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拮抗作用

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拮抗作用

孔素平[1]2003年在《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拮抗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采用先进的客观指标,观察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影响,即通过客观量化,规范化的对照性的研究,观测俞募配穴应用是否确实具有比单用俞穴或募穴更好的协同作用,亦或是具有拮抗作用。据此拟定观察30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分叁次分别观察针刺肺俞、中府、肺俞配中府叁个穴组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肺俞穴配中府穴组对肺功能的改善最明显,肺俞穴组次之,而中府穴组前后无显着性变化。这表明肺俞募配穴确实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的临床选穴及针灸的配穴组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孔素平, 单秋华, 董安梅[2]2004年在《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观察肺俞募配穴应用是否确实具有比单用俞穴或募穴更好的协同作用 ,亦或是具有拮抗作用。方法 :观察 30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 ,采用自身对照 ,分 3次分别观察针刺肺俞、中府、肺俞配中府 3个穴组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肺俞穴配中府穴组对肺功能的改善最明显 ,肺俞穴组次之 ,而中府穴组针刺前后无显着性变化。结论 :肺俞募配穴确实具有协同作用。

李晓亮[3]2016年在《基于UPLC-MS技术的针刺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轨道阱质谱(UPLC-Q- Exactive Orbitrap-MS)的技术和方法研究针刺合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血浆中内源性小分子(分子量<1000)代谢物的影响,探讨针刺合募配穴对效应物质基础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规律,为揭示针刺合募配穴治疗FD的代谢组学机制提供新的生物信息学依据和线索。方法1.FD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采用UPLC-Q- Exactive Orbitrap-MS代谢组学技术,通过与健康组比较,找出FD的血浆潜在生物标志物,利用MetPA平台分析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代谢途径。2.合募配穴治疗FD的代谢组学研究:分别采用针刺合募配穴、下合穴、募穴治疗FD,运用UPLC-Q- Exactive Orbitrap-MS代谢组学技术,通过与各组治疗前比较,找出各组FD患者在针刺治疗2个疗程(10天)、4个疗程(20天)后血浆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物标志物。3.各组血浆中差异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分析:以健康组的血浆标志物的均值含量为参考标准,对针刺合募配穴、下合穴、募穴治疗FD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血浆中的差异标志物的均值含量做整体比较,观察各标志物在各组中的均值含量变化趋势及变化规律,探讨针刺合募配穴对FD患者血浆代谢物的影响。结果1.与健康组相比,FD患者血浆中苯乙胺、(3R,7R)-1,3,7-Octanetriol含量明显下降(P<0.01);亚硝酸盐、2-苯乙酰胺、L-别异亮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2-己基甘油、4-羟基-L-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P<0.05);1-二氢吡咯—2—羧酸酸、D-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是F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FD疾病相关的代谢通路是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2.从针刺合募配穴(足叁里、中脘)治疗FD患者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的血浆中,共筛选出15个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志物(P<0.05),并成功鉴定10个,其中亚硝酸盐、2-苯乙酰胺、D-脯氨酸、L-别异亮氨酸在针刺合募配穴治疗后的血浆中均呈下调趋势;2-己基甘油、氨基丙二酸、1-吡咯啉-2-羧酸、4-羟基-L-谷氨酸、3-甲基组氨酸、12酮脱氧胆酸在针刺合募配穴治疗后的血浆中均呈上调趋势。针刺合募配穴治疗FD的相关调节通路是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3.从针刺下合穴(足叁里)治疗FD患者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的血浆中,共筛选出11个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生物标志物(P<0.05),并成功鉴定9个,其中亚硝酸盐、2-苯乙酰胺、D-脯氨酸、(3R,7R)-1,3,7-Octanetriol.L-异亮氨酸在针刺足叁里穴治疗后的血浆中均呈下调趋势;2-己基甘油、4-羟基-L-谷氨酸、12酮脱氧胆酸、烟酰胺在针刺足叁里穴治疗后的血浆中均呈上调趋势。针刺下合穴治疗FD的相关调节通路是苯丙氨酸代谢。4.从针刺募穴(中脘)治疗FD患者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的血浆中,共筛选出11个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志物(P<0.05),并成功鉴定10个,其中亚硝酸盐、2-苯乙酰胺、D-脯氨酸在针刺中脘穴治疗后的血浆中均呈下调趋势;2-己基甘油、氨基丙二酸、1-吡咯啉-2-羧酸、4-羟基-L-谷氨酸、3-甲基组氨酸、12酮脱氧胆酸、L-别苏氨酸在针刺中脘穴治疗后的血浆中均呈上调趋势。针刺募穴治疗FD的相关调节通路是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结论1.一系列代谢物的含量变化异常是FD患者血浆代谢物的共同特点,其中,血浆苯乙胺、亚硝酸盐、2-苯乙酰胺、2-己基甘油、4-羟基-L-谷氨酸、1-吡咯啉-2-羧酸、D-脯氨酸、(3R,7R)-1,3,7-Octanetriol.L-别异亮氨酸,是FD潜在的生物标志物。2.与FD疾病相关的潜在靶标通路可能是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3.针刺合募配穴治疗FD的代谢组学机制可能与调控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有关。4.针刺合募配穴、下合穴、募穴对FD疾病相关代谢标志物都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合募配穴的总体调节作用优于下合穴和募穴。

