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高科技企业的成长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高科技企业的成长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企业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经济,一定是科技和经济力量不断涌向新产业的经济。今天,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崛起和壮大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持久发展的标志。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尽管总体起步较晚,但已经出现了一批初始投资较少、运行机制灵活、技术创新活跃、已初具规模和实力的大企业。这些崛起的新生力量,为搞活国有企业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加速科技进步、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一、我国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90年代初,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小平同志发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伟大号召。我们相继建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经过不到6年的发展,高新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1996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300亿元,工业产值2100亿元,创利税240亿元,创汇逾40亿美元。几年来,高新区的技工贸总收入、产值、利税、出口创汇等指标的平均年增长率均超过90%。高新区在近130万人就业规模上,实现了年人均产值近17万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生产率意味着高产出、高收益和高竞争力。从国家总体经济来看,在1994~199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5.07%,而同期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43.66%,高技术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已上升到10.55%,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生力量,为经济增长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积累了一定的内动力。

正是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发区所显示的巨大活力,去年岁末,江泽民主席建议在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一个科技工业园区网络,并表示中国愿意开放若干有代表性的高新区,用以扩大同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这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发区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在政治、经济、科技以及对外关系与合作等方面日益增强的战略作用。

二、市场经济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自我发展

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一开始就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并且以技术创新为根本手段来求得生存和发展。借助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力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一批高新技术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过大浪淘沙,从小到大,滚动发展,迅速成长为初具规模的大企业。在一些关键领域,一批著名企业已创出了自有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具备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在1992年,52个高新区年收入上亿元的企业有39家,而1996年已发展到390家,超10亿元以上的有30家。如联想、方正、地奥、华为、远大等,从几十万元起步,已迅速成长为产值数十亿、十数亿元的大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小巨人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代。

高新技术企业从小到大,滚动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经受磨练,愈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自主经营机制释放活力。通过改革,高新区已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区内企业按照“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六自”方针,构建灵活的经营机制。经营者享有高度的决策自主权、资产支配权、内部分配等调控权,使企业能够面对市场及时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同时也能够采取措施延揽人才,鼓励创新,实施远近结合发展战略。

持续创新显露优势。优势首先表现为经营者的创新意识。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十分重视掌握自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面向市场搞成果转化和产品开发,向高新技术要竞争力。其次表现为重视创新投入。在人员投入上,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一般的要占到30%以上;研究开发投入占到营业额的比重也较高,低者达到3%,高者达到25~30%。通过持续的创新,企业的科技优势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并实现了“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增量以多种方式激活存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大企业产业地位逐渐稳固,在进一步发展中通过兼并、承包、资本注入、股份合作、技术转让与咨询等多种形式,以新的资产、管理组织及高新技术含量,对传统产业和科研机构中闲置的存量资产进行有效的活化,从中既壮大了企业,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企业规模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借鉴国内外经验,在企业初创之际,就注重规模生产、销售网络方面的能力和组织建设,以巩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象方正、联想等品牌之所以取得名列前茅的市场占有率,不仅靠先进技术,更要靠科学的管理。这也同时说明在现代化大工业和大市场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几个阶段的并行成长,在战略上加快规模化演进的步伐。

高起点实施国际化战略。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一开始就高起点起步,按照国际认证标准开发和生产产品,瞄准国际市场创品牌。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也以极具吸引力的“性能—价格”比获得了国际用户的青睐。象04机获得俄罗斯的入网证,摩托罗拉向大唐购买移动通信交换系统、部件和服务。高起点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在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前主动迎战的积极响应。

正是基于上述优势及战略上的考虑,促使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向规模适度的大企业转变,按照市场经济和企业成长的规律造就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小巨人,造就若干个能独立(或联合)支撑国家产业并能参与跨国经济活动的超大型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应是加快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的基本方针之一。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道路

在我国的52个高新区中,绝大多数企业走的是“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道路。在今后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中,这类自我发展型企业仍将占有主导的地位。它们依靠自有核心技术,从小型风险企业起步,历经成果孵化、市场开拓等几个风险阶段,逐渐扎根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

