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列宁得出“帝国主义论”的原因

浅析列宁得出“帝国主义论”的原因

摘要:本文拟通过对列宁完成“帝国主义论”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而寻找出,列宁本人的性格特质;列宁所处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和积淀;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厚望等,是促成其最终得出“帝国主义论”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列宁 《帝国主义论》 帝国主义

一、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完成

古往今来,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消亡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就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所指,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自行走向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级别的生产关系,在其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也是绝不会出现的。[1]因此,对于一切新的事物,尤其是那些关切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艰难的事物,人们绝不能奢望当天播种当天收获,因为要想像种植作物一样收获果实,就必须经历一个精心培育的过程。

(一)理论准备

早在19世纪末的1895年开始,列宁就开始了对当时已经在市面上广泛使用的“帝国主义”相关理论进行关注和研究,并撰写了一系列相关的著作,“如《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说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俄国的生产集中》《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等。”[2]同时期,列宁还关注了其他相关书籍、报刊。且于瑞士伯尔尼居住期间,从一系列阅读和学习中整理出为完成《帝国主义论》而做的笔记和提纲。同时,列宁也从未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作品的研读,尤其是对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等的深入挖掘,从中汲取理论营养,针对当时机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泛滥,做着理论层面最坚决的斗争。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列宁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方面必须揭露帝国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也要时刻警惕机会主义思潮在无产阶级内部兴风作浪。占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引领全世界受压迫剥削的民众走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必须有自己的理论武装,必须有自己的理论信仰,这也促使列宁在理论探索中,更好更快地完成了《帝国主义论》。

(二)实践准备

对于出生且成长于沙皇俄国专制统治下的列宁来说,参与并组织反抗运动,几乎伴随他一生。大学时期他就积极参与反抗沙俄专制统治的运动组织,办报刊,发文章,写专著,即便数次遭遇迫害,被迫流亡,被投进监狱,也从未放弃寻求俄国的美好未来,也从未停止带领受压迫剥削的无产阶级大众从思想上,行动上向着专制政府反击。1887年,列宁甫一进入喀山大学,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反对沙俄的警察制度,结果自己被学校开除不说,还连累全家禁止在喀山居住。1895年因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组织工人阶级参加革命斗争,于当年12月,被投入监狱。1897年2月,在监狱中呆了一年多后,因其不服管教,被当局流放到西伯利亚。1900年列宁结束流放生涯,转战欧洲很多国家,一方面不断学习各种理论,另外一方面继续从事反政府反专制的活动。期间他还在德国和别人合作创办了一份报纸,在多国出版。也正是这时,”列宁“一名开始被广为人知,他自己也最终确定将这个名字作为其正式名。1905年,结束海外运动的列宁,返回俄国,参加并领导了11月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以失败告终,列宁又被迫开始流亡。此后十多年的流亡生活,除了贫穷的物质生活外,他的精神世界从未贫乏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反政府集会,反一战集会,为其最终写就”帝国主义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16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并未因恐惧或其他阻止而完成《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1917年4月该书单行本首次公开发行,标志着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最终完成。[3]

饮食及药物:中药中,香附、郁金、佛手、香橼、玫瑰花等可以疏肝理气,枸杞、女贞子、墨旱莲、桑葚、黑芝麻等有养阴精、补肝肾之功。中成药中的六味地黄丸有滋补肝肾之功,可用于肝肾阴虚出现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等;加味逍遥丸可治疗肝郁血虚引起的两胁胀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一些药食同源之品,如菊花、桑叶、百合泡茶可以清肝明目,玫瑰花、月季花可以调经解郁,莲子、芡实可补肾固精等。

水花鱼苗下塘后就要及时的投饵,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投饵一般投喂豆浆,初期每天用3~4kg/亩的黄豆,充分浸泡后打浆,按照 “三边两满塘”的方法泼洒投喂,而后根据水质肥瘦,适当的调节投饵量。20天左右可以适当增加菜籽饼、菜籽粕和黄豆一起打浆投喂。30天左右可以逐渐驯化投喂粉状配合饲料。