邹燕齐, 黄泳, 曾统军, 张贵锋, 李赣龙[4]2008年在《腧穴配伍协同和拮抗效应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腧穴的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近年来腧穴配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表明腧穴配伍在产生协同作用之外,还能够产生拮抗作用。协同作用的研究开展较多,对可能产生协同的机制也有神经信息学方面的探索,现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金睿, 丰芬, 李西云, 刘罗冀, 李勤[5]2014年在《俞募配穴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检索出近10年关于俞募配穴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俞募配穴的应用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临床上两者配伍应用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的设计、完成更多科学合理的关于俞募配穴的临床研究,对阐释其经典配伍及发挥协同作用的机制研究将大有裨益。

汪家柔[6]2009年在《艾灸肺俞、肝俞穴对穴位电流及相关脏器钙离子分布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艾灸肺俞、肝俞穴,观察穴位施灸后钙离子在相关脏腑之间的分布调配及相关穴位电流变化规律,研究“穴脏相关”的非线性规律,探讨“一穴多脏”的内涵,为临床科学选穴、配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及实验叁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10天组、肺俞10天组、LPS组、肺俞LPS组及肝俞LPS组;实验二除上述组别外,增加空白45天组、肺俞45天组两组,以上每组均为8只大鼠。肺俞10天组、肺俞45天组、肺俞LPS组及肝俞LPS组分别连续灸两侧肺俞、肝俞穴各十天。空白10天组、空白45天组、LPS组同样抓取但不施灸。空白10天组、肺俞10天组、LPS组、肺俞LPS组及肝俞LPS组于第11天取材;空白45天组于空养45天后、肺俞45天组于艾灸肺俞10天继续空养35天后取材。取材前6小时LPS组、肺俞LPS组及肝俞LPS组均于腹腔注射LPS造成大鼠急性炎症反应,其后每小时测量一次穴位电流及体温。注射LPS后6小时腹主动脉取血,并取肺、肝、脾、肾、心组织进行钙离子含量测定。观察艾灸肺俞、肝俞穴后七组五脏、血清钙离子含量及体表相关穴位的电流变化情况。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实验期间大鼠未有死亡。肺俞45天组、肺俞10天组、肺俞LPS组及肝俞LPS组之艾灸穴位在灸后出现皮肤潮红及灸疤并逐日加重,且四组之精神、活动度、毛色均较空白45天组、空白10天组及LPS组为佳。肺俞LPS组、肝俞LPS组及LPS组叁组于腹腔注射LPS后逐渐出现活动减少、蜷缩无力、毛竖少泽、口唇青紫、皮肤及尾部发硬、腹式呼吸及腹泻的现象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其中LPS组注射LPS后反应均较肺俞LPS组、肝俞LPS组严重。LPS组、肝俞LPS组在腹腔注射LPS后2 h肛温<36℃,肺俞LPS组在腹腔注射LPS后3h肛温<36℃。提示大鼠已产生急性炎症反应。此时其他组一般情况较注射LPS之叁组为佳;肺俞LPS组、肝俞LPS组又较LPS组为佳。(2)左肺俞穴电流变化情况:左肺俞同一组内不同时点比较:LPS组注后5h与注后1h相比左肺俞电流下降,有显着性差异。肺俞LPS组注后1h、3h、4h、5h与注前相比电流均下降,其中注后1h有显着性差异,其余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注后4h、注后5h与注后2h相比电流下降,有显着性差异。左肺俞同时点不同组间比较:注射LPS前:肺俞组与肺俞LPS组两者之注射前电流均值都显着高于其他组。肺俞组、肺俞LPS组与空白组、肝俞LPS组、LPS组相比电流较高,有显着性差异。注射LPS后2h:肺俞组与空白组、肝俞LPS组、LPS组相比电流较高,有显着性差异。注射LPS后3h:肺俞组与肝俞LPS组相比电流较高,有显着性差异。注射LPS后5h:肺俞组与LPS组相比电流较高,有显着性差异。左肺俞注射LPS后各时点减注射LPS前之电流差值同一组不同时点比较:肺俞LPS组注后5h-注前与注后2h-注前相比负差值更大,有显着性差异。左肺俞注射LPS后各时点减注射LPS前之电流差值同时点不同组间比较:注射LPS后4h-注射LPS前:肺俞LPS组注后4h-注前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空白组有非常显着性意义,LPS组有显着性意义。注射LPS后5h-注射LPS前:肺俞LPS组注后5h-注前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肝俞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空白组有非常显着性意义,其余有显着性意义。LPS组注后5h-注前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显着性意义。(3)右肺俞穴电流变化情况:右肺俞电流同一组内不同时点比较:LPS组:注后5h与注前、注后1h相比右肺俞电流均下降,有显着性差异。肺俞LPS组:注后1h、2h、3h、4h、5h与注前相比右肺俞电流均下降,其中注后2h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其余有显着性差异。右肺俞同时点不同组间比较:注射LPS前:肺俞组、肺俞LPS组与空白组、LPS组、肝俞LPS组相比右肺俞电流较高,有显着性差异。(与左肺俞相同)注射LPS后1h:肺俞组与空白组相比电流较高,有显着性差异。注射LPS后2h:肺俞组与空白组、LPS组、肺俞LPS组、肝俞LPS组相比电流均较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注射LPS后3h:肺俞组与LPS组、肺俞LPS组、肝俞LPS组相比右肺俞电流均较高,其中肝俞LPS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其余有显着性差异。注射LPS后4h:肺俞组与LPS组、肺俞LPS组、肝俞LPS组相比电流均较高,其中LPS组有显着性差异,其余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注射LPS后5h:LPS组与空白组相比右肺俞电流较低,有显着性差异。肺俞组与LPS组、肺俞LPS组、肝俞LPS组相比右肺俞电流均较高,其中LPS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其余有显着性差异。