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初探_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水平论文,课堂论文,评价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其效果优劣,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是指根据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和要素,通过听课等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状况作出价值判断的一种经常性的评价活动。

一、课堂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水平

传统的评课方式由于没有建立起课堂教学水平评价的科学体系,缺乏必要的测量和评价手段,对众多至关重要的问题大都凭听课人的主观感受,给出定性的、模糊的判断。造成了评价结论的信度和效度不高,可比性不强。它不但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而且导致了学校管理水平的低层次。因此,制定一套统一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体系,已是学校教育科学化管理的需要,是提高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之必需。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教师在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和事业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教学上,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平衡性。良好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能较客观地衡量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寻求到出现差异的原因,从而可以增强教师潜心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教师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自觉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学习和借鉴成功教学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总之,成功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具有一定的鉴别和导向作用,是迅速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加快教师自身建设的重要保证。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教学质量标准的“尺度”。这个尺度是多种因素的优化组合,只有全面满足各因素的条件和标准,课堂教学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极强的监控功能,它既能通过信息反馈,预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妥善,教法选择是否适宜,教学手段运用是否恰当;又能指导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及时调节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二、制订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方案的原则

评价指标是反映评价对象某一方面特征状态的主要因素,由反映评价对象各方面特征状态的全体指标构成的并且能够显示评价对象整体状态的指标群就是评价方案。它一般由评价指标、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一般说来,制订评价方案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应从方向上成为“执教”和“评教”的指导。因此,制定方案应遵循各种教学原则,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各种教学变量的具体操作标准等。实践证明,方案的要求越明确,越容易引导教师启动自身活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越能指导评价人员正确鉴别教学的优劣,准确地做出公正的价值判断。

2.科学性原则

方案的设计要以教育方针、教学大纲为依据,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使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信度。同时,在评价方式上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每条指标都要进行个体性——个体量化——总体量化——总体定性等评价活动,使评价结论公正科学。

3.客观性原则

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一定要由反映课堂教学水平相关度高的指标构成,要做到每项指标的权重分配合理,标准界定明确,评价方案科学周全。以避免或削弱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干扰,防止以偏概全,使评价结果富于客观性。

4.独立性原则

评价方案中同一层次级别的各指标要互相独立,既不能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能存在交叉重叠关系,更不能出现因果关系,以防止因评价方案的混乱和重复,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5.可操作性原则

方案的制定要既便于广大教师自我检测,又使评价易于操作。就评价的指标与标准,既要符合教育目标要求,又要体现学科特点;既要符合教师的实际水平,又能为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就标准的表述和评价方法的选择,表述要力求扼要,突出重点,准确可测,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实践。

三、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方案的构成

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方案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要求的具体规定,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控制等多个方面明确地规定出相应的规范,并形成系统的体系。

1.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因素分解法,即通过对目标的逐层分解得到一个由高级到低级的具体可测的派生式指标群。由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一次性分解对实际评价会带来诸多困难,所以要尽量分解为更加具体明确和可控可测的低级指标层次。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就是利用因素分解法获得的二级指标体系。表示为A级指标和B级指标。

2.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是指每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所占分值,它表示每项指标在总体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揭示指标间的主次关系。一般说来,权重的确定是理论赋值与经验赋值的结合体。本文所提供的权重来源于广泛的实践论证,是在多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求出,并返还于实践进行调整与修改而最终确定。

3.绘制课堂教学水平评价量表

绘制课堂教学水平评价量表是在做好如上两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量表便于评价的操作,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各项功能。评价量表可用于日常教学研究的形成性评价用表,也可用于教师专项业务考核的终结性评价用表。

从理论上讲,所绘制的评价量表应对分解出的各级指标都确定相应的权重,但这样做要给评价人员的操作带来统计上的困难,因此,根据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可只给一级(A级)指标分配权重,对二级指标采用分等赋值的办法。即将二级指标分为a、b、c、d四等;达到该项指标要求为a等;基本达到要求,但有某些不足为b等;能按指标要求做,但有明显缺点为c等;基本达不到要求,有严重缺点和错误为d等。

绘制评价量表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总评等级的划分与赋值。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教师特点,笔者在充分论证与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四级分等法。即优秀(90—100)、良好(75—89)、一般(60—74)、差(59分以下)。

根据如上所述,笔者在反复论证实践基础上,绘制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量表。(如表)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量表

四、课堂教学水平评价的基本策略

实施课堂教学水平评价,从参与评价人员看,有自评和他评之分。自评得由教师对照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他评是由不同层次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进行评价。从评价功能上来说,有诊断性评价,即学期初通过课堂评价诊断教师进入课堂教学角色的程度;验证性评价,即学期中通过课堂评价分析教师执行课堂教学规范的情况;终结性评价,即学期末通过课堂评价判断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从评价方式来说,有主观评价法和综合评判法之分,主观评价法是由评价人员按评价量表,凭听课印象对课堂教学作出主观判断,并给予定性描述;综合评判法是评价人员按评价量表对被评者给予一定的等级或分值,最后将评定意见汇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作出评价结论。本文所说的评价是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法。据此,在实施评价工作时,要切实抓好如下三方面策略。

1.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

在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随着两种管理而形成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模式。所谓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就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诸方面进行诊断、调节、控制和提出修改意见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做出鉴定并区分等级的评价。两种评价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以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总结性和形成性综合功能,使评价成为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杠杆和尺度。这里要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因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形成性评价是运用系统运动的结果来调整未来运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即时反馈,即时调控。加强形成性评价可以快速有效地促进教师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被评者和评价者相结合

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在于改进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调整教师前进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者和被评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评价工作要把评价者和被评者结合起来,把被评者推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具体操作时,首先要做到评价者和被评者共同参与制定评价方案,为评价者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其次要切实重视评价者的自评,让评价者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来个全面的估价,使评价信息更全面和准确,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和合理。第三要角色换位,接受被评者的再评价,真正实现民主管理,融洽评价者和被评者的关系,促使教师不断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标迈进。

3.评价过程和评价效益相结合

现代教育评价对教学工作能产生良好的规范效应、调控效应和激励效应。因此,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水平评价,一定要把评价过程和评价效益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具体操作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要把评价融汇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评价。第二要注重用评价信息规范管理者课堂教学的科学决策,实践证明,科学决策依赖于信息的反馈,管理者要善于运用评价得到的信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科学的决策。第三要及时运用评价信息调控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激活教师的内部活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趋规范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标签:;  ;  ;  ;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初探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