以程控交换机开发和产业化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在此方面投入不少,但进展迟缓,几年前基本上是国外程控机垄断中国市场。短短几年后,一批小企业以自有知识产权为基础,克服成果转化、跨国大企业遏制等种种困难和风险,顽强拼搏,迅速崛起。以巨龙04机、华为08机、大唐SP30机等为代表的国产大型程控交换机,目前已夺回国内市场约三分之一的份额。再如长沙“远大”,在1990年以10万元资金起步,创业者基于几项燃烧器的专利,同时思想开放,善于经营,把自己的专利同国外一些先进技术捆绑起来,进行优势集成,形成了直燃式空调。这种空调一出现,很快就在国内占领市场,去年产值已达到近20亿元。实践证明技术突破和市场机遇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也是计划不了的,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应该把这类事情留给市场去选择,留给机制灵活的企业去把握。

成功的企业要经历“从小到大、滚动发展”过程,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放眼三百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承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也要经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对这个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这样的规律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这对于未来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存在新陈代谢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矛盾运动。据了解,美国的高技术企业十年存活率仅为5-10%。52个高新区内目前有15000余家企业,由于决策、技术、市场等因素,导致企业陷于破产困境、被照章淘汰的也占一定比例。高新区的功能,既为企业走向成功创造环境,也为处理企业失败提供条件。首先,高新区实行“六自”原则,给企业进出市场以充分的自由,自己承担风险。在高新区从来没有那家企业因濒临危机而给政府带来麻烦,经济和社会秩序依然。另外高新区有一个良好的的聚集环境,能够促使刚刚退出市场的资源和要素,经过有效的重组,再次进入市场和生产经营的循环中。所以我们看到虽然高新技术企业有起有落,甚至有的是大起大落,但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却愈加壮大,前景更加充满希望。

四、关于成长机制的思考

从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得出这样一条重要结论:中国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

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涉及经济和国家安全等战略性高科技领域,国家要集中力量,高强度投入,迅速占领阵地,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注重发挥市场和产业政策两方面的作用,推动有潜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向。今后我们对待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对待支柱产业和关键产业的发展,还应坚持这样做。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到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大浪淘沙,走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道路。企业不论大小,只要有技术创新能力,有开拓市场的本领和经营管理水平,就能把握市场机遇,很快成长起来。

无数事实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极强的自我发展能力。而发展的前提就是:社会具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国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成长规律的产业扶持政策并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流通、保障等环境;区域提供技术成果快速孵化、产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全民族具备一个以创新求发展的风气。在当前,我们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二次创业”的紧要关头,非常需要一个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和资产有效重组的环境。这是高新技术企业“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回顾高新技术企业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过程,我认为在上述有利的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若要把握市场机遇,迎接技术革命的挑战,就必须注重机制、创新和人才这三个内在要素。首先,企业经营必须向体制和机制要活力。灵活的机制才能带来的勃勃生机。市场出机遇,并不直接给企业以活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下去,就必须“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向自身的体制和机制要活力。在管理机制上,高新技术企业要按照市场和企业发展的两方面要求,不失时机地推进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使企业伴随规模扩大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民主决策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在构建激励机制方面,允许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以自己的技术成果和创业实绩拥有企业股份,探索实行技术股、创业股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使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其次,持续创新才能造就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市场经济向传统经济体制提出的挑战相比,来自不断加快的技术创新对企业的挑战更为紧迫、也同样具有毁灭性。高新技术产业在多数情况下是以技术驱动引导市场发展,它必须保持持续的创新才会跟上整个产业的发展步伐。高新技术企业这种优势还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或优势集成的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事事自己干”,“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已行不通了。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要立足于发展自己的独创技术,作为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的根本;另一方面要善于集成国内外市场上“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各种技术,这样开发出的产品才有竞争力。

最后,要发挥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吸引了一大批院校、院所的优秀人才,以及海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专家投身到发展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事业当中。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导人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高新技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要大胆起用青年人才,特别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近二三十年来,新技术革命一日千里,各种知识交叉综合,不断向传统技术手段、生产方式、经营理念提出挑战。青年人具有掌握新知识快、思想活跃、创造力强、精力充沛、勇于拼搏等优势,适合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新技术产业是青年人的事业。

总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崛起的事实表明,民族高新技术企业是完全经得起市场经济的磨练,是能够沿着“从小到大、滚动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我们确信,随着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扶植新兴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众多高新技术小企业有可能茁壮成长为根深叶茂的“产业之林”,成为我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支柱。

标签:;  ;  ;  

市场经济与高科技企业的成长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