右肺俞注射LPS后各时点减注射LPS前之电流差值同一组不同时点比较:LPS组:注后5h-注前与注后1h-注前相比负差值更大,有显着性差异。肺俞LPS组:注后5h-注前、注后4h-注前与注后2h-注前相比负差值更大,有显着性差异。右肺俞注射LPS后各时点减注射LPS前之电流差值同时点不同组间比较:注射LPS后1h-注射LPS前:肺俞LPS组注后1h-注前之右肺俞电流差值与LPS组、肺俞组、肝俞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LPS组有非常显着性意义,其余有显着性意义。注射LPS后2h-注射LPS前:肺俞LPS组注后2h-注前之右肺俞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LPS组有显着性意义,其余有非常显着性意义。肝俞LPS组注后2h-注前之右肺俞电流差值与肺俞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显着性意义。注射LPS后3h-注射LPS前:肺俞LPS组注后3h-注前之右肺俞电流差值与空白组、LPS组、肺俞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肺俞组有显着性意义,其余有非常显着性意义。注射LPS后4h-注射LPS前:肺俞LPS组注后4h-注前之右肺俞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LPS组、肝俞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肝俞LPS组有显着性意义,其余有非常显着性意义。注射LPS后5h-注射LPS前:肺俞LPS组注后5h-注前之右肺俞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肝俞LPS组、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LPS组有显着性意义,其余有非常显着性意义。LPS组注后5h-注前之右肺俞电流差值与空白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显着性意义。(4)左肝俞穴电流变化情况:左肝俞同一组内不同时点比较:LPS组:注后2h、3h、4h、5h与注前相比电流均下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注后2h、3h、4h、5h与注后1h相比电流均下降,其中2h、5h有非常显着性差异,3h、4h有显着性差异。肺俞LPS组:注后1h、2h、3h、4h、5h与注前相比电流均下降,其中注后2h有显着性差异,其余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肝俞LPS组:注后2h、3h、4h、5h与注前相比电流均下降,其中2h、4h有非常显着性差异,3h、5h有显着性差异。左肝俞同时点不同组间比较:注前:肺俞LPS组与空白组相比电流较高,有显着性差异。肝俞LPS组与空白组、肺俞组、LPS组相比电流均较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注后1h:肝俞LPS组、LPS组与肺俞LPS组相比电流均较高,有显着性差异。注后2h:LPS组、肺俞LPS组、肝俞LPS组与空白组、肺俞组相比电流较低,其中LPS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其余有显着性差异。注后5h:LPS组、肺俞LPS组与空白组相比电流较低,有显着性差异。左肝俞注射LPS后各时点减注射LPS前之电流差值同一组不同时点比较:LPS组:注后2h-注前、注后3h-注前、注后5h-注前与注后1h-注前电流差值相比负差值更大,其中注后2h-注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其余有显着性差异。左肝俞注射LPS后各时点减注射LPS前之电流差值同时点不同组间比较:注后1h-注前:肺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空白组有非常显着性意义,其余有显着性意义。肝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显着性意义。注后2h-注前:肺俞LPS组、肝俞LPS组、LPS组注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非常显着性意义。注后3h-注前:肺俞LPS组、LPS组、肝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肝俞LPS组有非常显着性意义,其余有显着性意义。注后4h-注前:肺俞LPS组、肝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非常显着性意义。肺俞LPS组、肝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肺俞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显着性意义。注后5h-注前:肺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非常显着性意义。肝俞LPS组、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非常显着性意义。肝俞LPS组、LPS组之电流差值与肺俞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显着性意义。(5)右肝俞穴电流变化情况:右肝俞同一组内不同时点比较:LPS组:注后2h、注后3h、注后4h、注后5h与注前相比电流均下降,有显着性差异。肺俞LPS组:注后1h、2h、3h、4h、5h与注前相比电流均下降,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注后4h与注后2h、注后3h相比电流均下降,有显着性差异。右肝俞同时点不同组间比较:注后1h:肝俞LPS组与空白组、肺俞LPS组、LPS组相比电流均较高,其中LPS组有显着性差异,其余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肺俞组与肺俞LPS组相比电流较高,有显着性差异。注后2h:肺俞组与LPS组相比电流较高,有显着性差异。右肝俞注射LPS后各时点减注射LPS前之电流差值同一组不同时点比较:肺俞LPS组:注后4h-注前与注后1h-注前、注后2h-注前、注后3h-注前相比电流负差值更大,有显着性差异。注后5h-注前与注后2h-注前相比电流负差值更大,有显着性差异。肝俞LPS组:注后4h-注前与注后1h-注前相比电流负差值更大,有显着性差异。