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2例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论文_顾铁保

X82例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论文_顾铁保

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骨科疼痛科,226001

摘要:目的:分析82例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之后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手术时间等,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对其3个月~1 年进行随访,平均为5个月,通过腰椎功能MacNab评定标准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经随访评价后发现疗效较优者69例(84%),而疗效良者11例(13.4%),疗效较差2例(2.4%),其总有效率为97.6%。而患者在手术中出血为60~250ml,平均为120ml,手术时间较短,为50min~3h。结论: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保证充分减压,且其适应证较广泛,而手术创伤小、出血量低,能保证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临床疗效

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逐渐增加并且完善,而采用后路手术仍然是较为有效可靠的方法。由于科学进步,显微外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因而采用显微镜与后路手术结合,发展为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逐渐趋向于微创、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进步。本文主要针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82例经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评价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经本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38岁,病程为1月~12年,平均病程为11个月,而其中65例为L4~5,17例为L5~S1。16例出现旁中央型突出,65例出现旁外侧型突出,2例为游离型,3例出现突出椎间盘后缘骨化。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片、CT或MIR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查体等技术确诊。

1.2手术方法

所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取俯卧位,采用软垫置于患者腹部,便于降低术中椎管出血,常规消毒铺单,于病变棘突间旁开0.5cm处做一长约1.6cm的手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插入导管,在术中采用C臂X线机准确定位后逐层将扩张管、工作套管置入,并用自由臂固定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患者椎板外软组织清理,显露椎板间隙及黄韧带,利用咬骨钳咬除上下部分椎板及增生的黄韧带使硬膜囊及神经根显露,牵开神经根,显露突出的椎间盘,摘除突出髓核及退变的纤维环,并注意探查神经根管是否受压,当神经根管狭窄时需将其扩大。采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冲洗伤口,止血后放置皮片引流,并缝合切口。

为保证治疗效果有效且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还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当手术完成后应注意及时帮助患者在床上练习仰卧抬腿动作,若术中患者硬脊膜未受到损伤时可在术后三天让患者下床活动,并逐渐自由活动。需注意当患者为肥胖者或腰椎多节段病变时则需在术后采用相应的抗生素药物,并于48h内将引流片拔出,下床活动则应在术后5-7天。

1.3评价指标

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判断其恢复状况。当患者治疗后无疼痛状况,能自由运动,并能自由生活工作,则代表疗效较优; 治疗后出现偶发非神经性疼痛状况,但其他相应症状减轻且能自由工作生活则代表疗效较良;患者术后症状仍然反复发作,且神经根有所损伤则代表疗效较差。

2、结果

患者在手术中出血为60~250ml,平均为120ml,手术时间为50min~3h。患者住院时间为5~12d,平均住院时间为7d,术后引流量20~50ml。经3个月~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按MacNab评定标准评价后,疗效较优者69例(84%),而疗效良者11例(13.4%),疗效较差2例(2.4%),其总有效率达到97.6%。

3、讨论

随随着全球医学科技的发展进步,微创手术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部分,而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也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切口较小、术后减少疼痛程度,且在术中降低出血状况,从而能使患者尽快恢复腰椎功能,降低住院时间,减少经济损失等。此外,由于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中牵拉神经根及硬脊膜较轻,因而降低了患者肌肉软组织受损的情况,并减少失血,保证患者腰椎恢复的稳定性。传统开放手术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术,但传统开放手术极易造成患者肌肉出现较大范围的创伤,使得肌肉萎缩,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现象[1]。而通过上述研究中发现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后患者伤口疼痛更轻微,而其平均出血量及引流量也更低,患者术后无需采用镇痛药物,并能尽早下床活动。

当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为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需考虑适应症及手术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通常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适用于单阶段侧方突出者、中央型突出伴马尾神经损伤者、游离型和巨大型突出患者等[2]。由于硬膜囊及神经根在术中需要被牵拉,当手术操作不合理时极易造成硬脊膜破损,从而使得手术困难,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则需注意保证术野清晰,而手术操作人员也需熟练掌握技术并能细心操作,并选择椎管或关节突内侧等部位较好的入路部位进行手术,降低患者出现硬膜囊和神经根受损的概率。需注意保证切口合适,过大或过小均有可能造成切口周围皮肤坏死,引起椎间隙感染状况,切口通常选择1.6~1.8cm较为合适[3]。

综综上所述,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保证充分减压,且其适应证较广泛,在手术中需保证手术操作者熟练掌握技术,而该手术创伤小、出血量低,能保证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卫,王胜冬.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疗效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03:846-847.

[2]杨明轩,王栓科,刘昊楠,陈秀锦,汪静,胡旭昌,丁明聪.后路椎间盘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5,11:1496-1498.

[3]聂锋锋.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估[D].青岛大学,2010.

论文作者:顾铁保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X82例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论文_顾铁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