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芭蕾舞团发展的新篇章--评95上海国际芭蕾舞团比赛_芭蕾论文

中国芭蕾舞团发展的新篇章--评95上海国际芭蕾舞团比赛_芭蕾论文

中国芭蕾发展的新篇章——记’95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篇章论文,芭蕾舞论文,芭蕾论文,上海国际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5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降下了帷幕,自10月7日至14 日为期一周的国际芭蕾舞比赛,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57名少年组和青年组的选手参加角逐。通过比赛,各国艺术家交流了舞艺,增进了友谊,使世界了解上海,使上海了解世界,因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本区比赛是成功的,谱写了中国芭蕾发展史的新篇章。来自匈牙利的著名舞蹈家伊凡·纳吉说:“中国第一次举行国际芭蕾舞比赛就获如此成功,我惊奇!而中国选手比赛中显示出的水平,更令我们对中国芭蕾艺术刮目相看”。

在上海这个中国芭蕾的发祥地举办首次国际芭蕾比赛,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既是上海树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形象的需要,又是促进中国芭蕾发展的需要。正如上海市文化局局长、比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孙滨所说:举办本届比赛的宗旨是为了引进外国优秀的芭蕾艺术,促进中国芭蕾人才的成长,并通过此项活动,推动中国芭蕾艺术事业的发展,树立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形象。

此次比赛由中国芭蕾开拓者、著名芭蕾艺术家戴爱莲先生任评委会主席,美、英、法、德、日、俄、匈牙利,以色列等国的10位著名芭蕾专家出任此次比赛的国际评委,上海舞蹈家协会主席胡蓉蓉也担任评委。这些曾多次担任各类国际性芭蕾比赛评委工作的专家出席,标志着此次比赛的高水平和评判的权威性。后配合赛事,德国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携《奥涅金》、美国休斯顿芭蕾舞团携《罗密欧与朱丽叶》、俄罗斯国家古典芭蕾舞剧院携《天鹅湖》相继来沪参加祝贺演出,更为大赛锦上添花。

国际芭蕾比赛历来是青少年选手一展身手的舞台,通过大赛风雨的锤炼,一批新秀会脱颖而出,并在舞台实践中更快地成长起来。从本届比赛所设的16个奖项得出的情况来看,青年组选手一般均有厚实的基本功,既有出众过硬的技巧,又比较注意表演。荣获金奖的法国选手、年仅20岁的琼·博达,技巧全面,动作稳定,控制力强,富于力度;他来上海前刚从日本大阪国际芭蕾舞比赛上夺得金奖,顺道上海再夺一金,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实力。荣获银奖的俄罗斯女选手叶卡特琳娜·贝雷齐娜富于爆发力,旋转力惊人,脚腕灵巧,她还和舞伴伊凡·科尼耶夫一起荣获最佳双人舞奖。科尼耶夫动作幅度大,富于表现力,充分显示了阳刚之美,她俩配合可谓珠联壁合。荣获少年组金、银、铜奖的张欣、梁菲、范晓枫、李佳贝、孙慎逸,武海燕等,具有相当好的艺术根基,反映了古典芭蕾教育的规范和训练有素,并且是和指导老师无私奉献、精心培育分不开的。

在少年组角逐中,中国选手占有绝对优势。进入第二轮的14名选手中,除一名日本女选手和一名智利男选手外,其余均由上海舞校和北京舞院附中学生占尽风流,而在金、银、铜奖的6 位得主中上海舞校占了4位,成绩更为突出。梁菲在去年全国桃李杯第一轮比赛中, 因动作不规范被淘汰,后经朱美丽老师严格训练,小梁刻苦努力,有了明显进步,体重从原来的48公斤减轻到42公斤。比赛中她相继表演了《紫丁香》、《海侠》、《惊梦》、《艾丝米拉达》变奏,以其优美的形体、把握不同风格的能力以及扎实的基本功而夺魁。

范晓枫原是个不起眼的学生,但她人高挺拔,能吃苦耐劳,芭科主任吴国民老师认为她有培养前途,于是在今年5 月举行的“上海之春”舞蹈专场演出时,大胆地让她主演《巴基塔》,舞蹈长达20分钟,既有独舞,又有双人舞,使小范得到很好的锻炼。比赛结果,因她动作协调,转圈舒展而荣获银奖。

李佳贝在集训期间,连续10天病毒感冒,后脚底皮撕裂,痛得不能着地,加上右脚脚弓老伤复发,腿不能动,又一连休息10天,但他凭着顽强的意志,敢于拼搏,最后以气质好,动作规范而夺得银奖。