右肝俞注射LPS后各时点减注射LPS前之电流差值同时点不同组间比较:注后1h-注前:肺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LPS组、肝俞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空白组有显着性意义,其余有非常显着性意义。注后2h-注前:肺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空白组有显着性意义,肺俞组有非常显着性意义。肝俞LPS组、LPS组之电流差值与肺俞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有显着性意义。注后4h-注前:肺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LPS组有显着性意义,其余有非常显着性意义。注后5h-注前:肺俞LPS组之电流差值与空白组、肺俞组、LPS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LPS组有显着性意义,其余有非常显着性意义。(6)各脏器及血清钙离子含量变化:各组同组中之血清Ca~(2+)与肺、肝、心、脾、肾相比均较高,有极显着性差异(P<0.001),而肺、肝、心、脾、肾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肺:肺俞10天组与肺俞45天组、空白10天组、肝俞LPS组相比肺中Ca~(2+)均较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肺俞10天组与LPS组相比肺中Ca~(2+)较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肝:肺俞10天组、肝俞LPS组与空白10天组相比肝中Ca~(2+)较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肾:LPS组、肝俞LPS组与空白45天组相比肾中Ca~(2+)较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清:肺俞10天组、LPS组、肺俞LPS组、肝俞LPS组与空白45天组相比血清Ca~(2+)均较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7)艾灸肺俞、肝俞穴对大鼠体温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LPS前后,不同时间段的体温变化如下:LPS组:注后6h与注前、注后5h相比温度较高,有显着性差异。注后6h与注后2h、注后3h相比温度较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肺俞LPS组:注后5h、6h与注前相比温度较高,有显着性差异及非常显着性差异。注后6h与注后1h、注后2h、注后3h、注后4h相比温度较高,有显着性差异。肝俞LPS组:注后5h、6h与注后2h相比温度较高,有显着性差异及非常显着性差异。注射LPS后2h:肝俞LPS组与空白组相比温度较低,有显着性差异。注射LPS后6h:LPS组与空白组相比温度较高,有显着性差异。温度差:LPS组:注后6h-注前与注后2h-注前相比正差值较大,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注后6h-注前与注后3h-注前相比正差值较大,有显着性差异。肝俞LPS组注后6h-注前与注后2h-注前相比正差值较大,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艾灸肺俞、肝俞穴对穴位电流变化的影响:1.1艾灸肺俞、肝俞穴对大鼠的整体状态有积极的影响。腹腔注射2mg/kg LPS可对大鼠造成急性炎症反应,影响大鼠的整体状态,而预先艾灸处理可以起到保护或加强大鼠抵抗内毒素的作用。1.2空白组体表穴位电流呈平缓的非线性规律性动态变化。1.3.艾灸肺俞穴可显着提高肺俞穴电流,艾灸肝俞穴可显着提高肝俞穴电流,且分别艾灸肺俞、肝俞穴可影响其他五脏背俞穴的电流。提示艾灸背俞穴后穴位生物电流增加除了存在穴位特异性相关外,还对其他背俞穴的电流存在非线性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提示刺激穴位存在“穴脏相关”、“一穴多脏”之非线性作用。而此非线性特性存在一定的规律,部份符合五行理论中的生克关系。1.4腹腔注射LPS后五脏背俞穴电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LPS对于肺、肝、脾、肾、心的经气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出LPS对机体各脏器的影响亦为非线性作用。由于经络穴位内连腑脏,因此所致的损伤程度可以藉由测量背俞穴上的电流值得知,体现中医学说中“由表知里"、“以象测证”、“知外而揣内”的精神,也提示背俞穴可以较敏锐地反应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1.5艾灸穴位及LPS致炎作用下,五脏背俞穴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同时给予穴位一个艾灸的(调整)刺激并给予一个病理的(LPS)刺激时,机体各脏器在两种非线性因素的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线性的影响作用。1.6五脏背俞穴与原穴相比,其对于艾灸及LPS刺激下穴位电流的变化幅度较大,提示五脏背俞穴与原穴相比,更能敏感地反应艾灸作用及LPS的急性损伤刺激对机体的影响。2.艾灸肺俞、肝俞穴对血清及五脏钙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2.1空白组钙离子游离在血清中的含量最多,五脏中均有钙离子但含量不同,一般为脾最多,心最少。而艾灸效应和LPS作用都能影响血清及脏器中钙离子的含量变化。随着大鼠年龄增加,肾中钙离子有降低的趋势。2.2艾灸正常大鼠肺俞对肺中钙离子含量影响最为显着,艾灸肺俞能使肺脏吸引钙离子造成钙离子的富集,而对其五行我生之肾及我克之肝亦存在较明显的Ca~(2+)富集影响。艾灸正常大鼠肺俞穴对肺中钙离子聚集的近期效应明显,但后效应不明显。2.3在LPS所致急性炎症作用下,肝中钙离子升高,肾中钙离子降低,分别艾灸肺俞、肝俞穴对肾中钙离子的降低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艾灸肺俞的作用大于灸肝俞穴。2.4在LPS所致急性炎症作用下,艾灸肺俞、肝俞穴都能起到使肺中钙离子聚集的作用,而灸肺俞的作用大于灸肝俞穴。2.5艾灸肺俞对肺、肝、肾的钙离子聚集作用较显着;艾灸肝俞则对肝、脾、肺的钙离子聚集作用较显着。3.艾灸肺俞、肝俞穴对大鼠体温的影响:3.1空白组生理体温呈动态平稳的规律变化。3.2 LPS所致急性炎症反应在体温表现为升高,而艾灸肺俞、肝俞穴都能抑制LPS所致体温升高的表现。在注射LPS后1h~3h艾灸肺俞穴的作用较肝俞大,而在注射LPS后4~6h,艾灸肝俞穴则表现出更好的防御效应。3.3各组体温的在各时点变化特点与电流变化相似,其相关规律仍需近一步研究。

