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

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

李桂兰[1]2002年在《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文中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繁荣是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而婚姻是家庭的核心,稳定的婚姻是建立美满家庭的基础。婚姻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婚姻质量和家庭文明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状况发展势头良好,婚姻观念有了新变化、婚姻领域有了新进步。其主流意识是健康向上的,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要求的。 一方面,随着个性解放和自我独立等意识的增强,自主婚姻已成为婚姻关系的主流,夫妻平等的婚姻意识已经深入到现代婚姻生活中。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新型婚姻关系正在不断形成;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趋势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离婚率上升,“包二奶”、纳妾等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屡见不鲜;家庭暴力等,给家庭稳定和社会秩序带来极大危害。 婚姻既是一种伦理关系,本身又是一种法律制度。现今,在规范和调整婚姻关系中,只有既借助于法律的威力又注重发挥道德评价、道德教育的传统力量,充分发挥伦理道德作用,约之以法,束之以德,才能有效地促进婚姻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赵静[2]2010年在《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与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建设》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阐释了许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婚姻家庭的观点,但这些观点还比较零星,学界也没有对马克思恩格斯这些关于婚姻家庭的观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时至今日,马克思恩格斯这些观点对现在家庭研究是否还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将是本论文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家庭问题是全球问题,也一直是全世界共同研究和关注的课题。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经济迅速增长和社会结构急剧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家庭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自身人口、地理等因素影响,使我国农村家庭面临着各种问题。学界的研究多侧重于从社会学、心理学、病理学等具体学科研究各种家庭问题。本文将尝试从宏观的视角研究家庭问题,即从家庭建设的角度出发,寻求解决我国农村家庭问题的办法。搞好我国农村家庭建设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的切入点就是要以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为我国农村家庭建设导向,并结合我国农村家庭实际,用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指导我国农村家庭建设。本文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全社会对“叁农”问题的普遍关注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农村家庭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农村家庭建设至少应该包括家庭观念、家庭道德、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五个方面内容的构想,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家庭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提出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家庭美德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树立新型的家庭建设观念;加强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家庭功能的现代化转向;探索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原则和艺术;坚持和扩大各项惠农政策;以及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等和加强和完善我国农村家庭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家庭建设的方法措施,力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农村家庭发展的实践之路。

高琼[3]2017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婚姻稳定及婚姻道德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家庭婚姻领域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婚姻的稳定与婚姻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和基础,它的稳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作为养老育幼、承上启下的中介,婚姻在家庭中位于核心地位,因此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幸福美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家庭道德建设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其中作为核心的婚姻道德的建设就更是重中之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公民道德的总要求,因此,婚姻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婚姻在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婚姻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不断滑坡甚至缺失,离婚率升高、婚外情、家庭暴力等破坏婚姻稳定性的问题不断出现,明星婚变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常常占据各大网站报刊等媒体的头条。这些破坏婚姻稳定性的行为,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危害,婚姻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这正是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探究的主旨所在。本文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对婚姻的状态和影响、破坏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婚姻道德的缺失。婚姻道德作为调整婚姻行为和婚姻关系的社会规范,对规范婚姻生活、调节夫妻矛盾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要构建稳定的婚姻,首先要加强婚姻道德建设,这也是本文的选题目的与出发点。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针对加强婚姻道德建设以提高婚姻稳定性的路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即加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恋观、构建夫妻间的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道德教育、发挥社会和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法律的约束作用,以期对加强婚姻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婚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胡相禹[4]2017年在《当前我国婚姻脆弱化问题的伦理审视》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离婚率逐年趋高,离婚事件频发,离婚比例的逐年增加折射了现代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婚姻自由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婚姻不稳定、家庭容易破碎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家庭和社会的新矛盾、新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离婚带来的伤害不仅是对夫妻双方的,对子女也是巨大的伤害,更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研究证明,夫妻离婚后,其中一方抚育子女时,物质生活大多都会有所降低,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都有所影响。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教育,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容易极端化,也更容易在未成年阶段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呼吁夫妻双方慎重对待婚姻,理性解除婚姻,美满的婚姻对夫妻双方和子女都十分重要。对于当前婚姻脆弱化现象逐年上升的问题,伦理学能够而且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价值观。当前我国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社会流动性增强等原因导致农村家庭离婚率上升;女性由于当前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观念有所转变,独立意识增强,甚至妇权有些畸形发展,这成为婚姻脆弱化的又一推动;还有夫妻双方生活习惯差异大、性格不合、家庭暴力等原因。针对以上不同的特殊问题,论文中提出建议,从社会视角来说,应该加强宣传正确的婚姻价值观,引导树立夫妻和睦相处,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机构,来调解夫妻关系;法律角度应从普及大众对婚姻法的认识入手,正确理解婚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和谐婚姻家庭观。论文从伦理视角出发,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分析,倡导准确理解婚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和谐婚姻观。论文除绪论外共分四部分,第一章概述了当前我国婚姻及其脆弱化,通过对婚姻脆弱化的诠释和婚姻脆弱化的特征来概述婚姻脆弱化问题;第二章从伦理视角分析了婚姻脆弱化的宏观、微观和技术层面的原因;第叁章是婚姻脆弱化的危害及建立稳定婚姻的意义,通过对婚姻脆弱化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分析来说明建立稳定婚姻的意义;第四章是促进婚姻稳定的伦理思考,通过伦理学的角度,马克思主义婚姻观的指导,法律与制度的完善,来积极引导确保婚姻稳定性。

