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 529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建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对建筑学生态设计的意识明显深化,生态建筑设计因此得以完善。本文就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学;生态设计;生态环境
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建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对建筑学生态设计的意识明显深化,生态建筑设计因此得以完善。
1建筑学设计
建筑设计中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生态意识的融入,因为建筑本身就与环境存在着互动,因此生态意识的体现愈加的明显,而刮起这股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的破坏,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是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严重恶果。因此,人类对居住场所的要求愈加的高,现代建筑设计被赋予了健康、环保、生态的基本精神,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人文关怀,强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的良性循环,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的排放等基本内容。“建筑设计既是为营造建筑实体提供依据,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既要考虑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
2我国建筑生态设计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建筑生态设计属于创造性的活动,是生态建筑的具体表现,特点主要表现在行为、时间、技术以及空间方面。通常建筑设计需要依照确定纲领、规范要求以及设计方案三个步骤,建筑生态设计同样需要依照这三个步骤,只是在设计时需要符合可出续发展原则。建筑生态设计从时间维度上来讲,生态设计的时间维度方便于管理。在不同的实践阶段,需要完成不同的设计指标。依照实践的连续性,建筑生态设计可以分为信息吸收阶段、设计方案阶段以及实施和信息反馈阶段。建筑生态设计从空间维度方面来看,具有解题的特点。前文提到建筑设计属于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活动,因此问题的目标以及解题标准都不是非常的明确。由于建筑生态设计要符合可出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筑生态设计除了一般建筑设计的解题特点,还是一个抽象的复杂的发展模式。建筑生态设计从技术维度上来讲,通常使用生态技术,可以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技术类型,日的在于提高建筑的自身调节能力。目前,我国生态建筑方面主要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建筑生态设计的理解方面有误;二是在农村生态建筑方面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三在实践方面不是很重视,很少有建筑符合生态建筑目标。目前,各国对于建筑的生态设计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但是普遍都是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建筑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在不同的建筑环境中来合理地安排各物质的分布,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一个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目前,还有不少建设设计人员认为生态设计就是在建筑物周围增加绿化环境,或是在建筑物内部种植植被,又或者把建筑节能意识当成生态设计目标。因此,为达到建筑生态设计的目标,建筑设计人员应改善自身对于建筑生态设计的理解,把眼光不要局限在生态设计的表面现象。我国目前正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之间的生态建筑系统研究有着很大的差别。目前,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如上海等城市的建筑生态设计研究比较集中,像是东北地区等的农村以及一小小型的城镇方面则没有很大的研究。另外,生态设计研究人员在研究时也多是从单一专业出发,在各专业的研究都比较丰富,但是在综合性方面就没有太多的研究投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建筑生态设计方面也逐渐的重视起来。在建筑行业,也有不少人发表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但是我国目前很多的建筑生态设计还仅仅处于研究阶段,在实践方面应用的不是太多,缺乏真正的建造设计实践,此外,在计算机模拟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升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的措施
3.1科学选址
建筑施工前,有关部门应进行科学规划,将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同时科学测评生态系统,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设计中,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并掌握当地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对建筑的社会环境因素予以高度重视。需科学分析建筑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考虑环境对建筑的作用。如在建筑设计规划中,应做好前期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与水文情况,且经过周密的计算检验建筑与环境间的作用能否与生态环境建设产生明显的矛盾。按照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并不是长期稳定且保持不变的状态,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平衡状态可无限期的保持。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把控这一限度,采用有效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准及要求,且在建筑生态设计中始终坚持科学选址。
3.2本着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筑生态设计在选用材料时,应尽量使用成本低、无污染以及可持续生产的建筑材料。生态建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化原则,节约能源,尽量使用能够在再生的建筑材料。玻璃是一种保温技术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吸热玻璃以及电敏感玻璃等都逐渐在各建筑物中被使用。建筑生态设计在选用玻璃时,就可以依照建筑的需要,选取符合生态建筑保温和采光需要的玻璃。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用之不尽的自然资源,也是今后会被大力开发的自然资源之一。因此,在建筑生态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太阳能来提供建筑的能源需要。建筑生态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在强调高效节能的同时,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健康。
3.3积极采取绿色化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可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宜居和实用的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是体现生态意识的核心,而且其也是建筑生态设计和绿色化建筑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当中所说的绿色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主要有建筑环境绿色化、建筑设计绿色化、建筑材料绿色化、建筑功能绿色化等。在设计中需充分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的自然以及社会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坚持就地取材,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消耗。此外还要在工作中保证建筑与生活联系密切,发挥出其最大作用。建筑当中的环境建设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装潢设计,一个是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协调性。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其应具备较强的艺术性和美观性,从而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室外环境则应考量其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从而满足绿色化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结语
生态意识早已渗入人们每日的生活,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增长,人类的思想意识也在改变,这种改变体现在方方面面,未来的世界定是一个重生态重环保,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建筑设计亦是以此作为目标,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和谐贡献一份力量。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欣欣向荣,建筑的功用必将越来越多,看城市高耸的大楼和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便可见一斑,未来建筑设计是谁之天下,必数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1]王洪新.论马克思自然观视野中的生态意识[J].学术交流,2015.
[2]李敏,张军.生态文明与生态意识内涵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王晓燕.景观设计课程中微系统生态意识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5(11):3,9.
[4]于冰.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意识[J].浙江学刊,2017(4):231-234.
论文作者:李倩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生态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学论文; 意识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