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晓黎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儿科 2771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实验组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长时间连续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8.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59);实验组治疗前、治疗2d后血胆红素浓度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治疗4d后前者较后者显著降低(P=0.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36.67,差异显著(P=0.012),且前者奶量减少、体温异常、烦躁哭闹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2,0.028,0.042)。结论: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和长时间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相近,但是前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显著降低,安全高效。

关键词:蓝光照射治疗仪;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血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黏膜、巩膜和皮肤发黄,还易造成患儿智力和听力受损,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近年来,蓝光照射疗法已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为了研究对比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和长时间连续蓝光照射的疗效,分别对两组采用不同的照射方式,对比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日龄5-30d,平均(15.3±3.8)d,胎龄28-40周,平均胎龄(32.6±4.2)周,出生体质量1320-3510g,平均体质量(2024.3±125.6)g。所有患儿均确诊为病理性黄疸,且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分析,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长时间连续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采用新生儿黄疸治疗箱(购自武汉华兴,型号为XHZ),蓝光,波长为420-480nm,连续照射16h/d,1次/d。同时给予患儿苯巴比妥和维生素B2基础治疗。

1.2.2 实验组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同样使用新生儿黄疸治疗箱,蓝光,波长仍为420-480nm,每天先连续照射8h,间隔4h,再照射8h。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4d。基础治疗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胆红素浓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依据临床表现进行判定,其中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周身黄染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周身黄染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但仍未达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迹象,周身黄染无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下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均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8.33%,二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59),如表1。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肝功能发育不成熟,导致转运胆红素的能力较差,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最终导致黄疸。据研究报道[1],新生儿出生后早期黄疸发病率达60%以上,其中早产儿黄疸所占比例高达80%。临床上早产儿严重病理性黄疸发病率约为25%,足月儿约为10%,主要病理现象便是血清胆红素增高,引起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相关研究资料表明[2],胆红素能够吸收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而蓝光的波长主峰为420-480nm,因此,采用蓝光照射作用最强。胆红素另一吸收峰值为230-300nm,但其属于紫外线波段,极易产生副作用,因而不易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使用蓝光照射治疗仪一般采用双面光疗法,灯管距离患儿35-45cm为佳,最好采用冷光源。

有研究表明[3],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与长时间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总有效率相近。本研究中,对两组患儿分别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和长时间连续照射治疗方法,前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后者为98.33%,二者存在差异但是并无统计学意义,与以上研究结果相一致。连续长时间蓝光照射容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如体温异常、烦躁哭闹、奶量减少、腹泻等[4],但是短时多次照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而对照组高达36.67%,二者差异显著(P=0.012),且前者奶量减少、体温异常、烦躁哭闹发生例数较后者明显减少,指示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和长时间连续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相近,但是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颜才进.药物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5):152-153.

[2]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3]王金钰.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03):77.

[4]常祎,袁强,刘光发.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06):22-23.

论文作者:李晓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晓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