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综述_投资论文

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综述_投资论文

关于当前外商投资企业问题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商投资企业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外商投资企业的现状

1995年,我国利用外资速度全面趋缓,呈现出“两少两多一提高”的发展态势,即批准外商投资项目数和协议外资额减少,外商投资大项目和实际投资额提高,实际到资率提高。外商投资正从量的扩张进入质的提高阶段。〔1〕外商投资企业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外商投资企业的国内地区分布正在由集中逐走向分散。以前,我国的三资企业一直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从1992年开始,由于沿江、沿线和沿边地区的相继扩大对外开放,三资企业开始由东部向中西部推进。1993年,内地三资企业中的外资增幅(批准合同外资金额和S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比沿海地区高出90%和52%,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2 〕这说明我国三资企业的地区分布趋向合理。

2.三资企业在国内的经营领域在进一步扩展。生产型企业仍然居多,第三产业取得发展,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外商投资领域已由过去的饮食、电子、建材、化工机械、轻纺、医药、农牧渔和居民服务业等,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科教、文化艺术、金融、保险等行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行业布局。〔3〕

3.国际大财团、跨国公司投资增加,大项目开始增多,原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的结构开始改变。大项目增多的原因主要是近两年房地产开发和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有较大发展。〔4〕

4.我国三资企业的母国分布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已由最初的香港、台湾地区扩展到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泰国、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多元化的母国分布格局对分散利用外资风险、改善利用外资结构是十分有利的。〔5〕

5.外商独资企业在三资企业中的比例明显提高。外商独资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90年以前,外商独资企业仅占三资企业的7 %左右,而到1992年则上升为17%,1993年又上升为23.3%。〔6〕

6.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1995年上半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达4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4%, 进出口逆差84.2亿美元,扣除外商投资企业非经营性进口,逆差仍达5.6 亿美元,这与上半年全国外贸顺差131.7亿美元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二、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结构仍不尽合理。(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国三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投资少、见效快、盈利高的第二产业,尤其是产品畅销的加工工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特别是盈利高投机性强的房地产开发业。而在那些需要巨额投入资金、投资回收期长的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内的三资企业分布得较少。(据统计,在投资总额中,农业仅占1.54%,能源及原材料占0.1%,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仅占1.8%。)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与国内产业有联动作用的相关产业领域内的三资企业也不多。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国内市场,使得国内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方面本来已经很尖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2)地区分布结构不合理。 由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起步早,和国家的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所以,我国三资企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省市,中西部内陆等急需资金投入的地区,三资企业还是相对较少。(3 )我国三资企业的投资母国分布也不太合理。近年来,随着欧、美、日国际性大财团、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和积极投资于中国,三资企业的母国分布结构有所改善,但仍以港澳地区为主,据统计,来自港、澳台的外资企业68887家, 投资总额1442亿美元,注册资金932.3亿美元,认缴出资557.6亿美元,均占外资总数的80%多。这使得三资企业的规模难以较快地扩大,产业结构也不易得到根本性改变。〔7〕

2.假合资现象不乏存在。一是有的中方合资者为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不择手段地拉外商搞假合资,待合资企业批准和注册后,将外方所投资金原数退回。还有一些企业经营不善,便与外商假合资,组建合资企业,套取银行贷款。二是有的外商仅以一部工作用车做为合资条件,坐收合资企业投产开业后的“渔利”;三是有的外商投资企业拿到批准证书注册后,便成了“三无”(无注册资金、无企业地址、无人员)企业;四是有的企业为能达到假合资的目的,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汇到境外办事机构和公司,以外商名义再将资金打回来,搞假合资。〔8〕

3.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有些三资企业的兴办,往往以牺牲国有资产为代价。一是将国有资产价值压低与外商合资,自我降低中方在利润分配中的比例,以期吸引外商;二是将没有必要合资的项目强行合资,损国有资产而富外商私囊;三是通过供销、采购渠道大赚合资、合作企业的钱,造成企业亏损,因为中方投入的多是国有资产,不仅国家征不到所得税,而且国有资产投资也得不到收益。〔9〕

4.亏损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全国外资企业亏损面达50%,相当多的企业连续多年亏损。这些企业的亏损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是经营管理性亏损。这里又可按性质分为正常的经营亏损和非正常性亏损。二是政策性亏损。三是虚亏实盈。外商制造虚亏实盈的基本手段有:(1)帐面性亏损。 一些三资企业为了充分享受国家“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采取帐外成本、虚增成本、推迟获利年度、转办新企业等手段,将盈利年做成亏损年,使企业财务状况失真,不合理地享受减免税照顾。(2)转移性亏损。 一些外商利用中方急于引资而又缺乏国际经济合作经验、国际市场行情不清、缺乏购销渠道的弱点,利用手中的原材料、设备、产品的购销权,采取高成本进贷,低价格出售产品及代购代销等手法转移利润,虚报亏损,从而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10〕