汤致琴[5]2013年在《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家庭的幸福、稳定、和谐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家庭道德是维系和协调家庭成员关系、邻里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体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在各项事业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家庭道德领域却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道德调控机制弱化,道德观念出现混乱的状况,道德失范现象也屡有发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家庭道德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中西方优秀的家庭道德成果为借鉴,综合运用文献法、系统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内容、指导理论以及改进对策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具体而言,全文共包括导言和正文五章。导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动机、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功能及特点”。本章集中从概念、功能、特征几方面阐述了家庭道德的基本问题。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这是本文行文的基础。功能是对象存在价值的内在依据,特征是其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本章也可视为本文立论的知识基础。第二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面临的道德实际。家庭道德的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家庭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探讨家庭问题要有的放矢,不能闭门造车,搞空对空。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成绩,并对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机遇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第叁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指导”。本章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指导问题,这是本文立论的理论基石。文中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在当代家庭道德教育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理论指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等等。我们知道,古今中外关于家庭道德问题的研究众多,成果也是浩如烟海,但学者们的研究立场、研究方法是不尽一致的,各有千秋。理论指导问题是原则问题、立场问题,这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教育活动所不能偏离的。第四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家庭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是不尽相同的。本文接下来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关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公民应遵循的家庭道德规范展开了具体论述,并对当代家庭道德的核心理念作了一定的阐述。第五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改进与对策”。这是本论文研究的现实价值和落脚点。本章主要从叁个方面探讨了相关对策。首先要拓展家庭道德教育的渠道,形成多途径、多渠道共同着力的良性状态;其次要完善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最后要借鉴家庭道德教育的积极成果。在此,本文试图着眼于开阔的理论和学术视野探讨当代的家庭道德教育问题,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优秀成果和时代价值,以及西方有关家庭道德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同时从学科的视角提出还要善于借鉴相近学科的先进成果,在这一问题中着重从心理学和家庭社会学两个学科领域进行了思考。

沈洁[6]2013年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和谐家庭建设》文中认为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研究和谐家庭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发展取向在理论上引发了寻求新的载体与平台的现实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谐家庭建设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从实证资料及其调查结果来看,家庭问题的产生有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来看,和谐家庭建设指的就是在以妇联为主的政府组织的积极引导下,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以家庭关系为对象,从心理、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家庭矛盾,解决家庭问题的过程。和谐家庭建设的外部调控就是充分调动社会、政府、群众组织的力量,通过政策、法律、服务监督平台等渠道对家庭生活进行干预或者调控,保障家庭稳定发展的过程。在家庭外部,我们应该从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两个方面深入推动和谐家庭建设的进行。

