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论文

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

关江华,吴 珺,杨子乐,胡梦雪

(黄冈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摘 要: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土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对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通过构建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黄冈市2008-2017年统计数据为依据,研究了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与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黄冈市的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性;②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指数发展速度缓慢,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城镇化水平逐年上升;③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由失调状态向初步协调状态发展,且逐年提高。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推进黄冈市城镇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黄冈市

城镇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开放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许多的农民工流向城镇,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了城乡间的差别,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农民离开农村,大量耕地被撂荒,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存在隐患,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城市人口增加加速了城区生态环境恶化、交通堵塞、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保障缺口难以填补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梳理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文献,发现对城镇化内涵、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三者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丰富。朱旭在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时,从以人为本、优化布局、产城互动融合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维度对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具有“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向城市产业”的特征[2];李德胜等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通过构建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究了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3];曹文莉、刘法威等构建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从人口、土地、经济等三方面研究了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导致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协调发展度也逐年上升,同时还存在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4-5]。通过有关文献发现,采用耦合协调模型从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四个维度对城镇化进行的研究较为缺乏,现有研究对象主要为经济繁荣地区,忽视了正在发展中的地区。本文以发展中地区——黄冈市为例,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对黄冈市2008-2017年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提出针对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促进黄冈市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锥型孔设计参数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排种器的充种效果,是排种器的核心部位。本带式排种器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增加充种距离,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锥型孔对精量充种的参数要求。通过前面对冈优725、江优151和中优448等3种杂交水稻芽种的物理特性试验研究,得到3种杂交水稻芽种的平均三轴尺寸:长9.39mm,宽3.1mm,高2.2mm;最大自然休止角51.02°,最大滑动摩擦角27.51°(铁皮上)。 所以,设计锥型孔的基本参数如图3(a)所示,图3(b)显示种子在孔中的存在状态和清种过程。经过清种后,型孔中种子为2~3粒,达到精量播种效果。

一、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收集、处理

(一)研究区域概况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武穴、麻城,黄州等10个区县,总人口750万,土地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黄冈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据统计2017年黄冈地区总产值1921.8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7.3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8.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6.20亿元,城镇化率45.92%,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冈市已经成为湖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由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和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大量农地的“非农化”,大批农民工涌入城镇,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但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却不协调。据此,对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评价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研究数据主要源于2008-2017年《黄冈市统计年鉴》、《黄冈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等。由于相关指标原始数据存在量纲差异,为消除因量纲不同对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由图1可以看出,2008-2017年黄冈市土地城镇化指数有升有降,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上升到2017年的0.2213,增幅0.2213;2009-2010年出现下降,但在2010-2017年持续上涨。这是由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经济下滑,对城镇化的进程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从而影响了城镇化系统中土地城镇化的发展。政府为了降低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加大征地规模来提高财政收入,把征收的地块投入一级市场出让;因此,土地城镇化指数下降后又逐年上升。在土地城镇化的进程中应该加大对耕地的保护,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1)

指标对城镇化为正向影响:

(2)

(2)各项指标标准差的计算

二、指标体系与研究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1.指标体系构建。通过文献梳理[6-7],结合黄冈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从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与培训的实践来看,体育教师发展基本上是一种“自然成长”的状态。由于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化框架的支撑,一个年轻体育教师“自发地”或是“不自觉地”从学生到成为教师、再到持续专业发展的专业化过程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仍不得其所。要提高体育教师教育的质量,不能仅仅依靠着体育教师们自发地成长,更需要的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框架,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届时,体育教师将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成长”,而是在引领性、规范性、阶段性、终身性的框架内专业化的发展。这对于体育教师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专业价值以及保障我国学校体育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将藜麦种子磨成粉末,过100目筛,取筛下物放入烘箱烘干备用。称取适量预处理后的藜麦粉并将其与0.20%的NaOH溶液按照1:5的比例混合,搅拌3 h后,静置18 h。将混合物于40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层黄色蛋白质沉淀和下层灰色沉淀,留中间白色淀粉反复离心、洗涤,调pH至中性,继续洗涤至上层无黄色沉淀为止。最后将产物置于 40 ℃烘箱中干燥48 h,粉碎,过100目筛后封袋保存。

