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瘀型失眠症及血府逐瘀汤在失眠症中的应用论文_张芳芳1,陈少玫2

浅谈血瘀型失眠症及血府逐瘀汤在失眠症中的应用论文_张芳芳1,陈少玫2

1.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级研究生 福建福州 350108;2.福建省厦门市医药研究所 福建厦门 361009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失眠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笔者跟师两年余,见临床上失眠症患者出现面色暗黑,或口唇爪甲紫暗,或舌质紫暗,见瘀斑瘀点,可诊断为血瘀证的并不少见,关于失眠症的治疗,目前仍以镇静安眠药物为主,其不良反应如依赖性让众多失眠症患者无法接受,而特色的中医药治疗以其独有的优势在失眠症的治疗中越来越被广泛运用。本文主要论述了血瘀型失眠症,同时对其主要治疗方药血府逐瘀汤进行分析。

【关键词】血瘀;失眠症;血府逐瘀汤

失眠症是由于入睡或睡眠持续困难所导致的睡眠质量和时间下降,不能满足正常生理和体能恢复的需要,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2]。长期失眠障碍容易引起疲乏无力、心烦意乱、头痛、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等,甚至健忘、抑郁、焦虑等情绪,对个体和社会均有很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逐渐成为众多失眠症患者的选择。

《素问·逆调论》载:“胃不和则卧不安”。东汉的张仲景在《伤寒论》则认为失眠症的原因不外虚实两者:虚者即为五脏精伤、营血虚少;实者则为邪气内扰,可由外邪侵入或内邪相干;其注重阴阳平衡,把握阴阳消长,与脏腑、经络联系更加密切。如有交通心肾的黄连阿胶汤证,“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更有治疗误用火法发汗而亡失心阳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治疗热郁胸隔,心神被扰的栀子豉汤类等。《金匮要略》中有滋阴养血法治疗阴血不足之不寐的酸枣仁汤,“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以甘草泻心汤治疗湿热扰神之不寐;以百合知母汤养阴润燥,除烦安神治疗“欲卧不能卧”的百合病症状。可见,仲景对不寐的认识,基本上形成了不寐的辨证论治体系。宋元时期,李杲认为脾胃是元气生发的根本,又是制伏阴火上乘的关键,提出调理脾胃是治疗心烦不寐证的根本。明清以来,《景岳全书·不寐》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至明末清初,王宏翰在《医学原始》中首次提出了睡眠由脑所主的观点[3]。他指出如若脑中脉络通达,则感知觉正常而寤;如若脑中脉络被塞,其感知觉传达之路被阻,则“外无由入”且“内无由出”而寐。

不寐病因虽多,但其主要病机为脏腑机能紊乱及气血失和致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亦密切相关。病性有虚实两类。本病病程一般较长,迁延难愈。笔者临床跟师发现,血瘀型不寐主要出现在一些长期顽固性的失眠症患者中,“久病必瘀”,血络瘀滞,心脉受阻,心神失养,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不寐则日益加重。因此,笔者认为,瘀血是不寐的致病之因,但又同时是其病理产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瘀血一旦形成即为一种病理产物,停聚日久,便可酿生诸多病端,常可导致不寐的发生或加重。因此,瘀血在失眠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血瘀理论最早源于《内经》,《素问·调经论》中提出“人身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论述了气血与人体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关于血瘀型不寐的治疗,可追溯至清代吴澄,其最早探讨了虚损留瘀导致的失眠症,“房劳过多,肾虚赢怯之人,胸膈之间多有积痰留瘀,碍滞道路,皆由肾虚不能约气,气虚不能生血之故……虚损之人,不眠之时则左右之阴阳、气血道路相通;眠则道路阻塞,是以不得眠也。宜补肾和血,地黄、牛膝、石斛、木瓜、苡仁、桃仁、芎、归、参、芪之属”,创立了气虚血瘀失眠的理论和应用了补气之参、芪与活血之牛膝、桃仁、川芎等配伍的补气活血的治法。后来,王清任基于其独特的血瘀理论,在《医林改错》中用血府逐瘀汤来治疗失眠症,开创了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睡眠及精神障碍的先河。其中,有记载如下:“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付痊愈。外无良方。”、“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痊愈。”、“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以上关于夜寐梦多症、夜不能寐症、坐时困倦,卧反精神症、寐时胸不任物症、寐时胸必任物症,王清任均采用了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可愈。

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枳壳、柴胡、桔梗、牛膝、赤芍、甘草11 味中药组成。方中取柴胡、枳壳、川芎、桔梗行气以调理气机,使气机疏畅,心肾交通;以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牛膝活血祛瘀,使血行有序,神得其养,可谓气血同治,活血化瘀而不伤阴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使血脉通畅,祛瘀生新,气血调和,心神得养,神安自寐。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川芎有镇静作用;白芍、生地、当归可营养心肌,增加心脏搏出量,枳壳、红花能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且枳壳同柴胡、赤芍配伍能有效防止过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干扰脑血管的收缩,保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全方配伍能增加脑供血和促进神经细胞恢复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治病当求于本”,目前对于血瘀型失眠症的治疗研究大多沿用王清任之活血化瘀法,有经典方如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温经汤及桃红四物汤等的研究,亦有以活血化瘀安神法为基本治则创立的自拟方的研究,及中药结合中医外治法等的研究,均对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表明,血府逐瘀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具有血瘀证候的失眠症,其单独应用,结合其他重镇安神之品或者联合西药治疗、中医外治如针灸等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导师应用此方联合酸枣仁汤及重镇安神之品治疗效果颇佳,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四清.周仲瑛医案赏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3.

[2]贾建平,陈生弟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4-415

[3]郑国庆.论脑神主睡眠说.辽宁中医杂志,2011,38(5):888-890

论文作者:张芳芳1,陈少玫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浅谈血瘀型失眠症及血府逐瘀汤在失眠症中的应用论文_张芳芳1,陈少玫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