王华, 梁凤霞[7]2011年在《腧穴配伍研究思路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腧穴配伍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对腧穴配伍效应和机制的研究一直是针灸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而腧穴配伍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发挥穴位的协同作用,以增强临床疗效为宗旨。本文在分析腧穴配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腧穴配伍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和展望,以期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吴春晓, 曲姗姗, 张继苹, 张少群, 李志鹏[8]2013年在《腧穴配伍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腧穴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分别对腧穴配伍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均表明腧穴的配伍能起协同作用,并通过脑功能区激活状况、脊髓层面的研究阐明了腧穴配伍的中枢机制所在。因此,对腧穴配伍协同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研究的总结,能更好地指导腧穴配伍方法的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张丹华[9]2013年在《俞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GAS和GHR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和单用背俞穴、单用腹募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血浆胃泌素(gastrin, GAS)和促生长素(ghrelin, GHR)的影响,探讨俞募配穴胃肠调节协同效应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4例FD患者和40例健康受试者。将54例FD患者随机分为A、B、C叁个组,每组18例。A组取胃俞穴、B组取中脘穴、C组取胃俞募配穴,叁组均进行20次的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和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 NDLQI)评分表评价叁种用穴方案的治疗效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针刺前后血浆GAS和GHR的浓度,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探讨胃俞募配穴胃肠调节协同效应的部分作用机制。结果:1、叁种选穴方案针刺治疗FD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叁组受试者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2)叁种用穴方案针刺治疗均可明显降低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P<0.05),提高NDLQI评分(P<0.05);叁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叁种用穴方案针刺对FD患者血浆GAS和GHR的影响(1)FD患者血浆GAS和GHR水平较健康者显着降低(P<0.05);(2)组内比较的结果显示:针刺胃俞穴能明显升高血浆GAS水平(P<0.05),但对血浆GHR的影响不明显(P>0.05);针刺中脘穴能明显升高血浆GHR水平(P<0.05),但对血浆GAS的影响不明显(P>0.05);针刺胃俞募配穴既能明显升高血浆GAS水平(P<0.05),又能明显升高血浆GHR水平(P<0.05)。(3)组间比较的结果显示:针刺胃俞募配穴与单用胃俞穴和单用中脘穴对血浆GAS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募配穴与单用中脘穴和单用胃俞穴对血浆GHR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俞募配穴组改善更为显着。结论:1、针刺胃俞穴能改善血浆GAS水、平,针刺中脘能改善血浆GHR水平,针刺胃俞募配穴可同时调节血浆GAS和GHR水平,且较单用中脘穴和单用胃俞穴更为显着地调节血浆GHR水平。2、针刺胃俞募配穴整合并部分增强了单用胃俞穴和单用中脘穴对胃肠激素的调节效应,这可能是胃俞募配穴发挥胃肠调节协同效应的重要机制之。