2.权重确定。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变异系数赋权法是客观赋权法,它是用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进行测度,变异系数反映了其偏离标准水平的程度,计算得出的指标值越大,权重就越大,这种方法比专家评分等主观赋权法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表 1黄冈市人口 -土地 -经济 -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

(1)各项指标的平均值的计算

(3)

(1)(2)中:为标准化值,其范围为[0,1];x i 为第i 项指标值;xmax为第i 项指标的最大值;x min为第i 项指标的最小值。

我承认自己刷大字时走神了,李老黑请喝酒的事老是在脑子里晃来晃去的,不然不会犯那样的低级错误。我一直在琢磨李老黑为什么请我去的问题,琢磨来琢磨去,却没有任何结果。

(4)

(3)各项指标变异系数的计算

(5)

(4)各项指标权重的计算

(6)

(3)(4)(5)(6)式中:为第i项指标均值;n为指标的个数;Si为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Vi为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如表1。

(二)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综合指数计算 依据各项指标求得的标准化值和权重计算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综合指数Ui。计算公式如下:

(7)

(三)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

根据文献[16],单场景下确定的无功优化方案通常不是满足全局最优方案,而全场景下所得方案是满足各场景约束的整体最优方案。因此,在全场景下用风机输出有功的期望值P近似代替风机出力不确定性。风电机组在全场景下有功输出期望值P为

1.综合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是指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整体效益,能宏观地反映出城镇化水平。计算公式为:

T =au 1+bu 2+cu 3+du 4

(8)

(8)式中:a、b、c、d为待定权重,本文认为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对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程度相同,故a、b、c、d取相同的权重值0.25;u1、u2、u3、u4分别代表人口城镇化指数,土地城镇化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和社会城镇化指数。

3.耦合协调度模型。协调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在城镇化进程中,耦合协调主要表现为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等子系统具有较高的均衡程度[8]。计算公式为:

(9)

(9)式中:C为耦合度,其取值范围为[0,1],C的值越大则子系统间的耦合程度越高;m为城镇化系统中子系统的个数,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四个子系统,所以m为4。

2.耦合度模型。本文用耦合度来评价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相互依赖的程度,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来计算耦合度。计算公式为:

2.土地城镇化的时序演变。土地城镇化的三个指标层,即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均财政支出、地均从业人员数的指数权重分别为0.093、0.086、0.071。其中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地均财政支出和地均从业人员数,说明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黄冈市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影响最大。

(10)

表 2耦合度分类划分 [9]

表 3人口 -土地 -经济 -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10]

(10)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D的值越高表明城镇化发展的稳定性越高,呈无序到有序的状态。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黄冈市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了黄冈市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的时序演变

1.人口城镇化的时序演变。人口城镇化的三个指标层,即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总人口、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的指数权重分别为0.103、0.080、0.068。其中,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权重最大,其次是总人口和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说明二三产业的发展是推动黄冈市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图1 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指数

由图1可以看出,2008-2017年黄冈市人口城镇化指数有升有降,但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上升到2017年的0.1878,增幅0.1878;2013年人口城镇化指数达到最大为0.2157。这是由于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为了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生活选择来到城镇;同时,农民的涌入也在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在城镇化的发展中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黄冈市作为教育之城拥有“百年名校”黄冈中学,日后应大力培养知识分子,从而促进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指标对城镇化为负向影响:

3.经济城镇化的时序演变。经济城镇化的三个指标层,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指数权重分别为0.083、0.083、0.084。因此,三者对经济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是大致相同的。

由图1可以看出,2008-2017年黄冈市经济城镇化指数是逐年上升的;由2008年的0上升到2017年的0.25,增幅0.25。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冈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441.63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178亿元,增幅1736.37亿元,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可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推动黄冈市经济城镇化的主要因素。在经济城镇化的进程中应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贸易争端影响进一步加深,化工品需求受到一定抑制,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因贸易争端影响,上海汽车产业增速放缓,使得汽车产业对石化产品需求减少,致使部分石化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也深受影响。10月份,为汽车内装饰提供原料的TDI和MDI的价格环比分别跳水30.30%和13.54%。轮胎、涂料、颜料等行业利润环比也均呈下降态势。