5.偷税、漏税、欠税现象严重。据国家税务部门的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93—1994年约有40%的外商投资企业有偷税、漏税和欠税行为。近年来,“三资”企业特别是独资企业逃税现象明显增多。这些企业利用与境外业务来往和内部财务调整,如价格转移,不合理的费用分摊和成本核算,转换利润等手段逃避税收。还有的外资企业对要求上报的财务报表拖而不报,逃避监督检查。〔11〕

6.外资不到位。足额的注册资本是三资企业重要资金来源,没有资金,企业难以启动。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到1994年,外商投资企业历年欠缴注册资本金有587亿美元,占累计应缴注册资本额的32%。 其中外方欠缴396亿美元,中方欠缴191亿美元。〔12〕

7.部分外资企业外汇平衡能力较差。一是非生产性外资项目外汇收支难以自求平衡。如房地产、旅馆等行业,本身并不创汇或创汇很少,因而在项目建成后还外汇债务和外方利润汇出,只能从外汇市场购入外汇,自身外汇难以平衡。二是基础设施项目外汇平衡潜在压力大。由于基础建设投资大,期限长,回收慢,项目本身不创汇,所以自身外汇收支平衡压力很大。三是部分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支难以自求平衡。〔13〕

目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以上几点外,还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合同纠纷屡有发生等不少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其成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切实解决。

三、外商投资企业存在问题的成因

外商投资企业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原因,也有许多外部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自身的因素

1.只重引进,轻管理和开发。一是某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同志对引进外资工作往往显得重视,但合资企业建成后却往往忽视了后期管理,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二是外商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少,大都由中方人员负责经营,素质低,能力差;三是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主管部门仍然沿用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对合资企业进行管理;四是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更换频繁。〔14〕

2.资产评估存在不足。一方面是许多中方资产未进行评估,就低价折股出资,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资产和专利、商标、土地、福利设施等被无偿使用,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15〕另一方面,外商投资的有形及无形资产的估价普遍高于实际价值。据国家商检局统计,外商报价一般高出实际价值20%左右,外商年年按虚报的投资额分红,中方利益将长期受损。另外,外商的技术盲目作价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其他无形产品交易也存在严重的不正常的转移价格。〔16〕

3.高进低出,转移价格。由于我国尚没有完整的国际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外方抓住这一缺陷,利用企业“两头在外”的特点,控制了供销环节和价格制定权。高价进口原材料、设备等,低价外销产品。〔17〕。

4.三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性亏损和虚亏实盈。经营管理性亏损包括正常的经常性亏损(如投产的时间短,企业尚未达到盈亏平衡期等)和非正常性亏损。非正常性亏损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虚亏实盈是指人为地夸大企业的亏损面,以掩盖他们转移利润、逃避税收的真相,其最直接的后果是造成我国税源的大量流失,减少了国家应得的那部分财政收入。〔18〕

(二)外界因素对三资企业的不利影响

1.对三资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存在着缺陷,弱化了国家对这类企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未建立统一有效的外商投资宏观管理部门,一方面造成政出多门、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与扯皮,效率低下的局面,更为严重的是,难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整体利益的要求来调节和管理三资企业,也就难以引导三资企业朝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19〕

2.政策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导致有的外商产生“政策多变”疑虑。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外贸企业享受的退税政策也不一样,国内外贸企业产品出口可享受全额退税政策,而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出口仅能享受免征最后一道环节的增值税政策,致使双方难以公平竞争。〔20〕

3.法律、法规上缺乏严密性、完备性,缺乏健全的涉外税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资经营企业法》对弄虚做假谎报亏损没有相应地限制条款,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采取欺骗和隐瞒方式,少报、做假和隐瞒应报税目、销售收入等,造成人为亏损,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2)我国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企业经营法中,尚未制定防止国际间逃税的条款,致使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采取“高进低出”的办法逃税。(3)对外商以设备投资而进行的资本价格鉴定也因立法不严(包括出具商检、验资等方面的证明)而出现许多漏洞。〔21〕

4.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外商来华投资是要利用原料、廉价劳动力和市场获取在本国得不到的丰厚原利润。而我国则要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快国家经济建设过程。由于双方的目的没有通过产业政策加以协调,造成投资方向和重点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与产业结构调整相悖。〔22〕

5.招商引资急于求成。一是引进项目急于求成,对外商良莠不分,上当受骗者屡见不鲜。二是单纯追求项目数量。一些地区三资企业不少,但外商投资额5—10万美元的占有50%以上,档次低,结构不合理。 三是竞相放宽优惠政策。不少地方为局部利益,竞相越权,出台了一些比国家更加“优惠”的土政策,既引发了“内战”,自己也失去了主动权,使外商奇贷可居,形成“卖方”市场,无限制地提出不合理要求。〔23〕

四、对策建议

1.换脑筋,转观念,端正指导思想。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因此,兴办三资企业要有发展眼光,坚决纠正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的倾向。要对外商的资信、拟合作项目的可行性、市场前景,以及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等问题经过确认之后,方可批准立项。同时,在观念上也必须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发展方式要从全面开花变为重点突破,二是引资手段要从以优惠政策为主转变为创造投资环境为主。〔24〕

