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试题与高考试卷的密切关系_高考论文

热试题与高考试卷的密切关系_高考论文

谈热点试题与高考文综的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试题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X"高考模式自1999年在我国个别省区试点,到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其间仅三四年的时间,这项以倡导素质教育、考核学生能力为出发点的考试模式已赢得全社会的普遍认同。该高考模式在试卷上的最大表现就是“现实性”非常鲜明,时代气息浓厚,与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紧密,尤其是文综高考试卷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热点试题的概念、类别

热点试题顾名思义就是引用人们近期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为素材而设计的试题。近期有多长,何为社会热点,高考考试说明中没有涉及这两个要点,教育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师生认为近期就是近一年时间,即从上次高考命题时间(每年4~5月)到本次高考命题时间,社会热点就是经常在电视、报刊中看到听到的事件。这种想当然的观点使很多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以致许多考生觉得自己复习的热点试题怎么总是落空,甚至觉得文综高考试卷难以捉摸,与现实结合不够紧密。

关于高考热点试题,笔者曾请教过国家考试中心张亚南处长,她说历年的文综试卷都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许多人感觉与现实结合不紧其实是一种错觉:一是对热点试题的概念不清,对热点试题中“近期”和“社会热点”的理解过于狭隘;二是对自己的判断预期过高,猜题情结较重。高考试题之所以权威,就是因为它的立意高,构思巧,不超范围也不会让大多数人猜到。

张亚南处长对热点试题的看法高屋建瓴,简明而准确地说出了考生对热点试题认识的两大误区。由此笔者认为:热点试题中的“近期”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要根据热点问题的不同内容而定,如时事问题的“近期”一般指一年时间,如国际局势、国家大事、地区冲突等;而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问题的“近期”,时间就长得多,如水土流失、自然保护、西部开发、经济一体化、克隆和基因技术等,就可能包含近几年发生的事情。“社会热点”这个概念的范围很广,它不仅包括人们日常在各种媒体中感受到的新闻事件,而且还包括与此相关的人物和地区发生的事件等。如西部开发这个热点问题,除包含人们普遍认同的西部经济发展、环境资源保护外,还包含人们常忽视的西部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甚至包含西部相邻地区与开发的有关事件,以及国外的边疆开发等事件。根据文综高考试卷中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特点,笔者认为文综热点试题有三种分类方法:一是按学科属性将热点试题分为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内热点试题和跨学科热点试题;二是按试题内容将热点问题分为时事、经济、教育、人文、环境等专题热点试题;三是按关注程度将热点问题分为显性热点试题和隐性热点试题,显性热点试题又可分为密切关注、重点关注、一般关注三个级别,隐性热点试题则通常不易关注。在这三种分类方法中,最让人迷惑的是最后一种分类,关注程度高的热点问题,容易被考生猜题,而高考试卷就会有意回避它们。今年高考试卷采用的热点试题又会成为第二年的关注对象,于是新一年高考试卷又回避它们。所以,热点试题关注程度的高低与其在文综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概率,往往不成正比。

二、文综高考热点试题的特点

文综高考热点试题的最大特点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回避显性的社会热点问题,也不忽视隐性的社会热点问题。热点试题具有开放性,往往以人文的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质疑设问,要求学生提取有效的信息,运用地理、历史、政治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分析、论证。跨学科综合热点试题的综合性强,注重自然、合理、有机地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从而比较全面和有效地考查考生从不同学科角度,以及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热点试题,常以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为背景材料来命题,如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中国加入WTO、党的十六大召开、国家社会保障,以及中东问题、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反恐问题等,这些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养成勤读书、常看报的好习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地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历史热点试题注重选取与当前有关的重要历史知识为命题素材,既充分考查了考生的认知水平,又突出了中学历史的主干知识和受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我国人口政策、民族自治政策、儒家思想的变化、祖国统一和对台关系、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这些都是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国家统一结合紧密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等历史和现实问题,从而使考生鉴古明今,学以致用。

地理热点试题注重基础性知识、技能、观念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立足于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结合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考查学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体现正确的学习导向。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西部开发、三峡建设、南水北调等,这些重大的事件,都包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都和地理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地理热点试题重视理论知识与具体区域的结合,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重视学科内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联系、渗透和影响,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利用各地气象台、水文站测量的数据分析近几年关注的沙尘暴问题,大气、河流污染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等。地理热点试题重视地图的功效,以此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体现地理学独有的特色,突出了地理学的地图语言功能。如利用等高线图分析当地退耕还林、发展经济的利弊,利用城市布局图分析城市发展和环保问题。

三、2002年文综高考热点试题举例

2002年文综高考试卷的“现实性”很突出,涉及诸多热点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留意并关注自然和社会现象。如地理试题涉及到了本学科的环境问题、国土资源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历史试题也比较注意热点问题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用“北宋东京商业兴衰”和“丝绸之路”等历史事件与现实的“亚欧大陆桥”联系;政治试题虽然题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但多处涉及到了重要的社会热点问题。2002年文综高考热点试题的灵活性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要求提高,过去“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已不能适应答题了。

2002年文综高考热点试题含有显性的社会热点,也含有隐性的社会热点。如欧元的正式启用、中国加入WTO、江泽民“七一”讲话,属于密切关注的显性社会热点;我国财政状况、退耕还湖、亚欧大陆桥,属于重点关注的显性社会热点;城市绿化、旅游资源开发,属于一般关注的显性社会热点;而中亚地形、气候,则属于不易关注的隐性社会热点。要特别说明的是高考热点试题为避免考生猜题,往往回避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9·11”恐怖事件、巴以冲突、北京申奥成功、“三个代表”理论实践、法轮功邪教等社会热点,都没有在试卷中出现。这套试卷共有40道大小试题,其中与社会热点没有明显联系的仅有12道,可以说近70%以上的试题都或多或少、或明或隐地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例如第36题“中亚地区部分图”,许多考生认为是冷门题,但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该题蕴涵着考生容易忽视的社会热点,属于一道不易关注的隐性社会热点试题。中东是世界的焦点,是因为石油和地理位置在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而与此两项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地区,非中亚莫属。近几年中亚的石油前景和地理位置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渐突现,已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大关注,只是这个正在升温的热点在中东耀眼的热点光环掩盖下,被许多人忽视了。

2002年文综高考试卷中世界金融市场营业时间的推算,大城市的“绿色屋顶”、“绿色阳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及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和绿化中应回避的不良方式,此类热点试题体现了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关注社会发展,倡导全社会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文综试卷第38题,以洞庭湖综合治理为背景材料,让学生从经济角度,分析说明“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说明“政府是怎样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从哲学角度,分析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此题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的知识内容都包含于一道题目之中,学生回答这道题,既需要在日常学习中训练好扎实的基础,又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变换认识视角,从而全面地观察、分析。再如第39题,通过古代开封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联系到现在旅游业的热点地区——开封旅游业的开发;第40题:用“北宋东京商业兴衰”和“丝绸之路”等历史事件与今天的热点问题“亚欧大陆桥”进行联系,让考生分析和认识其现实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以及对社会政治经济妁影响,使试题的开放性更加突出。

标签:;  ;  ;  

热试题与高考试卷的密切关系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