4.社会城镇化的时序演变。社会城镇化的三个指标层,即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医院及卫生院床位数、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075、0.074、0.101。其中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和医院及卫生院床位数,说明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是推动黄冈市社会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图1可以看出,2008-2017年黄冈市社会城镇化指数有升有降,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0066上升到2017年的0.25,增幅为0.2434。2015-2016年出现下降,但之后又快速回升。说明这十年来,黄冈市社会城镇化发展良好。

(二)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的时序演变 根据公式(8)(9)(10)计算出黄冈市2008-2017年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综评价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图见图2。根据表2、表3得到2008-2017年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性评价结果(见表4)。

1.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的时序演变。由图2来看,黄冈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从2008年的0.0016提高到2017年的0.2273,年均增长0.0226,反映了黄冈市城镇化发展趋势向好。

图2 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性趋势

2.耦合度的时序演变。由图2来看,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的依赖程度是在逐年提高的,耦合度从2008年的0增长到2017年的0.9993,年均增长0.0999。其中,2008年为严重拮抗时期,2009-2010年为中高水平耦合阶段,2011-2017年为高水平耦合阶段。

教材在许多章节后面设置了一些拓展资料,介绍科学前沿知识。教师应利用这些内容,拓展学生对最新科学前沿知识的了解。例如,针对必修1中有关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教师可适当增加阿格雷博士对水通道蛋白研究的资料,并让学生思考: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有什么关系?水分子只有自由扩散吗?离子运输只有主动运输吗?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如何形成?海南卷与全国卷生物高考试题中就曾经考查过有关水分子的协助扩散,以及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问题。

表 4黄冈市人口 -土地 -经济 -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性评价结

由图1来看,2008-2009年属于以人口和土地为导向的城镇化阶段,人口和土地的城镇化指数明显领先于经济和社会的城镇化指数,说明这段时期大量农民向城镇聚集,非农业人口数量增加导致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从而推动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2009-2014年属于以人口为导向的城镇化阶段,这一时期人口城镇化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者,但发展速度有所减慢,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稳步增长。这是由于随着2008-2009年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政府为了解决进城人口的就业问题调整了产业结构,导致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2014年人口城镇化指数急剧下降,说明社会经济发展过快导致房价增长,阻碍了农村人口流向城镇;2014-2017年黄冈市城镇化实现了由人口导向型向经济导向型的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缓解城镇居民的住房压力,政府进行了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不断增加,实现了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张,从而推动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二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也有效地激励了农村人口流向城镇。研究期内,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逐步趋向一致,与此同时,三者的发展共同促进了社会城镇化的稳步提升,满足了城镇人口对教育、医疗、居住及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良好的城镇环境又会推动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

3.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从耦合协调度来看,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0增长到2017年的0.4751,从极度失调向濒临失调转变。2008年为极度失调阶段;2009-2011年,耦合协调度从0.2068增加到0.2858,处于中度失调阶段。这段时期内耦合度的变化范围并不大,所以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是造成耦合协调度偏低的主要因素;2012-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0.3277增加到0.3890,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这段时期内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发展较快,经济城镇化的增长速度达到最大;2015-2017年,耦合协调度从0.4246增加到2017年的0.4751,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土地城镇化超过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有了明显提升,超过了人口和土地城镇化水平。研究期内,黄冈市城镇化的四个子系统逐渐从无序向有序转变,但依然处于失调阶段。基于此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将逐步达到协调状态。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四)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类标准 对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本文对已有的文献研究成果[9-10]梳理,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标准进行分类,结果见表2和表3。

《一抹夕阳》是子君的一首浪漫曲,浪漫曲没有严格的形式,任凭作曲家随意应用,着重的去体现个人的内心情感。这一首抒情的咏叹调充分的显现出中国歌剧的文学特征。

(1)黄冈市城镇化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其中,2008-2009年人口和土地城镇化指数较高,对城镇化的贡献较大;2009-2014年,人口城镇化处于主导地位;2014-2017年,黄冈市城镇化由以人口为导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导向。