冷波[7]2015年在《恩格斯婚姻思想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能够自由地流动,随着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人口流动和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我国出现了外出打工的高潮。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一方面他们乡土观念淡薄,缺乏农业生产经验,成为农村中的边缘人;另一方面,他们年轻有活力,倾向城市文明,但是他们无法真正地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边缘人。新生代农民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碰撞与徘徊着,他们处于双重边缘人身份,他们正处在恋爱、结婚、生育的人生阶段,他们的婚姻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择偶的方式、择偶的标准、通婚圈、伦理文化观念等方面。在经济因素、政策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婚姻具有两面性:进步的一面表现在择偶方式多样化、择偶标准高和多元化、通婚圈扩大化、伦理观念现代化等;问题的一面表现在成婚困难、婚姻功利化、性观念日益开放、伦理道德淡化、社会责任缺失、婚姻关系不稳定等。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现状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必然性,我们要准确地分析其中的机制,并作出相应的指导。恩格斯的婚姻思想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阐述了婚姻的起源、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类未来婚姻的预期,深刻地剖析了人类社会婚姻的演变规律,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为切入点,试图运用恩格斯的婚姻思想对其婚姻进行理论剖析,并将文献研究法、现象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结合起来研究,旨在以恩格斯的婚姻思想来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建设,减少其婚姻问题。具体介绍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相关准备性的工作。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一体化,婚姻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恩格斯的婚姻思想对人类的婚姻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恩格斯婚姻思想的理论价值进行了很多研究,也不乏对其现实价值的探讨;其次,梳理了关于恩格斯婚姻思想和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现状的文献研究;再次,说明了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新生代农民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将采用文献研究法、现象分析法以及数据分析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现状进行研究,并运用恩格斯的婚姻思想对其进行剖析与指导;最后,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界定,描述了其总体状况,为其婚姻现状的研究作了铺垫。第二部分介绍了恩格斯的婚姻思想。首先,本文通过对恩格斯众多着作的归纳和分析,梳理了恩格斯婚姻思想的发展脉络,将其婚姻思想的形成分为早期、发展、成熟叁个阶段;其次,主要从婚姻道德具有同一性与差异性,婚姻关系具有两面性和历史必然性以及辩证地看待唯物史观对婚姻的阐释叁个方面总结了恩格斯婚姻思想的唯物史辩证观;最后,归纳了恩格斯对未来婚姻展望的主要内容,随着私有制的消灭,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婚姻的基础将是爱情。在此基础上,恩格斯认为互爱是婚姻的缔结前提,专一是婚姻的道德保证,持久是婚姻的发展要求,离婚自由但不任性。第叁部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现状进行了概述和理论剖析。首先,本文从择偶途径、择偶标准、通婚圈和婚姻伦理观念四个方面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流动与市场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文化媒介的宣传以及个人心理的需求。他们的婚姻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这些概述为研究他们的婚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其次,本文在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两条路径对其婚姻现状进行了理论剖析。第四部分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问题的对策。首先,以恩格斯的婚姻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自由与责任并重;其次,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比如,加强流动管理,消除身份歧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婚姻环境,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最后,试图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问题,进而解决其众多婚姻问题。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对策缓解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的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第五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

杨文佳[8]2017年在《我国当代青年婚恋伦理生态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婚恋活动以及由婚恋关系发展起来的家庭,承担着保障人类社会延续的重要职能,也因此成为伦理学中一项古老而又永恒的研究主题。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来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这就构成了婚恋伦理存在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在婚恋领域进一步发酵,对已经迎来谈婚论嫁阶段的当代青年群体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伦理生态这一伦理学领域的新兴概念,为探索当下婚恋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之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婚恋伦理生态。本文在前人对“伦理生态”,以及“伦理生态”的类似概念——“道德生态”、“道德环境”等概念的研究基础上,着重界定“伦理生态”与“生态伦理”的区别。其次,通过从理论形态、传播形态以及道德风气这叁个方面的论述,明确伦理生态的辨证结构,结合其特点分析,展现伦理生态的基本内涵。基于此,进一步提出婚恋伦理生态的涵义,并阐述其功能定位的叁个维度,彰显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各权威机构和期刊的实证调查数据,提取社会中婚恋道德现象的相关案例,重点考察我国当代青年的婚恋伦理生态现状。首先分析当前社会的婚恋伦理生态概况,兼顾积极与消极的方面,着重关注其中的问题现象。其次聚焦我国当代青年自身的婚恋道德水平,分别从婚恋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两方面进行阐述,明确社会婚恋道德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从青年人婚恋道德观念呈现出的变化趋势来看,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责任感下降、性观念开放等异化现象。而由青年人道德行为引发的不良婚恋现象,也进一步验证了青年群体受到了来自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鉴于此,在分析当代青年婚恋伦理生态问题的成因时,也离不开社会整体环境、教育领域、传播领域以及青年群体自身的考量。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的鲜明特点,无论是婚恋伦理的理论形态,还是实践形态,都深植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实。只有协同社会各要素,推进婚恋伦理的理论建设,创新和改进婚恋伦理的传播、教育活动,树立起文明健康的婚恋道德新风,才能真正优化我国当代青年的婚恋伦理生态。

