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厌学原因,激发内部动力论文_施发明

探究厌学原因,激发内部动力论文_施发明

施发明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中心小学 441122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我们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辛勤播种,期冀收获。在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辅考的各个环节上,我们不惜下功夫、花气力,但最让人苦恼的是任你方法用遍、口舌费尽,而好多学生如煮芋头般不进油盐,甚至中途而归。这种厌学、辍学的沉重现实,是我们执教者最难解的一道难题。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呢?我们在教学中探索着,现就探究厌学之因,激发内部动力这方面谈点体会。与同行共勉。

学生的厌学情绪是由什么而触发的呢?

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家庭、教师各方面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都有一定的影响。

从学生来看,他们在升学率、考试成绩以及自身求胜或虚荣心理的重压下,整天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漫游在无数个45分钟里,即永远像迷了航的小船,不知道该向哪儿漂游。就连一些“尖子生”竟也会不明不白地来一句:“我们天天学的写的,究竟是为什么?有什么益处?”优生尚且如此,那么学习、思想都不大激进的后进生呢?“学他个鬼,读书无用,不如天天混”,或是“不是个毕业证,我早就不读了”,更是常在嘴边挂。学生是船可他们无帆啊,船出海了,但中途遇到了雾,他们需要航标啊!

再谈社会,商品经济的不发达,造成了我国人才知识价值远远低于其真正的价值,一度兴起的“文凭热”突然降温,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屡见不鲜,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知识贬值了”。这些对于接触社会不多还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做生意赚钱比读书来得快得多,况且读到大学也不一定能分个好工作。他们只是用一种简单的目光去看待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殊不知今天的“厌学”种子明天会结出怎样的恶果。

当今,“望子成龙(成凤)”乃是家长们的心愿。在农村,不少家长关心的是学生是否能跳出“农门”,关心的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分”就成了家长、学生的命根,使得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在学习中缺乏动力。更有不少家长,不惜让孩子脑袋空空,把他们拉到集市农市,从考场上拉到了市场工厂。金钱具有诱惑力,特别是对孩子,厌学情绪也慢慢滋长了,他们不愿再进教室,不想再上考场。一次考试中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完成了题目:我不想上学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多可怕啊,我们真想像鲁迅那样“呐喊”一声:救救孩子。

而就教师来说,由于本地经济发展与福利待遇的发放实在是不够协调,工资不拖就欠,生活的确清贫,昔日的“臭老九”变成了今日的“穷老十”。虽然大家尽力去做到为人师表,但偶尔厌教同样也会导致学生厌学。再加上为了应付月考、中考等加大训练内容,提高教学速度,也使有些学生觉得知识如山似海,不可攀探;还有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更是让学生有了心理障碍,厌学、辍学之情便是油然而生。

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的理想,唤醒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影响着学习活动的发生、进展和结果。为了激发学习动机,我经常借助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向学生介绍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感受学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时结合名人名事如童第周、袁隆平、张海迪等,教育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创造财富”,从而唤醒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使之信心百倍地勤奋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法,使学生视学习为乐事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的主动力。有了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喜爱的情感,并能满怀激情地去积极、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寻找学生的兴奋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挂图、投影、模型、课件等直观教具,加之有关有趣的小故事、小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们还要善于运用探究性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同时善于运用自己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娓娓动听的讲解、惟妙惟肖的表情等,让学生寓学习于快乐之中,他们就会好学乐学、学而不厌,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三、创设成功的机会

教学中,我们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批改和个别辅导等各个环节,既要注意把知识分为优、中、低之类,也要注意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层,施教过程中分类辅导、提问,时常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带信心,以信心促成功,调动学习动机。要时时激励他们:你能行,你能成功。只要努力,定能成功。要激发学生的成功感,从而增强获取成功的信心。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方面做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更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以求更多的教育成功。

论文作者:施发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探究厌学原因,激发内部动力论文_施发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