(2)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在逐年提高。其中,2018年为极度失调,2019-2011年为中度失调,2012-2014年为轻度失调,2015-2017年为濒临失调。黄冈市的城镇化由以土地和人口为导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导向,社会城镇化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但在2016-2017年有了明显好转,出现社会城镇化超前现象。四者的协调程度逐步向好,但仍处于失调状态。根据发展趋势可以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内,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将逐步达到协调状态。

(二)建议与对策

自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滕州市检察院勇于创新、大胆探索,自主研发公益诉讼手机“掌上拍”小程序,并将该《办法》与 “掌上拍”小程序、检察12309服务热线等面向社会推广、宣传,提高公众知晓度、参与度,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通过手机“掌上拍”小程序反映的公益诉讼线索达50余条,来电来访反映线索30余条。今年以来,滕州市检察院共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4件,提起公益诉讼2件,法院判决1件,该《办法》的实施为公益诉讼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1)从人口城镇化方面,应该提高地方的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升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吸引人口到城镇发展。政府还可以加大城镇居住用地的供给,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缓解城镇居民的住房压力,为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此同时,人口的聚集增加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

在P-SSHI电路中,若同步开关闭合持续时间无法准确跟随L-C振荡半周期,会使Δt增大,从而造成式(4)中〈io(t)〉和式(5)中η减小,即电路的能量俘获效率降低。由此可见,精准的开关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压电能量俘获效率。

该滑坡的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滑坡体的碎块石夹粉质粘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后者赋存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质粉砂岩裂隙中,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和上部孔隙水入渗及降水补给。总体而言,在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滑坡地下水渗流场受库水位波动影响明显,为研究该滑坡的稳定性演化特征,在滑坡体表面布置若干监测设备,其中GPS监测点2个,同时在滑坡体外布置GPS基准点2个,该滑坡的工程地质主剖面图见图1。

(2)从土地城镇化方面,应该遵循“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注意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与此同时,可以借鉴重庆地票制度,利用市场手段,激励农民将闲置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等农用地,解决了进城打工农民在城镇和农村“双重占地”的问题,同时还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

式(4)中:CA为附加质量系数(单位长度上的附加质量);CM为惯性力系数(每单位长度和每单位法向加速度的惯性力);CD为拖曳力系数(单位长度和单位法向速度的拖曳力);Vn和为垂直于线列阵中心线的流体速度和加速度。建立水中线列阵运动控制方程为

(3)从经济城镇化方面,应该逐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集中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能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从而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

(4)从社会城镇化方面,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加强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人们教育、就业、医疗等生活条件,防止人口的流失,从而促进社会城镇化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加大新增公共绿地的比重吸引人口向城市迁移,优美的环境激励开发商投资建房,不仅拉动了黄冈市经济的增长还为人口向城市迁移提供了动力;加大如万达广场等商业圈的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人口的聚集。

参考文献:

[1]程洁如.梅州市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J].经济地理,2009(10):1665-1670.

[2]朱旭.试论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特征——以西咸新区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479.

[3]李德胜,王占岐,蓝希.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1):16-23.

[4]曹文莉,张小林,潘义勇,等.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141-146.

[5]刘法威,许恒周,王姝. 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J].城镇发展研究,2014(8):7-11.

[6]梁宁. 徐州市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当代经济,2017(21):52-55.

[7]范辉,刘卫东,吴泽斌,等.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评价[J].经济地理,2014(12):21-28.

[8]穆哈拜提·帕热提,左停,等.新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19-22.

[9]王锋,张芳,林翔燕,等.长三角“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8(4):19-22.

[10]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为例[J]. 热带地理, 1999(2):171-177.

中图分类号: K901.3;F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7020(2019)05-0113-06

收稿日期: 2018- 12- 26

doi: 10.3969/ j.issn.2096-7020.2019.05.23

作者简介: 关江华(1971-),男,湖北潜江人,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吴珺(1998-),女,湖北武汉人,黄冈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杨子乐(1998-),男,湖北襄阳人,黄冈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胡梦雪(1998-),女,湖北宜昌人,黄冈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 2018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8035;2019年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

责任编辑 周觅

标签:;  ;  ;  ;  ;  

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