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论文_王佩洁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论文_王佩洁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索

王佩洁 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廖兰中学 266731

一、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性低下。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情况下,虽然教师进行了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却很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导致出现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日益低下,逐渐失去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新课标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给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部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创新能力却比较有限,导致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大致相同。久而久之,就越来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味追求新意,却不具有实用性。与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的问题相对应的就是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情境创设的新颖性,而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具有实用性。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虽然具有新颖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受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领会老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真正目的,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不良影响。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生动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生动性的原则。用直观形象的情境设置来诠释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原理,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向学生大脑传输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2.实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放在生活上的,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或者将数学故事的讲述落脚在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学会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

3.悬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悬念性的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情境的创设就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悬念性比较强的情境才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之中。

三、实施情境教学策略

1.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数学故事和数学典故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用熟知人物但不知晓人物具体事迹的数学故事、典故,更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积极作用。例如,讲述勾股定理时,可以引用古典数学巨著《九章算术》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3.重视思考,善于质疑。学问是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思考中来;如何进行缜密的思考?对某一个问题有了相当的疑问。没有疑问,缺乏好奇心,懒于质疑,这样的学习不会获得优良的结果。而好奇、质疑正好是青少年的天性。但是天性可以被发展,也可以湮灭,要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逐步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

4.以导引趣。高度重视每一堂数学课的开头,让开头精彩纷呈,打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一种学习的、“不能自拔”的氛围里,即便是下课铃声响起,他们还意犹未尽,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事半功倍。要让每一个开头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让一节课和一节课紧密衔接,产生一种整体的效应,让学生能够达到一种温故知新的感觉。

5.以疑引趣。解决问题的人聪明,但是提出问题的人智慧。难怪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诱发学生进入深层的探索,引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提问。告诉他们,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疑问,真理都是在探索当中产生的,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6.以动引趣。大部分数学教师没有深层挖掘数学美,因此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枯燥的。实际上,数学就是美学,数学的美至高无上。这需要教师本身的博学,也需要日复一日地用心思考、精心安排。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使用有声有色的多媒体,风趣的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特点,让我们的教学课堂生机勃发,让学生感觉到浓浓的乐趣。

四、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标要求进行互动性强的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中,要求老师转变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关系。

2.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现实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在教授之前利用创设情境进行知识的引入,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辅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创设内容各异、难易有别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持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3.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服务于教学。情境教学要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开心地学习数学、开心地锻炼能力、开心地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王佩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论文_王佩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