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6例临床观察论文_阴倩,阴龙,秦奇 黎容刚

阴倩 阴龙 秦奇 黎容刚

(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 四川 大邑 611330)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358-02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其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骨质增生等为病理特点[1]。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门诊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采用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现将方法及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大邑县骨科医院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4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对照组73例,组内再根据中医证候分型相应分为Ⅰ(阳虚寒凝证)、Ⅱ(肾虚髓亏证)及Ⅲ组(瘀血阻滞证)。两组患者及组内相应组别在性别、年龄、病程、X线分级及中医证候构成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采用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1)小针刀治疗:①体位:治疗膝前侧取仰卧位,后侧取俯卧位;②定位:选择明显压痛点3~4个作为进刀点,皮肤记号笔定位后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③方法: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深达骨面,用朱氏4号小针刀顺肌纤维方向刺入病灶部位,先作纵形剥离,再横形剥离,直至刀下有松动感时,拔出小针刀,无菌纱布压迫针孔片刻以不出血,外敷医用输液贴服帖,并嘱患者当天内针孔不进水;④疗程:每周1次,连续治疗5周。(2)针灸辨证治疗:①体位:取舒适体位,坐位或仰卧位;②取穴:主穴选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梁丘。治疗Ⅰ组(阳虚寒凝证)配关元、气海,治疗Ⅱ组(肾虚髓亏证)配命门、肾俞、绝骨,治疗Ⅲ组(瘀血阻滞证)配阿是穴、太冲、血海;③针具:32号,长2.5寸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华佗牌);④方法: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挟持针身进针法,以得气为度,得气后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留针15min。关元、气海、命门及肾俞加用灸法,即在针刺得气后将长1.5cm艾条安置针柄上点燃,若过热则在艾条与皮肤之间以厚纸隔离,共3壮;⑤疗程:行小针刀治疗后3d进行针灸治疗,每周治疗3d,每天1次,连续5周。

1.2.2对照组 均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方法如下:取仰卧位,以髌上内侧或外侧穿刺点,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穿刺到关节腔后,注入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商品名:施沛特,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705)2mL,注射完后被动活动膝关节数次使药物在关节腔分布均匀,针孔外敷医用输液贴。注射前有积液可先抽尽,每周1次,连续治疗5周。

2.结果

纳入研究的149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现象。结果如下,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由表1可见,治疗组76例共治愈39例,好转36例,对照组共治愈25例,好转3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注:经秩和检验Z=-2.697,P=0.007<0.01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炎,以中老年人多见,主要病变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关节滑膜及关节囊充血、肿胀、增生等,出现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痹证(病)”的范畴,具体可称为“膝痹”[2]。《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清·张璐在《张氏医通》提到:“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认为本病多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致肾虚髓亏,筋脉失养,或复感风寒湿邪,阴寒凝于内,或局部瘀血停聚,筋脉痹阻。本次观察中运用小针刀医学观点,选取膝关节周围痛点区,利用小针刀实施的闭合手术,对其施行纵横疏通、铲削和切割等手法,一方面能切开瘢痕、分离粘连与挛缩、疏通堵塞,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另一方面,对膝关节局部血运也起到了改善作用,加速炎性因子的消除,促使肿胀消失,从而恢复动态平衡[3]。

《灵枢·本藏》载:“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灵枢·根结》又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临床可在局部取穴基础上根据证候分型配以辨证选穴治疗本病,加强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本次选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梁丘,因其均位于膝关节附近,为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穴位。膝眼为治疗膝痛的常用经外奇穴,主治膝痛、腿痛。外膝眼又称犊鼻,《灵枢·本输》提到“刺犊碧者,屈不能伸”。犊鼻与足三里、梁丘归属阳明经,《灵枢·痿论》又载:“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结合膝外侧之筋会阳陵泉,膝内侧之脾经合穴阴陵泉,补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得生,筋脉得养,经络得畅,宗筋得复。同时,对于阳虚寒凝型配任脉之关元、气海,加以灸法,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旨在振奋全身阳气以祛寒邪;肾虚髓亏型配督脉之命门、足太阳之肾俞,并灸法加强补益肝肾作用,绝骨又为八会穴之髓会,取之益髓强骨之功效;瘀血阻滞型配阿是穴“以痛为腧”,《备急千金要方》曰:“有阿是之法,……,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结合足厥阴之原穴太冲行气活血、足太阴之血海养血活血,共奏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337.

[3] 陈青,龚志贤,张月娟,等.小针刀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5):60-63.

论文作者:阴倩,阴龙,秦奇 黎容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9

标签:;  ;  ;  ;  ;  ;  ;  ;  

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6例临床观察论文_阴倩,阴龙,秦奇 黎容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