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二级医院在新护士上岗后的可持续化培训与管理论文_闫拥华

浅谈基层二级医院在新护士上岗后的可持续化培训与管理论文_闫拥华

(远安县中医医院 湖北宜昌 444200)

【摘要】随着人们就医意识的增强,住院病的增多,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年轻护士在经历简短岗前培训后即进入临床,造成住院患者需求与临床优质护理提供的巨大落差。本文通过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本院临床带教方式变革实现新护士上岗后的可持续化培训与管理,达到护理安全保障与护士职业目标实现的双赢。

【关键词】基层二级医院;新护士上岗后;可持续化培训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286-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代护理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转变,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沟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改进2011年—2015年新护士上岗后可持续化带教与管理,以及后续观察带教效果,浅谈基层二级医院在新护士上岗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化培训与管理。

1.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不齐

经过省、市级“三甲”、“二甲”医院的层层筛选,前来基层医院求职护士多为全日制专科及“3+2”模式本科毕业生,虽然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已经设置要求第一学历要在专科以上,但是由于现实的种种局限,仍有部分中专毕业生进入了护理队伍,造成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力水平层次不齐的现状。

1.2 独生子女造成的后遗问题多

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的上岗,因为社会的关注,父母的呵护及独生子女固有的优越感,使这群护理人员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奉献精神差。

1.3 医院护理带教能力与入职新护士带教需求的差异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各级医院管理部门对医院床护比的硬性要求,大批年轻护理人员进入临床一线护理队伍,造成了医院护理带教能力与新上岗护士需求的巨大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沟通能力与技巧缺乏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护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的是形形色色不同职业、不同素养、不同年龄的病人(及家属),新上岗护理人员由于沟通能力与技巧的缺乏,或忍耐心不够,与同事、患者不能进行积极、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病情观察、报告不及时不全面,亦大大提高了与患者及家属的纠纷隐患。

1.5 护士专业水平不高

护生经过专科院校的理论培养,后期的就业实习,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际经验。但是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出于医疗安全的考虑,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跑腿多、动手少,一旦走上临床,在面对病人的时候,往往还是显得手忙脚乱,不能有效应对。

1.6 护士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可持续化的过程

护士的成长是一个隐性知识积累和技术熟练的过程[1]在护士不同的阶段,不同专科的病房,面对不同疾病的病人,要求我们的护士在智慧值、体力值、沟通值、操作值、应变值等各个方面要不断的提高和学习。

2.持续改进对策

2.1 强化基础操作培训,考核结合临床实际

护士的操作技能是直接反应护理质量好坏的关键,也是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2]。因此医院护理部成立专门的护理操作小组,选拔各科室操作演练纯熟、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为操作带教老师,主要针对1~3年内护士,将临床常用的静脉输液、输氧、留置针穿刺技术、鼻胃管置管术、无菌技术、吸痰、徒手心肺复苏等操作技术纳入每名护士必过项目,由操作小组定期开展操作演练与培训,讲解操作中核心步骤及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考核时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如留置针穿刺、特殊(股静脉、颈静脉)采血、导尿术等由被考核护士找取病例进行真人实际操作,使操作的展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提高护士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2.2 密集式专科培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

新护士上岗后由科室护士长安排专人带教,制定带教计划,通过自主提问、案例讨论、模拟情景、护理查房等多种方式帮助护士养成主动思考的能力,围绕以临床需要为中心的培养护理人员。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有危重病人抢救、护理以及进行专科操作时优先新护士进行观摩和操作,不等不靠,抓紧时机锻炼新护士动手能力,最短时间内掌握急危重症护理要点,提高专科操作水平。

2.3 利用排班迅速提升护士“自理能力”

独生子女不仅新护士上岗后往往因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陌生、专科理论与技术不熟练在早期的临床工作中存在“畏手畏脚”或者“无知无畏”两个极端,我院新护士上岗后要求科室不允许立即安排轮流晚夜班,首先进行为期1~3月的白班训练,集中白班工作量,在带教老师督导下以短时间内大量工作量进行专科理论及技术冲击,迅速提升新护士的“自理能力”。

2.4 捆绑带教,不出科终身带教

选拔培养一支德能双优的护理带教队伍,我院规定各科室带教老师须由科室推荐、护理部审核认定方能进行年轻护士带教。科室排班时,一切以护士临床需要为中心,从班次和工作内容上对带教老师和新护士加以捆邦,具体为:新护士需要训练哪个班次,老师就安排哪个班次。由带教老师全程对新护士的护理流程、操作技能、各班职责、语言沟通技巧等进行传授和督导,从而减少新护士因老师和班次的变动所形成的动荡感、不安全感。并且要求只要带教老师和护士不出科,贯彻终身带教理念,即便新护士完全独立上岗仍有带教老师对其言行负责,实现带教可追溯化管理。

2.5 定期召开座谈会,鼓励个人制定工作规划

护理部及时关注护士上岗后工作表现及思想动态,定时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听取护理人员对科室管理、护理带教、专科培训、绩效分配等意见和建议,同时了解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对于以后定科的想法和要求等,用身边优秀护士的真实事例帮助年轻护士树立职业荣誉感,鼓励她们参加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学习,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工作规划,是向专科化发展还是成为临床多面手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带教老师或护理管理者多给予引导,让年轻护士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提升综合素质。

2.6 创新管理方式,吸引年轻护士注意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在,护理管理者可利用QQ、微信等建立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为年轻护士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尽量避免传统说教和职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缺陷,减少年轻护士的抵触感,以感同身受的语言、行为取得年轻护士的认同感,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3.讨论

新形势下护理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改进管理方式,革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路,我院通过改进新护士上岗后培训、带教与考核模式,通过强化与新护士之间的沟通,促使其个人不断完善自我,达到快速适应临床需求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凤华,王淑琴.新形势下年轻护士素质培训管理的开展与成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3):71-73.

[2]马桂英,王桂杰,魏金铭,等.提高护士素质,促进患者健康[J].吉林医学,2010,31(23):3977-3978.

论文作者:闫拥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浅谈基层二级医院在新护士上岗后的可持续化培训与管理论文_闫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