2.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引进外商投资策略,正确引导外资投向。(1)贯彻落实产业倾斜政策。一是向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倾斜,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2)贯彻落实厂商倾斜政策。要向引进有实力、有诚意的外资倾斜,把引资重点从港澳台资转向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尤其以美国和西欧的跨国公司最为合适。〔25〕

3.应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目前,在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有没有必要去管的问题上,意见还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政府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管。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对这个问题应具体分析。独资企业其性质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内的资本主义企业,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合资和合作企业其性质属于国家资本主义,除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外,其国有资产必须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1 )对外商投资企业要依法管理。应尽快完成对现有法律、法规条款的补充、完善和修订,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制订和出台有关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条例及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合资企业的内部管理、现行体制、政策扶持、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同时对现有“三法”(合资法、合作法、独资法)进行补充和修订,解决其中的法制不健全、法律滞后性及连带责任等有关问题。一方面要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经营及其利益,另一方面取缔非法经营。〔26〕(2 )要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各监管部门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外商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如:外经贸部门要认真办理企业的合同、章程的审批、变更;简化进出口审批程序,改进进出口管理方式;合理公正地协调解决投资各方之间、劳资之间出现的矛盾与纠纷;建立外商投资咨询服务体系等。〔27 〕(3)国家应尽早建立统一的外商投资宏观管理机构,对三资企业专司管理,改变过去管理职能相对分散,各监督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的现象。

4.外商投资企业内部的管理也应加强。首先要选配具备现代管理素质的领导担任企业中方法人,建立有权威的指挥机构。其次要运用招标、竞争上岗等多种手段,选拔既有科学管理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中方人员,建立高效率的管理系统。同时要健全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强成本核定,产品作价等基础性管理。要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要严格审计制度,保证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盈利和亏损的真实可靠。〔28〕

5.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消除影响外商投资的思想疑虑。对今后涉及到新出台和行将调整的有关外商投资企业政策要审慎而行,切勿操之过急。同时,对确需出台有关政策事先要做好科学性、可行性的预测研究工作,防止因政策上的失误产生负面效应。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出台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收集动态反映,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9〕

另外,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应尽力做到依法维护企业职工利益;成立三资企业投诉调解中心,认真对待企业的投诉;大力培养现代管理人才,改善生态与环境等。

总而言之,三资企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我国多种经济成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已经从最初的量的扩张阶段进入了质的提高阶段。我们的政策导向应当积极引导外资顺应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资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抑制,才能使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得以更加健康地发展。

注释:

〔1〕丁延生:《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中国贸易报》1995年8月24日。

〔2〕俞毅:《我国三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商业经济与管理》1995年第4期。

〔3〕马洋:《我国三资企业呈现六大特点》,《中国企业报》1995年2月11日。

〔4〕丁延生:《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中国贸易报》1995年8月24日。

〔5〕俞毅:《我国三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商业经济与管理》1995年第4期。

〔6〕马洋:《我国三资企业呈现六大特点》、《中国企业报》1995年2月11日。

〔7〕俞毅:《我国三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商业经济与管理》1995年第4期。

〔8〕富元:《外商投资企业管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国际商报》1995年8月12日。

〔9〕翟丽萍、孙广营:《对“三资”企业别太大意》,《中国财经报》1995年6月4日。

〔10〕桑学成:《堵住:三资企业“亏损”暗流》,《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1月28日。

〔11〕杨斌:《三资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宏观中观及微观经济问题》,《经济与管理研究》1995年第3期。

〔12〕富元:《外商投资企业管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国际商报》1995年8月12日。

〔13〕《外商投资企业进入调整发展期》,《中国贸易报》1995年10月5日。

〔14〕富元:《外商投资企业管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国际商报》1995年8月12日。

〔15〕鸽子:《“三资”企业国资流失的又一“黑洞”》,《信息汇报》1995年4月19日。

〔16〕杨斌:《三资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宏观中观及微观经济问题》,《经济与管理研究》1995年第3期。

〔17〕同上。

〔18〕桑学成:《堵住:三资企业“亏损”暗流》,《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1月28日。

〔19〕俞毅:《我国三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商业经济与管理》1995年第4期。

〔20〕富元:《外商投资企业管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国际商报》1995年8月12日。

〔21〕同上。

〔22〕李启英:《切实解决三资企业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期。

〔23〕同上。

〔24〕李启英:《切实解决三资企业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期。

〔25〕丁宪浩、徐聪:《论合资战略的转换》,《中外企业报》1995年1月14日。

〔26〕富元:《外商投资企业管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国际商报》1995年8月12日。

〔27〕李清森:《管理:千条线与一根针》,《投资导报》1995年8月15日。

〔28〕李启英:《切实解决三资企业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期。

〔29〕富元:《外商投资管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国际商报》1995年8月12日。

标签:;  ;  ;  ;  ;  ;  ;  ;  

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综述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