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的美学探析论文

庄子思想的美学探析论文

庄子思想的美学探析

王潇雪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摘 要: 庄子思想中所包含的美学价值,不仅在文学史、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讨意义,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美学体现在关于“美”的观念、对艺术的审美、哲学之美三个方面。其中,观念之美包括“大美”“美丑”和“美善”的思想;艺术审美包括对“艺术”的反对和对艺术形式的美学观念;哲学之美则体现在生死观念之美和认知思辨之中。

关键词: 庄子;美学;审美;艺术;思辨

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政治思想不仅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其美学思想也是形成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讨论庄子对美的观念、对艺术的美学研究以及其哲学思想中的美学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庄子思想体系的价值。

1 庄子关于“美”的观念之美

1.1 庄子关于“大美”的思想

《庄子·外篇·知北游》中谈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意为:天地拥有大美,却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四时的运行具有鲜明的规则,却无法对其加以评议,世间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理,却不必要加以议论。庄子在这里说的“大美”并非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美”,是不同于感受和审美意义上的“美”的,而是指一种高度完善发展而成的德性和内在品质,也就是理解意义下的美德之“美”。另一方面,天地的“大美”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却终归是人的一种感性表现。第一,它是宇宙和自然的崇高形象,虽无法为人类所验证或掌握,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因而需要我们去承认这种“大美”的存在。其次,一般意义上描述的道德规律、德性品质,都是可以被描述和传达的,是概念化了的事物。庄子所说的天地之大美却是被圣人直观地描述并根据其感悟到的,圣人且因此顺应自然,最终通晓万物生长之理。

这里便集中体现出了道家的“无为”思想。《知北游》中四时的明法、万物的成理都与天地之大美相类似,它们都是客观存在却不可被概念化、明了化的,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天地,运用直观审美而非思考、政治或是道德等具体活动达到这一种人格境界。老子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即最美的乐音是寂静无声,最大的形象是无影无踪。庄子所言“大美无言”,他不去讨论“美”的具体意义却无一处不体现天地之美的重要性,其美妙之处较之老子所言更添一筹。

1.2 庄子关于“美丑”的思想

前文所说的“大美”已经超越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丑的界限,而庄子对于美丑的分别也有着一定的观点。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持有相对论的基本观念。《庄子·外篇·天运》中有着“东施效颦”的著名故事,其中便包含了庄子对美丑的基本看法。首先他认为美丑都具有条件性,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分辨美丑。西施生病才能展现出“颦”之美,倘若西施是健康的,东施与她的美丑对比也就不复存在。此外,庄子认为美丑具有相对性。东施的不美是在与西施病态美的对比下显现出来的,正是因为东施刻意故作病态与西施相比较,人们才有了对于美丑的深刻判断。

因此,庄子以为,美丑本身具有作为一种审美价值,本身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他反对对美丑的绝对判断,这也和他反对功利思想、儒家的道德义务观念是彼此结合的。日常的美丑分辨事实上并不真实稳定,并且也并非具有绝对的稳定性,庄子所追求的“大美”,是超越于日常的美丑之上的。

1.3 庄子关于“美善”的思想

由此,庄子在美和善的关系上,是肯定了美和善的重要性的,并且美可以作为善而存在,反之亦然。而我们所推崇的美,有时候却可能损害善,或者说这种美是非善的美。因此,庄子主张平衡地处理生活中各要素的关系,即便美是一种值得我们肯定的价值,我们仍要面对生活整体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顺应自然的选择往往会恰到好处地平衡美与善的关系。

就艺术内容和形式的观点上来讲,庄子坚持内容大于形式这一论点。在《庄子·杂篇·外物》中有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言论,即语言是用来传递思想的,在领悟了意思后就要忘记语言了。在这里,庄子的观点十分明朗,即形式只是传达内容的一些表现手法,只要能使内容准确无误地被传递给他人,并不需要太过在意传递的手段和形式。

庄子反对的并不是美的存在,而是那些人为的、刻意创造出来的美。此外,庄子还反对创造这些艺术之美的技巧。庄子认为人们为了制造满足其要求的工具,而破坏了自然天性,这种对艺术的、对美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不美、不艺术的行为,原因是不论人们如何精心地去模仿、去复制创造美的过程,都无法与自然赋予的天然美相比较。事实上这一观念在现代也有所体现。譬如当下爱美人士为了追求更精致、更美丽的容颜,选择了整容手术,动辄刀械上阵,反而不如原本自然而淳朴的美来得灵动。庄子关于艺术的反对思想,大致就是顺其本性,他提倡的“大巧若拙”,也正是道家文化中无为思想承接。

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有言:“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其大意是说,要是在暴君面前强行把仁义和准则这类的言论诉说给他,这就相当于用别人的丑恶行径来彰显自身的美德,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害人的。在这里,“美”是用来作为价值和道德判断的,是作为善而存在的,即好或者善的意思。此外,《人间世》篇中还有“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的话语,这里的“美”都是伦理和道德意义上的美,意为合理的、有益的美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能够持久,而与之相反的有害的行为,则等到后悔就为时已晚。

庄子对于生死有许多言论,其中有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中这样的一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即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就好像是骏马通过了一条狭仄的道路,只不过是一瞬间就过去了。人在自然蓬勃生长的同时,也在顺应自然地走向死亡。

2 庄子对艺术的审美之美

2.1 庄子关于艺术的反对思想

人们常常感叹韶光易逝,年华不再,但却不肯停止对事业、名利、赞誉等的追逐。庄子则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都是外物罢了。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顺应自然发展的,想要蛮横而愚蠢地对抗天地法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死也是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人生就是一个从生到死、向死而生的过程,在生时享受纯粹而自然的乐趣,而不必为死担忧和烦恼。我们常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其意义与庄子的生死观念大同小异。这种死生平等的哲学思维对于传统是一种打破,更体现出了庄子逍遥自由的思维之美。

