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谢绍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谢绍文

四川省南部县老鸦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6373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能说会道”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因此,作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肩负起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任,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巧定话题,激发口头表达兴趣

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的题目不是太高深就是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毫无感知,而教师却要求他们把话说得很完美。这样一来,不仅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上的“静悄悄”。相反,如果教师能设定一些学生普遍较感兴趣的题目,像看一部动画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开心的事等等。由于这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久而久之,学生对说话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

二、群体诵读,优化口头表达品质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坚持组织、指导学生诵读教材或国学经典读物。每节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一诵”活动,做到读而常诵之,可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定期了解学生的家庭诵读情况。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诵读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每月抽出一节活动课,在班级内举行诵读比赛。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诵读,如低年级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中年级学生读古诗文、二十四孝故事,高年级学生读古代名句、论语、大学等,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坚持开展了群体诵读活动,我们就发现以前不敢当众说话的同学,绝大多数都能够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话了。

三、营造氛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的主阵地。我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营造说话氛围,让学生愿意说、喜欢说,锻炼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训练他们说话的能力。比如《桥》这一课,在学生读到“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引导学生“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先写一写,再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到:“孩子,对不起,是我害了你……”有的学生说到:“你要坚持住,我马上来救你。”……又如《老人与海鸥》这一课,当教学到:“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我创设情境: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样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说些什么?学生听了这一番话像炸开了锅似的,在小组中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说。这个情境,把学生想说的欲望都引出来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老爷爷,这几天你去哪儿了?你在过去十多年里,一到冬天,每天必来,但为什么这几天不见你呀?我们很想你!”有的说:“老爷爷,你为什么走到画里去了,这几天,我们天天都在湖边的围栏上等着你,但始终都没见到你。”还有的说:“喂,你是谁?你为什么要带走我们的老爷爷?你跟他是什么关系?你要知道,他是我们的亲人。”看到学生举起的小手,听到他们流利地说话,老师的心里比蜜还甜。当他们愿说、想说、敢说的时候,他们的表达能力就在一天天提高。

四、情景表演,激发口头表达欲望

情景表演,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令同学们乐此不疲。因此在语文教学上,我尽量多想办法让学生去表演,学生就乐于去“说”。如教学《两只小狮子》时,我先让两个学生扮演狮子,一个扮演勤狮子,另一个扮演懒狮子。他们分别把两只小狮子练功时不同表现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学生用语言说出它们练功时的不同表现,谁的动作更可爱?为什么?同学们看了表演,领会了课文的用意,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说话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积极评价,树立口头表达自信

勇气是开口说话的基础,只有使学生有了说话的勇气,才有希望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害羞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开口”。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有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实在,也因为有学生的个性张扬而变得生动。一堂课是不是有效,往往不是看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多高,看学生能否说出出乎意料的答案。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后,都渴望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表达出来,而对于同样一篇课文、同一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能够说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有理由,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表扬那些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不同句子的学生。对于差一些的学生来说,首先不能打击他们说话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即使是答非所问,也不要马上给予批评,而要肯定他能积极举手、敢于说自己的话。对于问题的答案也要客观看待,鼓励多角度思维。当然,鼓励个性张扬应该把握好度,切忌漫无边际。教师应该正确地把握课文或问题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当课文或问题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教师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论文作者:谢绍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谢绍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