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_戴莉 董凌玲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规范的护理行为对临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1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A组,2012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路径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的观察比较B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护理路径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压迫器

临护理路径(CP)指由医务人员对疾病和手术所做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1]冠状动脉介入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桡动脉穿刺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新型的动脉止血压迫器其材料透明,柔软,便于观察局部情况而被大量应用[2],部分观察结果提示该法具有较多的优点[3]。本科室就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分为二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使用护理路径,两组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我们将优质护理服务路径应用于50例患者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60~85岁(平均72±2.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19例。合并糖尿病52例,高血压病31例,高脂血症12 例,心律失常5例。同时合并一种病变者55例,两种病变者45例。

1.2方法应用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从术前个性化的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和自理能力,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情绪状态、活动能力、营养及接受能力等,到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活动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心理维护使患者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优质护理。

3、护理

按照事先修订的冠脉介入护理路径对患者实行如下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一天 ①接到手术医嘱,了解患者病情,查看患者血常规、凝血常规,感染性标志物有无异常,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②告知手术目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③行Allen试验。④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穿刺点皮肤情况、左手使用静脉留置针。⑤心理维护,心理测评对焦虑、抑郁、恐惧患者进行心理干预。⑥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给予患者以家庭、社会支持。

3.1.2手术当日

①测量生命体征,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②更换床单元。③填写手术患者交接单。④妥善保管患者贵重物品。

3.2术后护理 ①妥善安置患者,了解术中情况,汇报管床/值班医生。②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动脉压迫器的松紧度,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无血迹。观察手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术侧肢体有无肿胀。③测量生命体征。④健康教育,发放术后宣教处方:指导患者术侧腕关节制动、抬高,勿低于心脏水平。勿自行调节压迫器。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多休息,注意保暖。⑤术后两小时测量脉搏、呼吸,听取病人主诉,观察穿刺点、手背动脉搏动情况。指导患者活动术侧手指关节。⑥术后四小时测量脉搏、呼吸,听取病人主诉,观察穿刺点、手背动脉搏动情况,动脉压迫器是否在位。指导患者活动术侧肘关节。⑦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皮肤损伤、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结果

应用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日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跟踪调查患者出院后5天、15天、1个月,显示各项生理机能恢复良好,提高了生活质量(附表)。

4、讨论

4.1护理路径是以时间为轴线,规范的体现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内容,通过本次的观察研究,护理路径对规范护理服务有很强的实用性,且很少受护士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的影响,只要有资质的护士按照流程路径进行护理活动,均可使患者接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

4.2护理路径罗列了冠脉介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使护士有目的的对患者进行观察,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

4.3护理路径对冠脉介入患者从术前到术后的健康指导作了详细的说明,护士通过一对一健康讲解、发放健康宣教单、病区展板、集体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患者全面掌握有关自己疾病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段海瑛,黄松护理路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1,5(26):777-779

2.朱中生、陈绍良、叶飞两种桡动脉止血装置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72-73。

3.高伟栋,赖浚兴,张学芳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器的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2009,24(2):314-315.

4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规范的护理行为对临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1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A组,2012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路径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的观察比较B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护理路径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压迫器

临护理路径(CP)指由医务人员对疾病和手术所做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1]冠状动脉介入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桡动脉穿刺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新型的动脉止血压迫器其材料透明,柔软,便于观察局部情况而被大量应用[2],部分观察结果提示该法具有较多的优点[3]。本科室就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分为二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使用护理路径,两组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我们将优质护理服务路径应用于50例患者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60~85岁(平均72±2.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19例。合并糖尿病52例,高血压病31例,高脂血症12 例,心律失常5例。同时合并一种病变者55例,两种病变者45例。

1.2方法应用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从术前个性化的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和自理能力,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情绪状态、活动能力、营养及接受能力等,到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活动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心理维护使患者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优质护理。

3、护理

按照事先修订的冠脉介入护理路径对患者实行如下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一天 ①接到手术医嘱,了解患者病情,查看患者血常规、凝血常规,感染性标志物有无异常,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②告知手术目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③行Allen试验。④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穿刺点皮肤情况、左手使用静脉留置针。⑤心理维护,心理测评对焦虑、抑郁、恐惧患者进行心理干预。⑥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给予患者以家庭、社会支持。

3.1.2手术当日

①测量生命体征,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②更换床单元。③填写手术患者交接单。④妥善保管患者贵重物品。