价方面,5G使用毫米波通信的特点,使得高频高速材料在基站中的运用会增加,高频高速PCB的价格普遍较高,目前单价都在4000元/平米左右,未来随着产能释放可能价格会降低,但相比普通PCB还是提升的。据测算未来4年,单AAU高频PCB的市场空间就将增长11倍。

而另一方面,世俗普遍认为的“美”却并非庄子所推崇和赞扬的。《庄子·杂篇·盗跖》中说到:“尧、舜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在这里“美”是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而存在的,而“生”则是指天下百姓自由存活于世的现实状况,尧舜认为“生”重于“美”而存在,因此,他们从不为了使自己获得美的肯定而损害百姓的自由。要获得美的判断是可行的,但若获得美的判断就会失去作为美的存在的善,这是不可取的。

2.2 庄子对于艺术形式的观念

首先定义原始数据向量x(0)0,其包含的各元素为导向系统记录的原始偏移数据,为保证所有数据均为非负值,对向量x(0)0(k)进行对数映射,得到映射向量x(0):

显然,对于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庄子秉持着同样的观点。艺术作品只是用来承载艺术思想、精神的外在形式,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应该过分注重其表现手法、技巧等,而更要去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真正内涵。我们常说“歌以咏志”“诗以言志”,其重点也都是放在作者的精神高度和思维境界上,而并不是诗、歌这些附着形式上。这样来看,庄子对于艺术美的评价要比重心放在形式上的观点更加高明,庄子的艺术审美本身就体现了其哲学思维的美学维度。

3 庄子的哲学思想之美

3.1 庄子的生死观念之美

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她地处涡水之滨,黄淮平原南端,华东腹地,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汇处。苏鲁豫皖在此结合,周边文化于此交流、交融、碰撞,形成了特性鲜明、内涵丰富、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从地域文化视角,通常把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亳州的以及由其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文化称为“亳文化”[1]。

作为艺术哲学的《庄子》一书,对于艺术的观念却是反对的。就这一点,在《庄子·外篇·在宥》中提到了八种做法、生理享受与日常的艺术行为,并且指出如果天下人不要稳定自然赋予的真情和本性,那么这八种做法就会成为纷争扰乱的缘由而扰乱天下。显然,庄子反对的是人们沉醉于生理感官的享受和日常行为的艺术,这些都不是人性所必需存在的,并不是自然赋予的真性情。他希望人们能够存留并保护好自身的天然本性,而并非去追逐那些声色犬马之物。

3.2 庄子的认知思辨之美

庄子有这样一个十分著名的言论,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中,我们很难走出“子非鱼”的逻辑悖论。庄子和惠子都不知晓鱼的心思,只是凭借知觉判断进行思辨。事实上庄子并不需要知晓真相,他做的是去尊重和欣赏鱼的本性,即现在通常所讲的“移情”的概念。这种直觉观点并不需要后天的过多学习、了解和判断,凭借自然的顺应和观照即可达成。庄子的思辨逻辑正是一直顺从天性,将经验放置在认识之前,他颠覆了先认知后判断的行为传统,体现的是高明于一般辩论意义上哲学性的思辨美。

近年来,随着旅游学科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相关研究也呈现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并解决了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据此,本研究从视角选择、理论推进、方法使用和实践应用4个方面对旅游者行为研究进行总结概括。

庄子还有一个同样著名的哲学命题,即“庄周梦蝶”。明明是庄子梦见了蝴蝶,醒来却去思考是否是蝴蝶梦见了庄周。在这一问题上,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在这里,庄子的哲学思维具有极高的发散性,道家相对论的观念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一个问题,因各种条件相对而存在,我们可以永无休止地讨论,这一种本身就包含相对性的思辨思维,显然也独具哲学的思辨美。

4 结束语

不难发现,庄子对于美的观点是与其思想主张一脉相承并有所关联的,即顺应自然,保存天性。庄子的美学思想在其评鉴美的同时已然超越了美本身。同时,庄子的哲学思想本身就独具美感,他对生死、思维判断和认知的理解并不处于传统文化的主流位置,但其浪漫灵动的思想能够留存至今,对当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庄子哲学思想的美妙之处。

本算法可以做进一步扩展设计,前文提到动态加密因子中的登录的用户名可以设置为其他任何动态值、随机字符串等,例如:扩展登录用户名为用户名+年月日、用户名+时分秒等,其中年月日、时分秒这些作为一个动态值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样密钥的长度和复杂度既得到增加,随机性也得到增强。另外动态加密因子中的可配置的混淆因子可以替换为随机函数,实现起来也比较方便。

参考文献:

[1]孙通海.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杨震.从美、艺术走向人〈庄子〉美学可能性的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3]史红.道·美·人生——庄子美学思想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46-52.

[4]金燕.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8-10.

[5]李晓云.自由之美 自然之美——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11):108.

[6]王先祥.试论庄子的美学思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26(3):98-102.

[7]张雯.庄子《逍遥游》美学思想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5):55-55.

[8]黄锋.《庄子》匠人之喻及其美学内涵探析[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9]毕东.老子“道”论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6(3):113-117.

[10]计艳贺,滕海滨.“理念”之美与“道”之美——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5):65-68.

[11]王莉莉.《庄子》生命哲学的美学分析[D].保定:河北大学,2010.

[12]徐诗婕.试析我国文学作品受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155.

中图分类号: B22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872(2019)17-0193-02

作者简介: 王潇雪,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  

庄子思想的美学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