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思考论文_陈加万

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思考论文_陈加万

(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梭罗小学校 广安 638017)

【摘 要】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也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呼唤着教育的创新,创新教育呼唤着新型教师。本文从如何做一名新型的教育工作者和实现创新教育的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

当前,我国正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仍然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此,本文从具体的教学实际出发,对当前在思品教育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提出几点看法,以作探讨。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今天,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文化思想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吸收现代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新教材,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还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懂得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能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相融,具备科学的教育思想,同时还要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学工作能符合并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要有敏锐的眼光,要用新思想新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自己具备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指导学生树立新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二、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是,一提到创新,好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与自己没有缘分的特殊存在,望而生畏,认为创新的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超人,对创新有一种神秘感。我们不能一提到创新都要像科学家和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学生的新思想,新解题思路、新观念作文等都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体现。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1、教中求奇——启迪学生创新探索

好奇心是创新的“种子”,是创造发明的起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呢?

首先要抓住教学中许多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其次教师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关注他们吃惊的事,关注他们的想法和发现,教师要善于旁征博引,把引人入胜的寓言或事例,脍炙人口的诗歌,美妙动听的音乐等融入于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奇的感觉,新奇的体验,新奇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萌动创造意识,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作好心理铺垫。如讲“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这节时,我首先出示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漫画,再让学生读懂漫画后回答问题。从“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有水喝”,但漫画所示的“有水喝”的方法(三个和尚抬水喝)是事倍功半的事。请你提出一个团结、高效的方法,让三个和尚不仅有水喝,甚至有喝不完的水,用文字表述或图示描述均可。这一问题提出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群情激场的教室变得更加喧闹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制定一个挑水的时间表,让三个和尚严格按制度轮流挑水”; 有的的说;“买一台电动机直接把水抽到庙门口”;有的说:“三个和尚都去,每人挑一段路程”,等等。学生精彩的发言说明通过引人入胜的寓言和设置疑问情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展示。

2、问中求异——促发学生创新激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说明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我认为教师的发问技巧是培养学生独创性的关键,其基本原则是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不盲目从众,提倡有自己的感受,有独到的见解,这类问题较易引起学生应用想象力而产生不平凡的回答,也易适应学生个性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讲:“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时,可以设置:“为了节约资源,你有哪些好的金点子?”由于答案是多元的,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尽量向外发散,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拘泥于课本,产生出突破常规的答案,让学生各显神通,开拓新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产生很多新的见解。

可见,强化开放性问题的训练,进行一题多变,一材多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多项训练,在培养学生学会对具体事例,具体材料进行聚合发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学中求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应多给学生提供创新尝试的条件和探索的机会,组织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如辩论、讲故事、演小品.主题班会和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才易发现问题,也只有在实践中才易解决问题。人类历史上的发明创造无不是实践的结果。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创新素质系统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形成精湛的创新技巧,取得创新的实际效果。如在学习了八年级“做大自然的朋友─小年在行动”这一内容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开展实践宣传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学生以制作“环保袋”的形式,教育人类少制造白色污染;有的学生以漫画创作的形式针砭时弊,宣传环保,发人深思;也有学生以落叶制作书签,教育他人不用纸贺卡,以保护森林;也有学生以“地球在哭泣”为专题,制作手抄报,宣传环保;还有的借校园之声大力宣传环保知识,以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等等。学生的环保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大大超乎我的想象。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学生的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潜能,它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教育者的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开发。

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对祖国未来的期盼,除旧布新,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建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使之滋生创造欲望、启迪创造思维、训练创造智能、磨砺创造意志。同时,突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意加强学科内外知识联系,加强教学与生活、社会、科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鼓励学生手脑并用,标新立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论文作者:陈加万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思考论文_陈加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