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在市政公路桥梁的施工项目中,路基路面的沉降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许多公路桥梁的使用过程中经常由于沉降问题造成跳车、施工搭板出现裂缝甚至断裂的情况。因此,本文就市政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应用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 道路桥梁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是现代化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但是当前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搭板断裂以及桥头跳车问题。这些问题的持续存在会影响行车安全。所以,需要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依据工程地质与设计情况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避免不均匀沉降及跳车等问题的发生,提升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通行质量。
当前对于道路桥梁过渡段差异的沉降控制,主要有三个标准可供参考:
①容许工后沉降。该标准主要应用于剩余沉降的控制,若道路桥梁沉降段已经设置了搭板,那么这里的容许工后沉降就是搭板末端下施工中产生的累计沉降。如果施工中没有设置搭板进行处理,那么控制标准主要是对已经发生了路基纵坡变化后产生的土体累计沉降量。但是因为工程项目建设现场环境不同,对于沉降量的控制要求也有所差异,所以对于容许工后沉降量的控制标准也不同。由于沉降处理需求不同,容许标准有所差异。
②对于容许纵坡坡差,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当前国内的研究成果,基于不同车速下,容许纵坡坡差也会不同,行车速度越快,对于纵坡坡差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③对于跳车控制标准,需将桥面与引道连接位置的容许台阶高度作为跳车控制的参考标准。据研究,台阶高度达20mm后易出现跳车,30mm以上就会出现严重跳车问题。
2 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道路桥梁工程中的结构设计问题
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当前,在开展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搭板、增加钢筋铺设数量的建设方式,这种方式在路基修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优势。这些工程建设方式,主要是针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路基路面的结构进行改造,积极提升道路的抗压性和整体承载量。
2.2 路面压实问题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进行填土作业是其中的重点,但是在的填土的过程中,进行台背方向的填土作业难度很大,不仅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工序较为复杂,而填土的质量也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在填土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路面压实度不够的情况。同时也是由于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填土施工不合格、路面的压实度不足才会造成路面下沉的现象。同时由于在公路桥梁施工时经常会有大型车辆行驶,也会增加路基路面下沉的可能性。
2.3 地基问题
在路基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下沉问题,就很容易造成跳车现象,而这其中重点是由于在道路的施工之前就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导致公路桥梁的路基路面在结构上出现不科学的情况,此外,也有可能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没有对现场土质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掌握。
2.4 结构问题
在当前的公路桥梁的施工阶段,通常会使用钢筋以及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铺设,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施工技术也是进行公路桥梁结构改造的重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整个公路桥梁在承重能力以及抗压力方面获得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通过实际的施工数据证明,在公路桥梁施工中进行铺设钢筋的方式不能有效的阻止道路桥梁使用过程中出现车辆跳车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这一设计当中进行结构改造的技术需要改进。
3 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3.1 加强沉降段结构的科学设计
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中,对沉降段结构的科学设计要加强重视,设计时注重勘测工作的妥善实施,对多种影响因素充分考虑,从而确定合理设计方案。公路桥梁设计环节,要有基础设计模板,设计的时候再进行综合分析,对桥台路堤以及相对沉降量等因素充分考虑,设计合理的搭板长度。路基路面的设计过程中,要对土格栅施工技术的应用充分重视,这一技术应用对土体抗剪强度加强有着积极作用,能有效减小土地侧向变形,从而保障地基的稳定。
3.2 搭板技术
由于在道路交通中车辆的荷载会道路的刚度以及厚度产生影响,进而使得道路质量发生改变。因此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中,需要对此进行额外的设计。在搭板施工时,需要将搭板的高度与路基的顶面保持一致,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桥面的底部以及搭板的顶部在标高上保持相同。
之后需要设计桥台与搭板的连接。首先是对锚栓的安装。在设计的过程中与桥台距离较短的锚栓应当设计在搭板与桥台背面的桥台上,在设计时需要安装纵向的锚栓以及水平方向的拉杆。这样的设计方式重点在于降低在搭板的过程中出现纵向的滑动,减少桥头出现塌陷的可能性。
其次是对支座的设计,在搭板的下端可以设置厚度在1厘米到2厘米之间的油毡保护层,在设计中如果选择的是板式支座那么与相邻的支座间应当保持80厘米的距离,而规格通常会在150mm*150mm*25mm左右。为了在设计中减少搭板运动会损伤道路结构以及路面情况,应当将牛腿的边缘部分以及靠近台端的部分设计成为倒角。
最后进行填补材料,在搭板与桥梁连接的位置,通常会容易被雨水渗入,因此应当在这一部分中进行填充工作,进行填充的材料通常是麻絮、纤维、沥青等材料,在填补之后再灌入沥青。搭板通常是由混凝土材料设置而成,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标准需要参考行业的与国际之间的规范。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搭板有一定的平整性与坡度。
3.3 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对于道路桥梁沉降段常见施工技术包括注浆法、换填法、托换法、土工织物加筋法。注浆法是公路施工中最为常见且效果最佳的一种方法。换填法就是对选用物理性能较好的填料置换天然路基土料,提升路基的承载力。托换法就是树根桩托换法,多与搭板设置联合使用。土工织物加筋法就是应用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土工织物,将其设置与土体中的适宜位置,通过相互作用改善土体应力状态。
①设置变刚度路面结构。采用特制的梯形搭板,将其上部均匀铺设柔性路面材料,提升路面结构刚度。②过渡性路面。采用预制的水泥混凝土块设置于路面中,该施工技术的主要优势为施工进度快,但是路面平整度控制难度较高。沥青过渡层施工中,可在其表面设置一层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砂,控制沉降,保证通车顺畅。③设置纵向反坡。根据以往路面沉降控制经验,对纵向路面超高进行合理设置,从而控制路面运行后的路基沉降,避免跳车问题[2]。
3.4 注重施工组织的科学化
在对桥台结构的设计完成后,就要对沉降段的路基科学施工,同步填筑和碾压在路堤和桥台连接部位施工,加强施工组织的科学设置,对深层软土地基以及桥头高路堤就要优先的安排施工,从施工组织层面加强实施,才能保障整体的施工质量。
目前来看桥梁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道路桥梁建筑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实现搭板、桥台软基、填筑后台的施工组织处理,提高道路桥梁建设的技术创新性以及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陈健蕾.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22):156.
[2]邱垂策.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OL].交通世界,2017,(30):104-105(2017-11-15).
论文作者:邴丽璇,王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桥梁论文; 道路论文; 桥台论文; 过程中论文; 公路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