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内部审计项目管理水平的途径_审计证据论文

提高内部审计项目管理水平的途径_审计证据论文

提高内部审计项目管理水平的手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水平论文,内部审计论文,手段论文,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立项目审计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1、选拔合格的审计项目组长是关键。在审计实践中,审计项目组长是审计组行政和业务工作的领导,是审计组与上级领导沟通的桥梁,对审计项目方案的编写和实施,审计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的检查与监督以及审计报告的编写负有全面责任。因此,选拔合格称职的审计组长对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首先要营造能使审计组长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和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才环境。在用人上摒弃论资排辈的旧观念和点兵点将式的指令性习惯做法,真正做到不论级别重能力,不论学历重学识,推行竞争上岗,与此同时实施相应的审计组长激励、约束机制。

2、健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调动主观能动性。在审计小组内部营造“争先创优、奋发向上”的氛围;根据各成员的业务特长,合理均衡地分配工作量,使审计组成员在统一的行为规范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二、推行项目“审计日记”和适时审计信息反馈制度

审计日记是指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的书面记录。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匿、毁弃和随意删改。审计日记在审计项目完成后交审计质量管理机构保管并整理归档。通过检查审计日记,审计质量考核人员能及时了解到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并为界定审计责任,评价个人业绩提供依据。此外,为详细了解审计项目的现场审计动态,要求审计组及时将现场审计信息以书面形式上报审计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层针对不同的审计情况实施必要的协调和指导,从而促进现场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以审计责任为核心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1、审计质量控制内容和质量控制职责。(1)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审计方案的编写应建立在充分开展审前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应具备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内容重点突出,具体事项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审计目标的可行性,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的合理性,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的适当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时间和人员分工的合理性。质量控制职责:项目审计组成员对审前调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项目审计组组长对审计内容的适当性、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负责;业务处室相关负责人对审计范围和重点的适当性负责。(2)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的特点,同时调查取证应充分体现成本效益原则。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与审计目标相关,是否对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并剔除与审计事项无关或无效的证据;为取得审计证据所花费的审计成本是否合理;现有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在难以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是否已实施追加或者替代的审计步骤和方法。质量控制职责:项目审计人员应当对其所收集审计证据的严重失实情况及隐匿、篡改、毁弃审计证据的行为承担责任;项目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组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严谨性负督导审核责任,对发现审计证据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审计人员进一步取证,对重要审计事项未收集审计证据或者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业务处室对审计证据负有复核、指导的责任。(3)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对审计证据的分析、整理、提炼、升华,是形成审计结论的直接依据,也是体现审计人员业绩,界定审计责任的书面载体。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审计方案所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实施审计;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执行;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所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所记载内容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结论是否恰当、条理是否清晰;引用资料是否翔实、可靠;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质量控制职责: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未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导致重大问题未发现的、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或者未如实反映的以及审计查出的问题严重失实等行为承担责任;项目审计组组长对复核意见负责,对未能发现审计工作底稿中严重失实的行为承担责任。(4)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体现审计成果的重要载体,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事实是否清楚;报告内容是否完整、清晰;定性处理、处罚是否有理有据;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并充分考虑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性质、情节;审计建议是否具有建设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质量控制职责:项目审计组成员对其负责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项目审计组组长对其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未如实反映,或者审计报告反映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业务处室对审计报告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正确等问题和处罚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2、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1)确定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范围。总的原则是审计小组对审计事实、证据负审计责任,业务处室对审计事项负审核责任,审计专业会议和行政领导对审计处理负审定责任。审计组成员、主审、组长以及业务处室负责人、审计质量管理机构,都要明确责任,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2)明确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追究形式,如警告、批评、通报、取消某些评审资格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

四、制定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1、制定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完整的审计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对审计项目整体业绩的评价和对审计组各成员审计工作业绩的评价。审计项目整体评价指标包括:审计项目总体目标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审计成果是否显著 (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是否透彻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现状;项目是否按时完成;审计取证是否体现成本效益原则;审计项目工作量分配是否合理;审计程序是否合理、有效;所完成项目的难度和工作量的大小。对审计组成员的业绩评价包括: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审计过程中是否遗漏应查出而未查出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审计人员职业准则要求,隐瞒、谎报或不报已发现问题的事实真相;审计中所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是否科学创新、有效和具有可借鉴性;审计意见是否有理有据,审计建议是否科学、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

2、实行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审计人员实行与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相对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把奖励记入个人的审计业绩档案。

标签:;  ;  ;  ;  ;  ;  ;  ;  ;  ;  

提高内部审计项目管理水平的途径_审计证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