任蓉[10]2007年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慢性炎症。估计我国人群中成人慢性胃炎患病率为5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有一定认识,但治疗缺乏特异性,而且临床症状并不能有效缓解。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很多,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疗效好,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显出独特优势。导师庄礼兴教授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以俞募配穴为主辩证论治,经临床观察疗效显着。为了克服中医辩证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量化治疗效果,分极定量分析,本课题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胃肠道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评价临床疗效,SF-36量表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研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的病例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主穴为中脘、胃俞、足叁里。脾胃虚弱加脾俞、章门,温针灸;肝胃不和加肝俞、期门,电针。每日1次,每治疗5日休息2日。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胃肠道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及SF-36量表,设计调查问卷,治疗前后分别填写。临床试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汇总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治愈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率为10.00%,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对上腹胀、胃脘痛、食少纳呆、暖气、大便异常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对泛酸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对患者的躯体职能(RP)、情感职能(RE)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对患者的躯体功能(P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感(GH)、生命活力(VT)、社交功能(SF)、心理健康(MH)的改善,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健康效用值的提高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Hp清除率方面,差异有显着性,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俞募配穴为主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不仅能显着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无副作用和明显耐药性,安全可靠,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拮抗作用[D]. 孔素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

[2]. 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的观察[J]. 孔素平, 单秋华, 董安梅. 中国针灸. 2004

[3]. 基于UPLC-MS技术的针刺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代谢组学研究[D]. 李晓亮.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

[4]. 腧穴配伍协同和拮抗效应研究概述[J]. 邹燕齐, 黄泳, 曾统军, 张贵锋, 李赣龙.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5]. 俞募配穴的临床研究进展[J]. 金睿, 丰芬, 李西云, 刘罗冀, 李勤. 四川中医. 2014

[6]. 艾灸肺俞、肝俞穴对穴位电流及相关脏器钙离子分布的影响研究[D]. 汪家柔.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7]. 腧穴配伍研究思路探析[C]. 王华, 梁凤霞.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 2011

[8]. 腧穴配伍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吴春晓, 曲姗姗, 张继苹, 张少群, 李志鹏. 上海针灸杂志. 2013

[9]. 俞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GAS和GHR的影响研究[D]. 张丹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 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D]. 任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标签:;  ;  ;  ;  ;  

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拮抗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