,既方便生活,也可以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一举两得。

再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后,我购买了一些花,在上课时标明:玫瑰花4支16元,康乃馨4支20元,菊花5支30元”。然后向学生提问:小东想买3朵菊花,但身上只带了10元,小东能买够他想要的花吗?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请你帮他设计一个买花的计划,帮他在有限的钱里挑选最实惠的一束花吧。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欲望明显增强,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很快,他们就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为小东解决问题。后来,买花的方案接踵而至,一个比一个优。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给数学带来的乐趣。

其实,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生活联系之紧密犹如唇寒齿亡。我们只有在课堂上创造各种生活情景,用生活去贴近学生的心灵,才容易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用处。如果只一味地讲授知识而脱离生活,那将是空洞而无效的,也不会培养出人才来。只有亲近生活,学习才有意义,知识才有价值。学以致用,才是学习最大的道理。

五、回归生活实际,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学是为了不教学”。这意味着在学校里教授的任何课程都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授的目的。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习、学习、使用,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把小学数学教育放在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实践,就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数学的乐趣。例如,学习加减法的一个简单算法可以概括为:“多减,少加,多减,少减。”这种算法的概括似乎很简洁。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使用它时经常犯错误。其原因是,算术的泛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例如,老师改变了教学方法,模拟超市的购物生活,让学生体验熟悉的购物生活,方便大家理解。例如,小明用150元去超市,用95元买了一支钢笔。问题:小明怎么付钱?还剩多少钱?学生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大多数人会说,他们应该预付100元,收银员会拿回5元,所以还有55元。最后,对这个生命问题进行数学化,并列出公式:150-95=55。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150-95这样简单的数学运算,而且巩固了现实生活的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挖掘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贵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9(2):56-57.

[2]钟慧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散文百家(下),2018(12):251.

[3]李继忠.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如何开展[J].散文百家(下),2018(12):287.

论文作者:林宏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  ;  ;  ;  ;  ;  ;  ;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论文_林宏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