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化瘀消痛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论文_李谦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自制化瘀消痛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化瘀消痛散,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10例,改善16例,总有效率为96.3%,与对照组75.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5,P=0.029);用药前两组炎性包块和盆腔积液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014、0.004,P=0.561、0.611);用药后观察组炎性包块与盆腔积液明显减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0、5.723,P=0.040、0.017)。结论:在中药保留灌肠基础上联合自制化瘀消痛散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症状,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化瘀消痛中药;灌肠治疗;疗效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中医将其纳入“热疝”、“带下”以及“痃瘕”等范畴,本病好发于流产或者产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下腹部不适等等。慢性盆腔炎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本研究主要研究分析自制化瘀消痛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妇科收治的5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7.6±4.1)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2.9±0.4)年。根据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27例,两组一般资料分布均衡(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中药灌肠,方用毛冬青、银花藤各20g,黄芪15g,莪术、三棱各10g,加水慢火煎熬,滤渣取液80ml。灌肠药液温度维持在39~41℃,保留1h,每天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化瘀消痛散,方用天花粉、黄柏、土茯苓、泽兰、败酱草、乳香、丹参、红花、苍术、白芷、没药、大黄、香附,于80℃以下环境中干燥粉碎,过80目筛,加入适量白酒和开水将药粉调成糊状,热敷于下腹部,反复熨烫直至降温。每天2次,每疗程10d,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结合文献[2~3]制订疗效评价标准,共分为痊愈、改善、无效三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改善率之和。另统计两组盆腔积液以及炎性包块消退率。

1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分别通过样本t、皮尔斯卡方χ2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行检验,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痊愈10例,改善16例,总有效率为96.3%,与对照组75.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包块与盆腔积液变化情况对比

用药前两组炎性包块和盆腔积液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观察组炎性包块与盆腔积液明显减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包块与盆腔积液变化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中医学临床认为,慢性盆腔炎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郁滞下焦、气滞血瘀,临床症状包括湿热瘀结、寒湿凝滞、瘾结痞块等等。既往不少文献采用多种中医学方法进行治疗,包括外敷促透型中药、中药保留灌肠、针灸、中药外用、采用活血化瘀药物灌肠、中医内外方法联合等等,不同方案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4~5]。

本次研究在中药保留灌肠的同时采用自制化瘀消痛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其中化瘀消痛散中天花粉、白芷以及败酱草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以及除湿止带的功效;乌药、丹参以及赤芍等药可化瘀消肿、活血养血,对于女性气滞血郁证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大黄与黄柏均可清热燥湿,药理学研究发现二者抗病毒作用较强,可显著抑制细菌、真菌,杀灭滴虫;没药、香附、红花、土茯苓以及乳香诸药具有活血消肿的效果,可刺激内啡肽分泌提高患者痛阈值,发挥止痛效果。从表1、2数据分析来看,观察组痊愈10例,改善16例,总有效率为96.3%,与对照组75.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5,P=0.029);用药后观察组炎性包块与盆腔积液明显减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0、5.723,P=0.040、0.017),说明自制化瘀消痛散与中药保留灌肠双管齐下,效果更为显著,内外结合给药可有效抑制炎症渗出,加快炎性包块吸收,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案。

综上所述,在中药保留灌肠基础上联合自制化瘀消痛散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症状,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海霞,谷晓芬,刘雁峰.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05):40-43.

[2]文惠方,任芳,徐厚谦,吴红彦,胡继宏. 中药灌肠和口服2种给药途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评价[J]. 西部中医药,2014,27(02):76-80.

[3]彭君华,陈鹏典,王玲,于海波,皮敏,贝剑宏,杨卓欣. 热敏灸任督脉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5,31(01):11-13.

[4]徐拥军. 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2038-2039.

[5]井鑫鑫.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盆腔康复操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护理效果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论文作者:李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自制化瘀消痛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论文_李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