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第二院区 1505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效率97.22%。结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针对性的加强观察及护理,加快疾病恢复,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治猝死,注重二级预防。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最小36~68岁,平均年龄42.5±2.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典型,心电图改变及血清酶检查确诊。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2例,下壁7例,高侧壁5例,前间壁3例,两个以上梗死者9例。
1.2 应急处理及结果
持续疼痛使患者保持安静,尽快解除疼痛,可选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h后再注射一次,以后每4~6h可重复应用,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严重心律失常备好除颤器,发生心室颤动,尽快采用非同步电除颤,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效不满意时也应及早同步直流电复律。急性左心衰竭协助患者取坐位,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2]。遵医嘱及时应用吗啡(或哌替啶)、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猝死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挽救患者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效率97.22%。
2 护理方法
2.1体位护理
必要时拒绝探望和辅助镇静药。第一至三天,卧床休息,大小便应保持仰卧位,协助翻身。第四至六天,可在床上进行上肢和下肢的被动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周卧床活动,主动握拳,伸腿,逐渐抬起床坐起,根据病情逐渐从床上站立,室内行走,大小便自理。活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如果有并发症,老年人和虚弱者可以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患者的情绪,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
2.2饮食护理
在最初几日内,以流质饮食为主,随病情好转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每天6餐。因患者心功能下降,心搏血量减少,加上绝对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故宜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保证热量供应,避免饱食增加心脏负担。
2.3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方面的变化。记录胸部不适的描述、部位、时间、部位及诱发因素。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室颤等。急救时静脉输液充分保证静脉通道,并备有急救药物和器械。
2.4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止痛剂、血管扩张剂等缓解患者疼痛,对溶栓患者的护理,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粘膜和插管部位。注意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静脉穿刺易压迫止血,肌内注射易穿刺细针。溶栓治疗前应尽量避免动脉穿刺。
2.5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者,加强床边巡视,让患者放心,使他们正确治疗疾病,配合治疗。告知患者住进CCU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简明扼要地解释疾病过程与治疗配合,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应紧张有序的工作,避免忙乱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感。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影响患者休息,增加患者心理负担。
2.6并发症护理
并发心源性休克时应采用平卧位,除监测心率、心律及呼吸外,还对血压监测,特别是应用升压药物与扩张血管药物后更应严密观察血压,每隔10~30分钟测血压1次并记录,观察四肢及末梢循环的情况,注意保暖;注意输液速度,观察尿量不少于50ml/h,准确记录出入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时,取半卧位,高流量吸氧,氧气通过50%酒精吸入,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通气。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确保利尿、扩张血管、强心药物能及时进入体内;合并心律失常时应严密监测心率及心律,发现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期前收缩时,应速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室性早搏频繁、多源或成对出现,要做好除颤准备,严重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有阿-斯综合征发作时,应做好起搏准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严密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通过严密地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减少了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能够得到控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护理,有针对性地加强观察和护理,加深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了对治疗的信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邢淑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6(11·学术版):43~44.
[2]芦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河北医学,2009,15(5):601~603.
[3]杨传举. 7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201.
论文作者:李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肌论文; 心率论文; 病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药物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9期论文;