栾晓薇[9]2018年在《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婚姻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关系着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婚姻家庭伦理是婚姻家庭和谐的基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系统分析了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婚姻家庭特点,指出了婚姻家庭本质和道德要求,系统论述了婚姻家庭伦理思想。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形成主要划分为早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叁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在父母教育方式和性格特点反差极大的情况下,恩格斯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伦理理想,温暖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恩格斯乐观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形成了他婚姻家庭伦理思想的感情基调;他与纺织女工的婚姻受阻使他深感资产阶级婚恋观对人们情感的残害,这成为了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他《神圣家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完成使恩格斯对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的研究更加深刻、全面。发展阶段,恩格斯的婚姻家庭伦理研究日渐丰富起来,从《“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沿和结束语》到《反杜林论》的完成,标志着其婚姻家庭伦理思想的成熟;这一时期为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形成的鼎盛时期,他在与马克思的合作中创造出了更多的学术着作,第一次将婚姻家庭道德观念与国家宏观的政治体制相结合而论,他将伦理道德的产生和发展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反对将道德与实际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相脱离的形而上学论,认为婚姻家庭关系的变革必须以社会经济生产方式的改变为前提。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恩格斯对其婚姻家庭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进行了婚姻家庭伦理体系的建构,并将其观点表述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的思想继承了黑格尔婚姻家庭存在的核心和基础是诚挚的爱恋之情的思想、摩尔根实证主义理论研究方法和马克思关于爱情、婚姻的思想,恩格斯是对以往思想的精华总结和创新发展。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婚姻家庭发展形态给予研究,指出了婚姻家庭的四种形态,即杂交的血缘家庭、有一定血亲婚配限制的普那路亚家庭、有确定父母子女关系的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的专偶家庭,其中,专偶家庭也就是一夫一妻制家庭,是适合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的理想家庭形态。婚姻家庭的本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来看,婚姻家庭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自然关系,从社会属性来看,婚姻家庭关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并受到社会关系制约。婚姻家庭的确立应以互爱专一为前提,坚持婚姻自由,促进妇女解放,坚持两性平等思想。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价值来看,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为我国婚姻家庭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我国婚姻家庭建设提供了明确的道德依据,为理想的一夫一妻家庭建构提供理论基础。从现实意义来看,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有利于两性之间建立健康的恋爱关系,有利于克服婚姻物质化倾向,有利于建设和谐家庭关系,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