3.2术后护理 ①妥善安置患者,了解术中情况,汇报管床/值班医生。②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动脉压迫器的松紧度,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无血迹。观察手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术侧肢体有无肿胀。③测量生命体征。④健康教育,发放术后宣教处方:指导患者术侧腕关节制动、抬高,勿低于心脏水平。勿自行调节压迫器。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多休息,注意保暖。⑤术后两小时测量脉搏、呼吸,听取病人主诉,观察穿刺点、手背动脉搏动情况。指导患者活动术侧手指关节。⑥术后四小时测量脉搏、呼吸,听取病人主诉,观察穿刺点、手背动脉搏动情况,动脉压迫器是否在位。指导患者活动术侧肘关节。⑦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皮肤损伤、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结果

应用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日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跟踪调查患者出院后5天、15天、1个月,显示各项生理机能恢复良好,提高了生活质量(附表)。

4、讨论

4.1护理路径是以时间为轴线,规范的体现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内容,通过本次的观察研究,护理路径对规范护理服务有很强的实用性,且很少受护士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的影响,只要有资质的护士按照流程路径进行护理活动,均可使患者接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

4.2护理路径罗列了冠脉介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使护士有目的的对患者进行观察,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

4.3护理路径对冠脉介入患者从术前到术后的健康指导作了详细的说明,护士通过一对一健康讲解、发放健康宣教单、病区展板、集体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患者全面掌握有关自己疾病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段海瑛,黄松护理路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1,5(26):777-779

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规范的护理行为对临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1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A组,2012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路径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的观察比较B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护理路径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压迫器

临护理路径(CP)指由医务人员对疾病和手术所做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1]冠状动脉介入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桡动脉穿刺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新型的动脉止血压迫器其材料透明,柔软,便于观察局部情况而被大量应用[2],部分观察结果提示该法具有较多的优点[3]。本科室就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分为二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使用护理路径,两组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我们将优质护理服务路径应用于50例患者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60~85岁(平均72±2.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19例。合并糖尿病52例,高血压病31例,高脂血症12 例,心律失常5例。同时合并一种病变者55例,两种病变者45例。

1.2方法应用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从术前个性化的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和自理能力,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情绪状态、活动能力、营养及接受能力等,到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活动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心理维护使患者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优质护理。

3、护理

按照事先修订的冠脉介入护理路径对患者实行如下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一天 ①接到手术医嘱,了解患者病情,查看患者血常规、凝血常规,感染性标志物有无异常,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②告知手术目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③行Allen试验。④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穿刺点皮肤情况、左手使用静脉留置针。⑤心理维护,心理测评对焦虑、抑郁、恐惧患者进行心理干预。⑥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给予患者以家庭、社会支持。

3.1.2手术当日

①测量生命体征,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②更换床单元。③填写手术患者交接单。④妥善保管患者贵重物品。

3.2术后护理 ①妥善安置患者,了解术中情况,汇报管床/值班医生。②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动脉压迫器的松紧度,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无血迹。观察手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术侧肢体有无肿胀。③测量生命体征。④健康教育,发放术后宣教处方:指导患者术侧腕关节制动、抬高,勿低于心脏水平。勿自行调节压迫器。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多休息,注意保暖。⑤术后两小时测量脉搏、呼吸,听取病人主诉,观察穿刺点、手背动脉搏动情况。指导患者活动术侧手指关节。⑥术后四小时测量脉搏、呼吸,听取病人主诉,观察穿刺点、手背动脉搏动情况,动脉压迫器是否在位。指导患者活动术侧肘关节。⑦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皮肤损伤、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结果

应用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日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跟踪调查患者出院后5天、15天、1个月,显示各项生理机能恢复良好,提高了生活质量(附表)。

4、讨论

4.1护理路径是以时间为轴线,规范的体现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内容,通过本次的观察研究,护理路径对规范护理服务有很强的实用性,且很少受护士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的影响,只要有资质的护士按照流程路径进行护理活动,均可使患者接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

4.2护理路径罗列了冠脉介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使护士有目的的对患者进行观察,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

4.3护理路径对冠脉介入患者从术前到术后的健康指导作了详细的说明,护士通过一对一健康讲解、发放健康宣教单、病区展板、集体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患者全面掌握有关自己疾病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段海瑛,黄松护理路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1,5(26):777-779

2.朱中生、陈绍良、叶飞两种桡动脉止血装置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72-73。

3.高伟栋,赖浚兴,张学芳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器的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2009,24(2):314-315.

4.陈璐,陈湘玉 CCU护理路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27):18-20

5.瞿广素,罗维 冠脉动脉介入患者动脉压迫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2011,2(26):333-334陈璐,陈湘玉 CCU护理路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27):18-20

论文作者:戴莉 董凌玲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_戴莉 董凌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