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高,多见于年龄低于5岁的婴幼儿,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等为显著表现,对患儿健康成长有一定影响。小儿腹泻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可促使患儿早日康复。本文笔者选择30例腹泻患儿并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旨在评价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作用,现在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占15例。对照组15例患儿中包括9例男患儿和6例女患儿,最小3个月,最大5岁,平均年龄(3.12±0.14)岁。研究组15例患儿中,男患儿占10例,女患儿占5例,最小1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3.45±0.31)岁。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结果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比较。1.2方法纳入对照组的15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15例患儿给予循证护理,具体方案如下:(1)组建循证小组,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且选择4名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作为组员,小组内进行培训与教育,小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小儿腹泻的疾病特征和护理需求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以往护理情况,提出循证问题,并根据临床经验,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可行的护理计划。(2)实施循证护理措施。第一,饮食护理,补铁累积损伤阶段者,需禁食,禁食4-6小时后,可食用少量流食。腹泻次数减少患儿,食用适量流食或者半流食,如粥、米汤等,不可暴饮暴食,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忌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第二,病情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密切留意大便与尿量以及呕吐物等情况,记录出入量,评估脱水程度。轻度脱水患儿,立即口服补液或者盐溶液;中重度脱水患儿,或者频繁出现呕吐腹泻患儿,静脉补液。补液期间,坚持“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基本原则。第三,并发症护理,交叉感染是常见并发症,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做好隔离处理,每天早晚按时打扫卫生,清洁病房,做好消毒工作,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勤开窗,通风透气,预防院内感染。开展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协助患儿清洗手部,避免交叉感染。腹泻频繁患儿,便后,用适量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年龄较小的患儿,叮嘱家长及时更换尿布,检查臀部有无出现发红等情况。臀部发红患儿,可以涂抹1%氧化锌软膏,且按摩片刻。1.3观察指标(1)患儿腹泻症状基本消失,且未见并发症,表示显效;患儿每天排便次数减少,性状改善,没有并发症,表示有效;腹泻症状与体征变化不大,或者出现并发症,表示无效。(2)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止泻时间。(3)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调查患儿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总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1.4统计方法均数加减标准差(

论文作者:杨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并发症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