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过度增长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_可持续发展论文

人口过度增长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_可持续发展论文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对可持续发展制约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快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人口增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被国际社会提出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对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在追求社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种种因素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人口问题则是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而人口问题中的人口增长又是影响可持续发展最为直接的和最为复杂的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人口增长的严峻形势所引发的问题入手,尽可能全面地从多个途径和多个层面分析人口增长对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制约和间接影响。目的是能够提供一些人口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依据和意见。

一、严峻的人口增长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1997年世界人口已激增到58.4亿,其中不发达地区就占46.7亿。而由目前的世界人口数量再增长10亿人的时间可能仅用11年。世界人口正以加速度的方式增长。有专家预言:按目前的年增长率预测,2015年世界人口将可能达到73~80亿,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可能达到78~125 亿。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在中国尤为明显。许多学者称之为是人口爆炸。截止到1995年的人口普查:中国每增加2亿人口已由140年、54年迅速地降为15年、13年及不到13年。在这个期间,正是实行了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中国最后增长的两亿多人口的速度基本保持了80年代的水平。从人口规律的角度讲,以这样一种速度的人口增长方式将会维持一段时间,同时人口增长的弊端也会随着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体现出来。在人口过度增长通过自然资源环节作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的速度也会加快,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了物质条件的限制。由此引发了人们沉重的思考: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自然资源究竟能有多大的被损害极限?人口增长对环境持续破坏的后果将会如何反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适度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等人口条件,当这些条件中的一项或几项发生改变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人类将如何改变目前面临的困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密切关系。

二、人口增长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路径分析

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影响路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而人口增长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人口增长对可持续发展各个环节的制约机制,我们在承认人口增长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是一个交错式和连发式机制前提下,将人口增长的现存状况分别引入资源、环境、健康、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等子系统。分析其在各个子系统中做为对可持续发展影响启动因素的作用机制,从各个作用路径分析中,找到人口增长对可持续发展作用的主要综合机制。

1.自然资源存储—消耗系统与人口增长

在社会发展中,人类本身和社会的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支撑条件就是自然资源的存储。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无论是对非再生性自然资源,还是对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其结果都将是耗竭自然资源的过程。人类各种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等,无不与资源状况紧密相关,而隐含在其后的操纵者正是人类本身。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显然,能否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是避免各种危机强有力的措施,也是维持自然资源存储——消耗系统相对平衡的前提。人口增长的速度过快,就会与自然资源的消耗承载力失去平衡,最直观的则表现在二者间的匹配上。我们从下面一组数据可以了解到,随着世界和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与自然资源间匹配的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世界和中国人均自然资源状况

耕 地

林 地

草 原

淡 水

(亩/人均)(亩/人均) (亩/人均)(亩/人均)

世界情况 5.5

5.5

11.4

11 000.0

中国情况 1.5

1.7

5.32700.0

仅就耕地来讲,我国在1995年为2.82亩,而到本世纪末,将要下降到不足一亩的程度。中国正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上22 %的人口。

就匹配而言,人口增长主要通过“数量”对自然资源加以影响。人口增长后,与之对应的应该是物质上的相对满足。事实上,这点很难做到。当人口增长符合人口规律时,尽管其中也有自然资源数量消耗,但由于需求的有序,这种满足便可以在有计划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的无偿消耗维持在较低水平。当人口无计划迅速增长后,人类所需必要生存物质也需激增。如果社会的发展还难以满足这种需要时,人们将无计划、无序列地索取自然资源。这类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破坏另一方面的问题是追求高消费的技术发展。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使得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其结果都是自然资源的消耗更大。因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意味着需要比基本生存条件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发达国家是最大的资源消耗者。总之,人口增长在空间和时间上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的耗竭和相对数量的消耗是破坏自然资源存储——消耗系统平衡的根本。

2.环境保护和适度人口

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往往通过许多中介环节,因为资源与需求间并不都是单一的交流形式。每个环节的启动,都决定了对环境破坏或保护。当人口增长过度,满足生存成为最重要的目的时,在人与物的交流中,最便捷方式获得所需也就成为唯一的行动准则。在这种准则的驱动下,达到人类目的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低效率、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此外,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尽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污染环境的治理和生态平衡的回复不是一代或几代人可以完成的。在我国,由于人口增长的速度过快,资源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的过量排放、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等。随着老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因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没能解决。过度增长的人口必然导致经济在低效益中开发利用资源,并在以环境被破坏为代价中求得发展。所以,改变资源环境的问题,除了加强公共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外,还应寻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的方案。以中国的人口与资源环境情况来讲,不论是以稀缺资源的消耗为基础,还是以不同技术条件下每平方公里陆地可承载人口数的分析为基础推论中国适度人口,中国最大人口容量约为16亿,超过18亿到20亿以上,则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能够控制人口增长不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也就为中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控制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的关系

