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王利娜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王利娜

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中心小学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经过实践认为以下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认知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2倍”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对与错两种判断结果。为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感中认识数学知识,获取广泛的经验,可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辨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终于明白这个观点不够严谨的道理,并悟出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有这个道理。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二、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

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如何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如何排竖式等问题进行自学例题。小数除法的关键是把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但不能影响计算结果。书中介绍了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单位换算,使除数变成整数,但是,计算后需再次换算单位;其二,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扩大成整数,同时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学生都会单位换算,也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因此,自学时能理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与尝试。经过尝试练习,学生会感觉到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后者更有利。通过自学,学生经历了算法的学习过程,及算法的优化,使其通过自学来获取到要学习的知识。

 三、教授良好的学习方法

1.课前指导预习,培养学习能力

预习指导,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教给学生相应的预习方法,并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及易混知识而设计预习方案:

(1)开始预习,对课文知识哪些详读、哪些略看,要向学生交待清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内容多、难度大的知识要分出层次逐层阅读,并将关键词语用色笔画上记号;对概念、法则、定律和性质要逐字逐句推敲、仔细品味。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自学习惯。

(2)精心设疑,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如学习《数的整除》一 节中关于“质数”、“合数”概念时,应据概念性较强的特点,可设计这样思考题:①什么叫质数?5为什么叫质数?最小的质数是几?②什么叫合数?“6”为什么叫合数?最小的合数是几?③1是不是质数?1是不是合数?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3)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些知识(如几何的形、体)都可用动手操作方法进行预习。如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可利用实物形象直观的特点,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中掌握这些形体的特征。再如,对“锻造”问题,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或黄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再把它改捏成圆柱体,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两种形体虽然变了,但体积不变,为学“锻造”作了铺垫和准备。同时,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2.课中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释疑

课堂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说就是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多方面、多角度地释疑。如六年级学习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时,通过预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圆柱体侧面积展开是个长方形。其中一个学生却提出:“只能是长方形吗”?引起大家兴趣,使把包在圆柱体学具和实物侧面的纸展开,卷起,再展开,边观察边思考,进行热烈讨论,一个学生说:“如圆柱体底面周长与高相等,侧面积展开就是正方形”;另个学生说:“如果沿圆柱体侧面的高斜着切开展开,那么侧面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果从不同角度得到同一计算公式:底的周长乘以高。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又发展了空间想象力。

3.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在多练中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难点问题,教师应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规律及时点拨或提示,分散难点。如分数应用题,它的数量关系抽象且富于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基本的数量关系都是表示整体“1”的标准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的比较量、表示比较量占标准量的几分之几的分率三者的关系。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揭示并抓住这三量的变化规律,掌握“线段图”这一化抽象为具体的分折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就较容易地克服这个难点。在练习方法上,应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练习形式上,应灵活多样、富于趣味性。方法有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空多填和一题多解等,充分利用变式开阔学生思路。练习内容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安排练习,做到难易适量、适度,比例得当,层次清楚,梯度合理。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

论文作者:王利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王利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