易永卿[10]2014年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道德观念的嬗变及其引导》文中认为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有内涵和必然路径。现代化是世界潮流,大势所趋,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在努力实现现代化,或者宣称要实现现代化。而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城市化程度。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53.73%,表明中国已经步入城市化的快车道,意味着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正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的成长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即将进入新一轮城市化高潮时期。城市化不等于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无限扩张,城市化也不仅意味着人口的迁移,而且实际地引发了城乡社会格局的变革与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导致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和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新,因而,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道德观念嬗变的宏大背景,而道德观念的嬗变又是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要变量。城市化的本质不是GDP的增长,也不是城市街道的拓宽、房屋的增加、人口的增多,而是实现人类由传统落后的乡村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实现人的精神面貌,即人们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文化素质、人际关系等向现代化的转型。城市化消解了传统的乡村伦理,呼唤现代城市伦理的支持与引领。城市化其实也是一个由传统乡村伦理向现代城市伦理转型的过程。这一转型最集中地体现为城市新市民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群体的道德观念的嬗变。亿万农民工走进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用勤劳的双手和艰辛的汗水缔造了“世界工厂”,促成了整个世界产业链的转移。他们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改善和提高了城市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导致了传统城乡社会格局和城市内部格局的巨大变革。社会格局的变革必然导致道德观念的变革,二者如影相随。然而,奔跑的人群往往来不及看清前进的方向,也无法回望自己走过的道路,人们相互裹挟,被动前行,甚至难免互相踩踏,造成伤害。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就是如此,它的脚步走得如此之快,以至城市的新老市民和管理者来不及平静一下心绪,整理一下思路,辨别一下前进的方向。一口气奔跑过来,如今,当我们驻足喘息,转身回望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走过了不少的弯路,发生了不少的踩踏事故。资源过度消耗、环境过度污染、财富过度集中、道德沦丧,等等,各种问题令人怵目惊心。单从道德层面上来看,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道德建设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国选择先经济后政治的改革发展模式,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优先发展经济,成功启动和实施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福祉得到极大改善,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城市化水平大为提高,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和道德建设的支持,单纯的经济建设和片面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是难以长期持续的,必然导致城市化的异化现象,引发一系列道德危机和伦理乱象,诸如征地拆迁问题、农民工问题、城市住房问题,以及分配不公、道德沦丧、腐败公行、信用丧失、能源枯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情冷漠、人的精神世界孤独和异化、人与自然冲突激烈等一系列问题,纠结不堪,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和管理层面、思想意识层面,解决的途径也是多元的,但其中所凸显的价值误区或价值纠正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建立一整套既符合中国城市化实际,又契合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道德价值体系,妥善解决发展与公平的问题、城市扩张与人的关怀问题、公权力扩张与个体利益保障的问题、经济发展与道德信用体系转型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是实现中国城市伦理的现代性转型,确保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二是由于体制的隔阂,以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群体为主的城市新市民得不到城市的身份认同,因而在道德观念认同上也出现分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群体长期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他们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大部分时间在城市生活和工作,承担着城市里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他们表面上与城市市民相似,实际上却不能享受城市市民同等的福利待遇,他们没有城市市民的医疗保障,没有城市市民的养老保险,他们的子女不能在城市学校就读,他们的工资水平比城市市民低很多,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一纸城市户口都没有。他们既不同于城市市民,也不同于农民,被冠以农民工之名,成为城市和乡村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夹心阶层。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群体在经济上融入了城市,但是在政治上文化上受到城市的排斥,身份上不能认同为城市市民,因此,在道德观念上也很难完全接受城市的道德观念,甚至心存抵触。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不平等的待遇也冲击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群体的道德观念,长此以往,必然使他们产生不公平、不公正的感受,幸福指数远低于预期,进而对社会产生不满,造成各种社会隐患,也有悖于城市化的初衷。叁是转型时期的道德观念冲突。这里说的转型,是指城市化导致的从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型。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之上,彼此熟悉,关系密切,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自然经济的生活;现代城市社会完全不同,是一种陌生人社会,人们彼此之间不熟悉,大多数没有血缘、亲缘关系,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因为公共生活、因为职业分化,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在城市化进程中,数亿外来务工人员遭遇了道德困惑,他们成为了社会转型的急先锋,他们骨子里装满了传统乡村伦理观念,习惯了建立在地缘与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温情脉脉的乡村文明,而现实中又不得不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工作和生活,经受着现代城市文明和城市道德观念的洗礼,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逐渐地部分地认同了城市的道德观念,但他们对城市道德观念的认同大多是出于生存的必需。四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者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伦理关系。比如城市扩张怎样处理拆迁问题?城市中该不该养宠物、如何养宠物?城市应如何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城市交通问题中,应如何处理人车资源配置?交通法规中,人车权利如何分配?城管队员如何对待小摊贩?城市居民小区的安全保障靠“画地为牢”、“铁网高墙”,还是邻里亲善、互通有无?……城市伦理不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其实是蕴含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方方面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群体为代表的城市新市民的道德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如社会公德观、家庭道德观、职业道德观、婚恋观、赡养观等等。这些道德观念的嬗变,既有好的、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好的、消极的一面。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道德观念的嬗变,有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并且有了科学的对策,有的我们可能还没有形成清晰和全面的认识,或者虽然有了清晰全面的认识,但还没有找到科学的对策。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道德滑坡现象也很严重,因此,很多人很自然地错误认为,城市化和市场化必然导致道德观念的滑坡,并且城市化与市场化程度同道德的高度呈负相关。实际上,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道德观念嬗变,旨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诸多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确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道德体系,促进城市化进程中道德观念的良性转型、促进城乡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城市,为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D]. 李桂兰. 延边大学. 2002

[2]. 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与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建设[D]. 赵静.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婚姻稳定及婚姻道德建设研究[D]. 高琼. 河北科技大学. 2017

[4]. 当前我国婚姻脆弱化问题的伦理审视[D]. 胡相禹. 西北民族大学. 2017

[5]. 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 汤致琴. 武汉大学. 2013

[6].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和谐家庭建设[D]. 沈洁.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7]. 恩格斯婚姻思想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现状研究[D]. 冷波. 华中科技大学. 2015

[8]. 我国当代青年婚恋伦理生态探析[D]. 杨文佳. 南京林业大学. 2017

[9]. 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栾晓薇. 河北经贸大学. 2018

[10].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道德观念的嬗变及其引导[D]. 易永卿.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