“降低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基本国策精辟地阐明了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的关系。人口素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健康形成受到诸多的因素影响,其中,人口过度增长的影响是最严重的,因为它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子孙万代产生透支式效应。首先,与人口素质提高息息相关的资源除自然资源外,还有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和健康保健资源。教育和健康资源是社会发展积累的一种能力,增加这些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依靠增加国家综合国力逐渐实现的。人口增加迅速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力和健康保健资源能力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因为人口规模扩大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但这些能力却不能在短期与之适应。人口规模的扩大和资源能力的积累发生不匹配时,人口素质就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人口教育水平低下,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扩大,科技水平的缓进或停滞。而文化素质又会对思想素质提高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人均享有健康保健服务条件的恶化,健康水平提高受到了障碍。在社会发展中,人口作用于资源、环境、经济活动等无一不是通过人们的具体行为。而文化科技素质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专家认为: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因素占70%~80%强,自然因素占20%~30%弱。尤其是沙漠化、草原退化、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占90%以上。

从另一方面看,人口增长对提高人口素质影响是持久的。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分层的,当各层人都以个体形成个体素质后,将会在生存的空间中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持久的、广泛的效应。这对后来的人口素质可以形成双面效应。在人口素质得以提高的基础上,文化、思想和健康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事半功倍;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的提高无法与社会发展需要匹配,已具有的素质现状长期保留并将会传给后代,而形成社会文化势力,改变这些传统则需更大的资源能力。即使以后的资源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这种方式的运转也将是事倍功半,因为它总是以此代透支彼代的资源能力为代价来提高人口素质。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控制人口增长。

4.人口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体现

人口增长作用与每个子系统的关系都应做专题的讨论,因为他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事实上,无论人口增长作用于哪个子系统,它们之间都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最终的结果都会错综复杂地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将其概要地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产业结构中,由于快出效益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使得农业、采矿业、重工业的比重偏高,形成资源重型化结构。依靠资源投入发展经济是危险的。因为其后果会导致资源不足和成本上升,在市场经济中失利。

(2 )人口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将影响人力资源质量。发展高科技和掌握引进的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如果人口素质低,科技水平则更低。人力资源不但不能适应工业化加速阶段的需要,反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经济发展也会因此而滞后。

(3)人力资源总量供给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压力, 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的问题非常严重,据估计,目前相对过剩的农业劳动力约有1.2亿人。 农村青壮年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使农村的人口结构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4)由于人口增长是一个动态的指标, 许多经济指标都与人均指标有关。当人口无计划地增长过快,经济上各种人均指标表现出它在经济发展中预测和指导中的迟钝性。这常常导致经济发展中某个方向上的失误。

三、对中国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意见

人口增长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各种途径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的体现日益明显和突出。尽管各个途径交错作用,但人口增长仍然是交错中的焦点。所以,解决人口增长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

(1)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20年来,避免2 亿新增人口的出生,减轻了人口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中国人口已达12亿多,这样大的人口基数,控制人口增长的效益要在较长时间后才能明显体现出来。

(2)加大优化人力资源的软投入。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同时,要加大对现有人口科技文化素质的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3)流动人口和失业人口的就业管理。 流动人口以及再就业的人口,都应积极引导以面向轻工业为主的就业,这将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4)改变落后的社会文化观念。社会文化观念, 如人们的生育观、道德观、经营观、人生观等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以无形的方式制动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只有形成了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只有从根本上荡涤落后的社会文化观念,人与社会间的关系才能得以平衡。

(5)将生殖健康的理论和实践引入人口方案。1994 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地定义了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的新学科。它强调了生育调节的作用和内容、妇女和儿童健康保健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生殖有关的生理行为和社会行为。正因为生殖健康的内涵从根本上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将生殖健康的理论引入到人口方案中,人口问题的解决会比以往单一的政府行政命令做得好、收效大。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际社会已高度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标签:;  ;  ;  ;  ;  ;  ;  ;  

人口过度增长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