孙慎逸是位技巧型的选手,他体形漂亮、弹跳好,在表演《巴基塔》奏时,他的移地斜空转身单腿落地的高难度技巧,对16岁的小孩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他获得铜奖当在意料之中。另两位参赛选手李娜、傅姝虽然未能获奖,但李娜的技巧全面,富于爆发力;由杨佩娥老师指导的傅姝技巧比较成熟,动作节奏处理比较完美均得到好评,人们有理由相信,今日这批有才华、有潜力的新苗,明日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第二轮比赛按规定是表演现代节目。青年组、少年组的27名选手,各自表演了风格迥异、绚丽多姿的现代节目,有的是现代舞,有的是现代芭蕾。从各国选手表演的现代节目来看,熔古典芭蕾与现代意识于一炉是很明显的特点。贝雷齐娜和科尼耶夫表演的双人舞《午夜时分》,把古典芭蕾的各种技巧与现代青年的心态揉合得水乳交融;琼·博达表演的《沙龙》则给古典芭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各国选手的表演来看,不仅准确把握风格的能力相当突出,而且由于地域、文化、心理、思想感情的差异,表演风格截然不同。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武海燕表演的《扇》、上海舞校梁菲表演的《惊梦》富于生活气息,抒发人物内心感情;日本千叶市芭蕾舞团独舞演员野本康子表演的《木偶》诙谐幽默,充满生活情趣;智利圣地亚哥芭蕾舞团演员纳塔丽娅·贝利奥斯和他的舞伴表演的《呼唤》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上海选手张薇莹、孙晓军表演的《小站》、季萍萍表演的《瞬间》、沈思佳、李琴生表演的《最后时刻》、范晓枫表演的《黄昏》则更抒情细腻柔和,从舞蹈创作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舞与现代芭蕾这两种舞蹈形式的相互吸收、相互交错,已是多年来众目共睹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了。

比赛期间,国际评委和中国芭蕾艺术家、教育家还举行了中外芭蕾艺术座谈会,交流了舞艺,增进了友谊,并就世界芭蕾发展中共关心的问题抒已见。

芭蕾是一门艺术。看起来这似乎不成问题,但事实上是有偏离的倾向。有的演员一味追求技巧,追求跳得高,转得多,忽视表演。而衡量一个演员的水平,不是单纯的技巧,就象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年龄的大小一样。巴黎舞蹈学院院长吉尔贝·梅耶尔先生说:“芭蕾技巧总是要按照美学要求来发展,作为演员要思考如何跳得和转得完美。”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学校艺术指导亚历克斯·乌苏里克先生说:“芭蕾是一门艺术,不是竞技,不要和奥林匹克的体育竞赛混为一谈,芭蕾表演不能只局限于技巧的精湛,芭蕾首先必须显示角色的艺术品味,演员要用心灵去跳舞。”因而强调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及个性化的表演比技巧更为重要。

在表演古典芭蕾的同时,不断创作新作品,芭蕾才会永远充满青春活力,因而重视创作、敢于创作是世界芭蕾舞界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任务,这既是芭蕾发展的需要,又是观众欣赏的需要。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伊凡·纳吉先生说:“我们作为艺术导演,有责任去改变目前剧团没有创造力的表演。”乌苏里克先生说:“年青的编导应当寻找新的故事、新的动作,去表现今天新的生活。”以色列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贝尔塔·雅姆波尔斯基女士说:“我非常崇拜那些伟大的古典作品,我也不喜欢它们被改变,但作为一名编导,我又觉得创造和开拓芭蕾新的表现形式是非常必要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松山树子女士说:“过去,只要女演员表演优雅,男演员弹跳潇洒定会博得阵阵掌声,而现在观众的欣赏角度和水平均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期待着世界芭蕾舞界能出现一批脍炙人口的新作。日本芭蕾舞界目前有那么一股劲,这股劲就是努力吸收新文化,创作新作品。”她说:“在表演古典作品的同时,要勇于不断创作新作品,这才是芭蕾舞的生命。”

’95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的举行,对上海早已开展的芭蕾普及工作无疑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芭蕾是青春艺术,相继退出舞台的上海第一代芭蕾演员,目前均已步入不惑惑年,为了延续自己的艺术生命,他们把对芭蕾事业的热爱全部倾注在芭蕾普及工作上,经过多年沤心沥血的培育,先后诞生了小天鹅儿童芭蕾舞团、白玉兰儿童芭蕾舞团,芭蕾明星汪齐风也办起了全国第一家私立芭蕾舞学校,在’95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期间,她们相继参加了开、闭幕式以及外滩陈毅广场的演出,这既是对上海芭蕾普及工作的一次检阅,也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盛大艺术节的参与意识,更是培养了大批芭蕾观众,因而十分引人属目。我们相信,上海的芭蕾普及工作将会更加蓬勃地发展,那么上海的芭蕾事业必将大有希望。

标签:;  ;  ;  ;  ;  ;  ;  ;  

中国芭蕾舞团发展的新篇章--评95上海国际芭蕾舞团比赛_芭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