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教学分层作业的实施及评价论文_毕丽青

浅谈初中教学分层作业的实施及评价论文_毕丽青

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 264300

摘 要:当代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但学生课后作业的不均衡、作业数量泛滥、作业质量低效,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采用分层作业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助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分层 减负 高效

在实际教学中,分层作业的实施能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宣传发动阶段

首先,实施前,领导小组和教师负责分层作业设计的宣传发动,让家长、学生、教师认同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明白作业分层不是强化差异而是为了减轻作业负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各年级对各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汇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自己的知识基础,郑重填写作业选层申请单。班主任对学生的申请单进行汇总并结合任课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与学生共同完成第一次作业选层工作。

最后,教研组、备课组召开组内会议,组织教师解读教师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对各层次作业进行统筹安排,保证让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乐趣。

二、实施操作阶段

1.确定班级分层。根据学生的申请意愿(占30%)、平日的学业成绩、能力发展(50%)以及老师的评价(占20%)综合确定A、B、C层次班级的名单。对于临界点的学生,采用就低的原则,目的是让他们通过作业树立学习的信心,看到希望,激发起学习的斗志,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层作业设计。

(1)“分层作业设计”备课模式。分层作业设计要求教师分层备课。备课中抓住分层练习和作业两个环节,精心挑题、选题。练习题分为三层,即“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使各类学生在课堂中有收获。分层作业总的原则是教学进度统一,在学习目标、讲解方法、作业内容上体现突出层次性,做到“明确学生学习效果——选择作业内容——设置作业层次——落实作业布置”。

(2)“分层作业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组内分层,兵教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班级中前10名的学生为A层,11名到30名学生为B层,31名到40名学生为C层,每个小组都由一名A层同学、2名B层同学和1名C层同学组成。不同层次的同学合作讨论,组内A同学负责为B同学和C同学讲解作业中不会的地方,并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将小组汇总的问题全面讲解。这种组内分层、兵教兵的方法能解决分层作业中的大部分问题,组内、组间激烈的讨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作业内容对A层学生以“点”为主,个别指导,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对B层学生以“促”为主,理清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知识完成再次飞跃;对C层学生以“稳”为主,一步一梯,掌握基本知识点,同时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分层作业设计”学习辅导的方式。智能解答,一对一。在分层作业中会有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情,老师会事先录制微视频,将解题思路、方法以及分析问题的技巧都存入微视频中。微视频会上传威海智慧教育平台和教云平台,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登录到网站上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将所学新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分层作业设计”高年级授课模式。走班教学,促发展。学校高年级实行走班教学,全年级学生打乱班级顺序,重组A、B、C班,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分教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层教学对学生分层作业的处理有很大帮助,教师能客观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每次阶段考试后都会给学生提供调整层次的机会,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三、实施评价阶段

1.学生评价。(1)分类评价,重视“质“的提升。在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不同标准。对C层学生适当放松,以鼓励为主,强调基础的重要性;B层的学生作业中采用评语和对勾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通过评价揭示不足,指明方向,鼓励其积极上进;A层学生则是对比分析问题的思路,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当然,孩子的成长是动态变化的,影响孩子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孩子的变化随时调整学生的分层,实行动态分层,以鼓励学生进行“质”的飞跃。(2)即时评价,重视“量”的积累。在反馈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采用即时评价,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实现全体发展,目标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个体均能在原有的不同基础上实现“量”的积累,从而获得最好的提高和发展。

2.教师评价。“分层作业,分层评价”的做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对教材有更深层的剖析理解,还需要将知识点纳入到知识体系中,知道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引领到什么样的高度上,又要对学生的动态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学生的薄弱点和发展潜力。为了调动这部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量上适当加分,平时还注重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论文作者:毕丽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教学分层作业的实施及评价论文_毕丽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