二、列宁得出“帝国主义论”的原因

(一)列宁本人的性格特质

任何伟大的理论除本身的价值外,还在于它能跨越历史长河被不断传承下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列宁自身就独具很多异于常人的优秀品质,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也不容忽视。也正是因为他从接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自己独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艰辛过程,让他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早在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期,他已经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本质,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通过从广大的世界殖民地获取原料和开拓市场,来满足资产阶级骄奢淫逸欲壑难填的富足生活和不断膨胀的各种欲求,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必然的,社会主义的胜利也是指日可待的。资本主义就像深埋地狱的魔鬼一样,已经腐化不堪,注定应该被毁灭。[6]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原理,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视角,实践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过渡和发展,并将帝国主义定位为资本主义最高的阶段。[7]无论是在理论创作中还是领导抵抗运动中,列宁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不断变化的内部外环境下寻求无产阶级获胜的可能性,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康庄大道。

(二)列宁所处的时代背景

当历史行进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全世界范围内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演进,资本主义向着更广大范围扩展的道路上,以自由竞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以垄断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阶段。加之,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其海外殖民地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租逐渐激化且不和调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与此同时,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陷入低谷,且出现了以考茨基、列诺德尔、王德威尔等为代表的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思潮主张者。[5]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列宁深刻地认识到,在任何不确定的年代,会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有更多不安全,这些东西会长期且不断困扰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思路,但是笔者认为,只有那些能看到危机的人,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在很多重大的历史节点上,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上并不总是意气风发的,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杂音,而在杂音面前该怎么办,普通人的思考固然是有限的,短浅的,但是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甚至一个政党的领袖人物的列宁,却不得不思考,前苏联的未来究竟该怎样,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会怎样。一个人所处的位置越高,所担负的责任越重大,所做出的任何决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无论这个决定最终将会被历史作何评价。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和积淀

性格决定命运,在社会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被很多人认可和赞同,即便它本身确实有点宿命论的意思。但回溯历史,从个人到民族到国家,性格对其影响都是深远的,有意义的,不容忽视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践行者列宁的命运和际遇,也同样受到其自身性格的影响。[4]从人类进化角度看,好吃懒做是人的天性,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家庭、阶级事物也理所当然成了绝大多数人的日常,人群中只有极少数人会超脱出自己的阶级局限去考虑其他人,列宁就是其中之一。在专制统治下的沙皇俄国,能有优渥的居住环境,能享受高等教育,即便流亡也能有基本生活保障,都表明,列宁家庭条件不错。此等优越环境并未将列宁变成一个自私自利、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反而让他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感知生活巨大贫富差距过程中,在看到底层民众受到严酷压迫剥削境况下,发现其中的不合理,并通过各种方式去努力改变这种不合理。坚忍不拔、威武不屈、贫贱不移、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等性格特质在一次又一次的被捕,流亡中变得越来越强劲,没有半点犹疑,没有半点怯弱,在强权面前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这都成为支持列宁完成一系列理论创作的动力源泉。

(四)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厚望

即便社会主义国家正且将会一直身处资本主义不断侵扰的危机中,列宁在其著作中反复告诫大家,无论如何,作为未来世界主人的无产阶级要始终看到希望,要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教导,社会主义的胜利是终极的,资本主义的辉煌只是一时的,昙花一现的,无论外表多么光鲜,其腐朽和垂死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列宁反复在其理论中强调,拥有希望,拥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要求广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要保有这个希望,信念和追求,且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辨能力,要勇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的方法和已有的思想表达个体的真实认知。因为真实才知道我们所掌握的理论,所进行的革命实践,所领导的人民到底有多强大。因为真实我们也才能知道我们到底有怎样的缺陷和不足,也才能向着未来走得更远,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之花开遍全世界的梦想。

三、结语

打破一个旧世界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任何旧有的东西破坏之后,如果没有创造,就只能最终走向终结,制度如此,政权、国家亦然。因为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有极少数的个体不会等待历史自身在极坏之后有好的开端,而是利用传承下来的优秀理论促进中间的过渡,甚至打破中间漫长的等待,列宁同志就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把已有的知识和现实的实践紧密连接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揭发帝国主义腐朽、堕落的本质,从而激发普通民众的高昂斗志,并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论,最终促成其完成“帝国主义论”的整套思想体系。尽管理论本身是在特定时空领域里面写就的,但是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尤其是在处理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中仍然大有裨益。因此,笔者认为,无论跨越多少世代,都不能停止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研究和探索。

扯出儿子孙子的时候,多半是夕阳西下的光景,老樟树下的人便也慢慢退去。只是水草一样慢慢招摇着的炊烟让这一干人散去的同时,也招来了周小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冯颜利,廖小明.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J].文化软实力,2017(3).

[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俄罗斯]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著.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5]列宁全集 ,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顾玉兰.列宁帝国主义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标签:;  ;  ;  

浅析列宁得出“帝国主义论”的原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